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灵活就业作为一种特定且不断发展的劳动力市场形态,内嵌在整个经济和市场体系内,成为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部分。平台经济是灵活就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所制定的法律保障还不够充分,需要深入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
《劳动世界》2016,(28):52-53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据统计,2016年青年就业群体达1500多万人,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也随之增多.据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以下称"一中院")统计,该院近三年来年均审结劳动争议案件2200余件,其中劳动者年龄在18周岁至28周岁的案件保持在20%左右.初入职场会遇到哪些常见的法律问题?劳动者应如何维护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政策规定     
关于授权《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公开发布四川省劳动保障规范性文件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6号《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已于2005年6月2日经劳动和保障部第10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部长郑斯林二00五年六月十四日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第一条为维护台湾居民、香港和澳门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以下简称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内地用人单位聘雇台、港、澳人员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内地就业的台、港、澳人员和聘雇或者接受被派遣台、港、澳人员的内地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依法登记的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专家在内地就业的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在内地就业的台、港、澳人员,是指:(一)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二)在内地从事个体经营的香港、澳门人员;(三)与境外或台、港、澳地区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受其派遣到内地一年内(公历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在同一用人单位累计工作三个月以上的人员。第四条台、港、澳人员在内...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兴就业模式,在灵活用工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成都市青羊区的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得到不断发展,涌现了大量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广大农民工、失业人员和下岗工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但同时,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受侵害、与正式工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仍然存在,不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营造.本文从当前成都市青羊区劳务派遣用工的现状出发,对劳务派遣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劳动法》及其与之相配套的法规、规章的颁发与贯彻实施,将规范劳动关系双方行为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普法教育的逐步深入,使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劳动法律知识的普及,使劳动关系双方都已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要一方违反劳动法律规定,侵犯他方合法权益,他方就会自觉寻求劳动法律保护。由此,劳动争议不可避免。一、引发劳动争议的成因引发劳动争议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用人单位无视劳动者的正当权益,随意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导致劳动争议的主要诱因;其次是劳动者自身原因或其他  相似文献   

6.
试析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劳动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它关系.在计划经济时期,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方式主要表现为统包统配式.这种劳动关系呈现出固定、单一、行政化的特点.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法>的颁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主要通过自愿协商、运用劳动合同的法律形式来建立劳动关系.这种自主协商、灵活就业的方式,使得一个劳动者与多个用人单位建立多个劳动关系成为现实.同时,由于现时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用人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等原因,出现了大量没有书面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这些都是在劳动保障执法实践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笔者认为,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地分析劳动关系,将有助于正确适用<劳动法>.  相似文献   

7.
《劳动法》颁布20年来的实践证明,这部法律对于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保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有必要从就业形势的倡导与规范的源头,重新考量劳动法律体系的设置。  相似文献   

8.
非全日制用工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普遍的用工形式,对于企业灵活用工、降低成本以及劳动者灵活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现行法律仅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作时间进行了规定,对非全日制用工超时劳动问题并未涉及,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加班问题也没有规定,导致实务中非全日制用工超时劳动纠纷频发。如何正确合理地认定非全日制用工的超时劳动问题,不仅可以为解决此类纠纷提供法律依据,而且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灵活就业人员约占城镇就业人员的40%以上,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这几年却出现了大量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医疗保险上的"断保"现象.造成该现象出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工作因素,家庭收入因素,法律因素.从这些因素来看,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草案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制定及其执行过程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完善.因此,我们应当完善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制度设计,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正>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处置突发事件是指对因违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迅速进行调查和处理的行政执法行为。引发劳资类突发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又得不到适时合理解决,这种侵害主要涉及劳动者的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和劳动条件,如果侵害活动涉及人员众多,又找不到或不明确正常的  相似文献   

11.
继《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之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对于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们应认真组织学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确把握其立法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宣传和普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新型灵活就业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灵活就业人员。由于新型灵活就业人员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用工形态和劳动关系,对于新型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者权益更要加强保护,制定非标准劳动关系法律,实行分层的劳动保障体系,以实现新型劳动关系的灵活安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超龄就业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日渐普遍的用工现象。但该群体是否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仍存争议,相关立法的缺失导致司法态度多元化,致使超龄就业者难以享受基本的劳动权益,超龄就业纠纷不断。基于超龄用工关系的法律本质,我国立法应正视超龄就业者劳动权利,为其建立特殊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相关劳动保护制度,加强超龄就业的引导和管理,以解决老龄化背景下的超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新经济、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劳动力市场也呈现结构性的发展变化,灵活就业形式更加多元化。本研究基于灵活就业相关理论基础以及我国支持灵活就业发展的政策经验梳理,对灵活就业概念、演变过程及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结合S市灵活就业调查数据结果,发现灵活就业人员工作时间长、收入差距大、劳动权益缺失等实际问题,并从法律、就业服务、政策以及社保等角度提出当前形势下我国灵活就业发展新变化以及应对新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国民经济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就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对具有高素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本文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外国人与中国用人单位之间劳动争议的处理,涉及到如何保护国家的权益,以及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问题。现行的《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给予了一个基本上合理的解决模式,如规定了外国人在华就业必须取得《外国人就业证》,同时,外国人主张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和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问题,也能从中找到明确答案。  相似文献   

17.
流动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键问题之一是社会保险跨地接续问题。流动就业人员具有收入低、流动性强等特点。目前,我国各大城市没有很好解决流动就业人员跨地接续问题,主要影响因素有:缺少法律、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财政体制、不合理的规定、全国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流动就业人员跨地接续难的问题可从制度上、管理上、模式设计上来提出对策,最后设计出流动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跨地接续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就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从来都是各国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就业问题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就业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的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然而,就业不仅有数量的要求,同时也有质量的要求。随着我国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就业领域浮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就是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劳动关系调整问题。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数量增长很快,从业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在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我国城镇就业长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部分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员进入灵活就业领域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鉴于该群体已达数千万之众,它既是社会保险的一个巨大潜在"市场",也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来源,还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砝码".然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没有系统解决灵活就业群体参加社会保险问题.妥善解决这部分人员参保,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良性互动,是各级政府必须破解的难题,也是劳动保障部门无法回避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灵活就业与建立在工业化社会和雇佣制度基础上的传统就业方式不同,兼具就业不稳定性与就业灵活性,对劳动法的完全适用提出了挑战。通过法律法规的规制,为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劳动权益提供了基本保障,但无法克服就业不稳定、就业歧视给劳动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反思传统劳动法的从属性劳动、集中劳动为主旨的制度设计,考量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形式多元化的需求,在修订完善劳动法律体系的同时,还需要整合劳动法与相关领域法律,发挥劳动法的保护功能、秩序功能和公共政策功能,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更具法治意义的就业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