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跨世纪的中国语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百年以来汉语语法学由传统语法学向结构主义语法学,由结构主义语法学向多元语法理论并存、互补的历史嬗变,评述了各个发展阶段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有创新意义的论著;从语法观、表述体系、分析方法、观念更新等方面审视了世纪之交的语法学的发展走势;展望了下一世纪初叶语法研究的发展前景和所面临的挑战。既有发展态势的勾勒,也有节点、侧面的描述,为认识中国语法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了一个参考系。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表现和明确提出来的"本位"学说主要有八种。"本位"理论的发展史就是汉语语法学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西方语法学说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巨大影响,也反映了我国语法研究者为探索适合汉语的语法理论体系所做的不懈努力。对"本位"理论发展史的梳理,有助于我们认清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汉语语法研究,表现为从词法研究到句法研究的发展过程。其间,出现了词本位理论、句本位理论、词组本位理论、“三个平面”的理论,建构与推动了汉语语法学的发展,留下了逐步演进的理论轨迹;但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始终未能摆脱对西方语法理论的移用与模仿,则是它的历史缺陷  相似文献   

4.
日本著名语法学家松下大三郎运用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方法确立的以普通语言学理论和"连词理论"为核心的语法理论体系,获学界高度评价.这一语法理论是在《标准汉文法》中真正确立的,在日本近代汉日语法研究历史上别具一格,具有前瞻性.但日本近代没有发现接受并继承松下语法学说的后来学者,原因主要有三:第一,近代日本国语语法学界排斥普通语言学、接受比较语言学的思潮波及日本的汉日语法研究;第二,松下文法偏重理论研究,与当时日本近代语法研究主要倾向于教学应用相悖;第三,松下致力于中国留学生教育,没有培养出其学术继承人.  相似文献   

5.
语法体系这个术语一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客观存在的由词法系统和句法系统综合构成的语法组织规律系统的本身;一种是指语法学家对语法现象所作的系统解说,可称作语法学体系。语法体系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语言的语法体系只有一个。由于语法学家在研究语法现象时,观察的角度、分析的方法和认识的程度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对同一语法现象往往会作出不同的认识和分析,这样就产生了种种不同的语法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自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以来,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它是以话题居首要地位的语言(topicpromintnt language)。因此,要建立科学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汉语语法学体系,必须摆脱对西方语法学间架的依赖,根据汉语语法特征作探索。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语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化,随着西方转换生成语法、功能语法等新的理论和方法传入我国,不少语法学者感到汉语语法研究正孕育着新路子,也试图对汉语语法学体系作新探索,以使之更科学、合理和实用。《中国语文》从1981年第2期到1982年第3期关于汉语析句方法的讨论,1981年在哈尔滨召开的  相似文献   

7.
逻辑学是语法学的基础。形式逻辑是研究人们正确思维形式与思维规律的科学;而语法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语法构造规律的基本理论。维吾尔语的选择复句所揭示的语法形式和语法结构规律,正是以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选言判断为基础的。维吾尔语的选择复句,主要包括两种句法格式,一种是或此或彼,数者择一;另一种是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无论哪一种句法格式所揭示的语法内容都表现为各分句之间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而无语法学;现在出版的汉语语法学史著作,关于古代语法学的论述,内容单薄,认为古代仅有一些虚词解释、几部虚词专著,基本上无句法分析.其实,在两千年来的中国古代典籍里有丰富的语法分析材料,古人发现汉语多个语法(句法)规则,某些分析相当深刻,跟现在的科学语法理论相吻合.今天进行古汉语语法的现代化研究,应该总结、继承古人的语法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汉语语法的研究,是依靠模仿西方语法建立体系并形成宏大规模的。整部汉语语法学史.从《马氏文通》到《新著国语文法》乃至现代一些有代表性的语法学著作,几乎全部抄袭西方语法学理论和体系,借助某种西方语言理论的框架和方法来描写汉语语法。从逻辑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演绎研究。结果是完全掩盖了汉语语法的特点,总结出的语法规则与汉族人的实际语文感受相距甚远。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演绎研究成了汉语语法学方法的第一个误区。如果说解放前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六次大规模方言调查还夹杂着历史语言学东西的话.那么解放…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繁荣发展时期,此时汉语语法研究的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活动频繁;研究队伍三代协进,后劲十足;语法分析的手段、方法不断更新;研究渐显特色,风格渐趋明显;研究成果质多量高.本文从词类研究、语法研究分析方法、三个平面理论研究和实践、著名语法学家及其重要成果和二十一世纪语法研究五个方面的重要成绩出发,以展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汉语语法论的研究"、"语法理论的研究"和"语言理论的研究"等三个方面介绍和评论高名凯的语言学学术思想。作为中国理论语言学和汉语语法研究的先驱者之一,高名凯为摆脱印欧语眼光,建立反映汉语特点的语法体系提供了一个独立研究的典范。在高名凯的汉语语法体系中,实词的分类不是语法的重心所在,但虚词的研究却是重要的、成系统的,这是高名凯语法体系的一个鲜明特色。高名凯关于汉语实词无词类的著名观点对今天以及未来的汉语语言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24年的黎氏文法体系隐含的50年代借鉴国外现代语法学结构主义理论方法产生的两语法书的内容:造句格式基本句法结构建立、按句法功能标准划分词类,句法结构次序,语法成分、语义成分对应非一对一,从句法结构分析语义关系。隐含的80年代出现的新理论、方法是:语法形式和意义相互结合与对应,词的分类、兼类、用法特点语法形式表现及句式变换,歧义句层次与分化表现,语法结构的句法、语义、语用结合分析。黎氏文法"依句辨品"说在建国后的变化——新解、倒退、发展。新解是说明"辨品"为"辨别"词类,非"区分"词类。倒退是:"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先更改为"凡词,依靠结构,显示品类",后质变为"四级形态论"。"发展"是句子结构、词组结构一致,"句子"成分"辨品",成为"词组"成分的结合能力"辨品"。说明"依句辨品"合理,"离句无品"成立。正确对待传统文法学,建议重印《新著》1924年原版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3.
语言由两方面三要素构成它是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相结合的符号系统;就其母系统而言,语音是物质外壳,词汇是建筑材料,语法是结构规律。语义内容包括词汇义和语法义两类,语法义是骨架,词汇义是血肉,且分别有显与潜两层面。语言三要素的变异,形成语音修辞、词汇修辞和语法修辞。语法修辞以语法单位、语法关系和语法层次的变异为核心,实质是语法潜义的显义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语法形式在不同语境中的隐性意义被高度关注,这弥补了以往语法教学只注重形式和其显性意义的不足。但隐性意义的推理和理解离不开显性意义的掌握,因为隐性意义的获得,依赖于显性意义和语境的结合。简要介绍语法形式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的概念,并通过隐性意义推理过程中基本因素的分析,揭示显性意义的基础性地位,强...  相似文献   

15.
2 .7 汉人对致动、意动语义关系的分析“致动”(现在古汉语语法书上多说为“使动”)、“意动”是陈承泽《国文法草创》提出的 ,现在古汉语语法著作 ,特别是教科书都要谈及 ;认为这是古汉语述宾 (包括名词、形容词做述语 )意义关系最重要的两种 (有的称之为“特殊动宾关系”、“名词、形容词的活用”等 )。这两种语义现象汉人已有所认识 ,注释书中有清楚的表现[2 6] ,其表现方法可用转换公式表示。2 .7.1 致动语义关系的分析动词作述语 :V—O—使 /令—O—V( 1)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教扰之。 [扰 ,驯也 ;教习使之驯服。]  《周礼注·夏…  相似文献   

16.
语义功能语法理论以语义语法范畴为核心.强调语义语法范畴分析在语法分析中的核心地位,便于进行系统性、辐射性研究.在语义功能语法研究中,充实与完善分布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等方法,为在广义语义观、广义功能观的基础上构建科学实用的语法体系提供了操作层面的、方法论层面的有力保证.语义功能语法研究系列课题中的多维度沟通,进一步加强了语义功能语法理论的科学性、论证性.  相似文献   

17.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法习得模式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特征突出体现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法词素、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习得过程中。追根溯源,这种相似性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人脑天生具有内化语法规则的习得机制。在外语语法教学中,创建高质量的课堂习得环境,有利于内化语法规则。在学习外语语法时,增强学习语法的意识,有助于加快语法体系的习得。外语教材编写者和外语教师在编写教材和教授语法时,要尽量与语法的自然习得规律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8.
把语法与修辞结合起来描写和研究是马建忠的语法著作<马氏文通>的一大特色.马氏研究语法的方法深受我国传统语文学和欧洲传统语法理论的影响,他在论字(词)和论句读中兼论修辞作用,在论述语法时阐释修辞方法和评论语言风格.马氏的研究方法独具特色,对后世的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语言的本质、外语教学的特点等方面,还是从外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的培养的角度都说明了这一点。语言之所以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因为它的系统性,系统性表现在它有极强的规则性。语法规则是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语言得以成为语言的根本条件之一。在语法教学中,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学习层级理论为指导,对所学语法规则的概念、结构、用法有所认识的同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语境加以运用和比较。语法学习重在语言实践而不是语法本身,了解了语法知识并不足以进行真正的语言交际。语法运用的不恰当常常会严重束缚人们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新著国语文法》析句法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首部系统地描写白话文的语法著作.作为一部传统语法学的代表著作,它与后来影响中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法理论和分析方法存在较大分歧.但是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的实践中,这种分歧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面对包罗万象的语言世界,单一、静态的语法体系很难给予充分的描写和解释,而研究目的和侧重点的不同也会对不同语法体系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