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多观众喜欢郭德纲,当然,也有不少争议,有人说郭德纲的相声太低俗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社会的不同层次都有人说别人低俗。上流社会说别人低俗,他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专家学者说人低俗,这个心态是,东风破,我比东风还破;相声演员说同行低俗,这是羡慕嫉妒恨,但凡能在这儿工人体育场演一场,  相似文献   

2.
那一代人如何活着?具象地说,是活得“有规矩”;抽象地说,是活得“有样子”;简单地说,是活得“有尊严”;往大了说,是依然有着某种精神制约,服从于某种精神力量——高于柴米油盐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层白:跳跃的蒙太奇这是一组我断断续续采访来的镜头:之一;工人师傅说;“一位好领导救活了一个企业,大家都跟着享福。李总到我们厂使我们的企业兴旺,工人有了好日子过。”我把这朴实真诚的话转告了李元征,李总谦虚地说:“雪莲羊绒公司的领导不是我一个人,而是党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是全厂上下团结一心的结果。”之二;1991年8月,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访华,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总经理向首相介绍雪莲羊绒衫时,海部俊树立刻微笑地说;“竹下登前首相已经向我介绍过了,他很喜欢。”同年,竹下登又让来华的日中友好参观团登门拜访雪莲…  相似文献   

4.
家有良田,可能要被水淹掉;家有宫殿,可能要被火烧掉:肚子里有文化,水淹不掉,火烧不掉,谁都拿不走。这句话是我父亲说的。父亲是个农民,只读过一年私塾,是个没文化的人.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汗水浇灌、心血滋润;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言播种;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教师是蜜蜂--辛勤劳动、无私奉献;有人说教师是黄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有人说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这些简单的语词当中,无不反映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怎样才能教好学生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郎潜白发     
有一次,汉武帝乘着车子到郎署去,看见一个头发、胡子都白了的老人,穿的衣服也不像个样子。汉武帝就问他:“你什么时候到这里当郎这个小官的?现在怎么这样老了呢?”老人回答说:“我姓颜名泅,文帝时就到这里做郎的小官了。”汉武帝说:“怎么到这等年纪还没得到提拔重用呢?”颜泅说:“文帝喜爱学文的人,而我偏偏是学武的;景帝得用年纪大的,而我当时还年轻;你呢,信任年轻力壮的,可我年纪已经大了,所以三代都没有得到重用,现在台了仍在郎署里。”汉武帝听了他的话,很感慨,于是就提升他任会稽都〔点评]这则故事使人很容易想…  相似文献   

7.
相识的人都是有缘份的朋友在她的镜头里人们都是美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形象;有的天生丽质,但只是漂亮而已;有的不尽如意,但并非一无可取。人都是美的,我的镜头将更加显示你的美!”姚远形象创意摄影室,正是一个以此为泉源,以艺术造型为目标,为每一个前来的朋友进行形象创意的摄影工作室。笔者走进她北京的影像创作室,就好像是走进了一个艺术殿堂。四壁上“高高挂起”的那些人像作品,与其你说是采访她,不如说是在欣赏她的艺术,而眼前的每一幅人像作品又都在记录着她的奋斗史。是姚远选择了人像拍摄,还是人像拍摄选择了…  相似文献   

8.
老李是个工程师;确切地说是个建筑工程师。于的是设计、预算、施工,打交道的是砖、瓦、灰、沙、石。 李工是“文革”前的大学毕业生,业务熟练、为人和善、人缘很好,在这个小县城的建筑界也算是一个权威了。几个建筑公司的头头,有个大事小情;都会登门恭请。为此,李工干了不少八小时以外的活。 李工没有职务,工资也不太高,家中自然十分贫寒。几个经常麻烦的工头很是过意不去,每次在事情完后;多多少少都要给李工家里买些实用的东西,以补贴生计。知道李工是个薄面皮,都是在他不在家时送去;就这样,李工也甚觉没有面子,有辱斯文!…  相似文献   

9.
据最新一项调查显示,如今外企80%的“跳槽”者是主动辞职另谋高就的;只有 20%的人属于被原单位辞退,而这 20%的人也不都是外企炒的。正规的外企公司,炒鱿鱼是有讲究的,并非不问青红皂白,说炒就炒。 IBM:不合格不等于炒鱿鱼 有位记者问当时的IBM中国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徐振芳:“人们都说,外企惯于炒鱿鱼,请问您担任人事经理后,亲手炒了多少员工?’徐先生笑答:“我没有亲手炒过一个员工。IBM公司也从未把炒鱿鱼当法宝,随心所欲去炒。” 据说,IBM中国有限公司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一二…  相似文献   

10.
体验式培训是一种效果持久的培训方式,因为培训的成果都是来自团队成员的亲身体验、感受和交流。中国哲人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英国也有类似的谚语:Ten me,and I will forget;show me,and I may remember;Involve me,and I will understand.体验式培训有效地把“听——看——做”思维与学习者的行动结合在一起,并在这一过程中促使学习者的角色发生转换,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学习者通过体验获得了效果持久的知识,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诚而智     
代许多政论家都主张上级对下 级要诚不要诈。因为只有诚,才 能感化人、教育人、团结人、领导人;诈,虽可能奏效于一时,却损失于长久,成功于一事,而伤害其根本。 唐朝魏征说:“竭诚则吴越为一体”(《谏太宗十思疏》),陆贽说:“匹夫无诚,无复有事;况于者赖人之诚以自固,而可不诚于人乎?”(《新唐书·陆赞》)都是讲对下要诚的重要。领导者只有对下诚,才能换得部下的诚,使之奉献出自己的忠诚和智慧,艰难奋战而心不离散,忠诚不渝地为之而奋斗。对下不诚,靠耍权谋、弄手段来整治糊弄下级的人,到头来,都只会自食其果。荀子…  相似文献   

12.
拾遗 《人才瞭望》2009,(2):78-78
毕业10年后,大学同学聚会。有的成了博士、教授、作家;有的当了处长、局长;有的成了公司老总;也有下岗分流的,给私人小老板打工的;还有赔本欠债的。当年一个课堂里听讲的学子,如今差别这么大,有些人不服气,说当初毕业的时候,大家学问、本事都差不多,可有的人机遇好,有的人倒运、背时——可谓世道太不公平了。于是,有几个人就去请教当年的班主任。老师只是一笑,然后出了一道题:10-9=?  相似文献   

13.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一位艺术家说: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制环境,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培训是员工的保健品,可以强身健体;也有人说是药品,哪痛医哪。但无论如何,如果想产生“实效”,就必须知道员工的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仿佛,日子越过越旧,人越用越旧。 有人对我说:“每一天都是新的。”我不相信。 好久没有看过日出了,清晨是怎么开始的,是怎么转为中午的?我始终懵懂无知,迷茫不解。如果起得早,不管怎么转身拐弯,前面都有高大的楼群遮挡着阳光;如果自己的早上从上午开始,阳光照见旧日尘埃,依然感觉不到每一天何以是新的?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人生是一个追逐目标的过程——你制订一个目标奋力捕获它之后,马上就会转而追求下一个目标。而我则认为,人生更像是垂钓——清晨雾霭未消,你垂钓于溪边;待到晚霞飞满天,收竿满载而归。以垂钓的姿态生活,你不知下面面对的是一汪清泉还是一潭死水,也不知道收获的是鲤鱼还是小虾。无论有多少未知因素,等待都是必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一堂好的课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入入胜;有人说,一堂好的课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创设情境”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它不同于情景,情景是客观的,而情境是主观的,它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开展探究式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进行探究的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吉格斯曾说:态度决定成败,无论情况好坏,都要抱着积极的态度;马斯洛则有独到总结: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性格跟着改变,人生跟着改变。可见,态度的重要性!而老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和陪伴者,老师的态度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老师的态度在学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那么,作为中职学校老师应有的态度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怎样认识人才 长期以来,人们在谈论人才的 重要性以及重视人才的迫切 性,谁也不怀疑人才效应与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但在实践中对如何认识人才却众说纷坛。例如,有人认为,人才是指具有为各项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也有人认为,人才是指超越自我利害关系而又能驾驭某一群体的人;还有人认为,人才是指具有较高学历或较高职称和职务的人;再一种说法是,人才是指具有从事某种实际工作能力的人。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 邓小平同志说:“不要因为他们不是全才,不是党员,没有学历,就把人家埋没了。”按照小平同志的教导,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人才效益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人才错位”也就成了议论的话题。不时可见到这样的报道,招聘一般的工作人员要求是硕士生、博士生;甚至招聘营业员也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等等。对此,众说纷云,有的说这是浪费人才;有的说这是企业为了提高人员素质.建立企业形象,保持企业后劲;有的说这是“双向选择”,无须第三者多言。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因此,对“人才错位”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对“人才错位”现象认识的深化。 “人才错位”实际上是指人才个体不能在现有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