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阳集》又名《韩魏公集》,是北宋名相韩琦的诗文集,它在宋代曾多次刊行,但今皆不存。目前能见到最早的本子为明正德九年张士隆刻本《安阳集》五十卷,后附《家传》十卷、《别录》三卷、《遗事》一卷。张刻本影响很大,万历张应登书锦堂刻本、康熙徐树敏晚香书屋刻本、乾隆黄邦宁刻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均属于张刻本系列。明代安氏校正本是与张刻本同时代的刻本,在时间上可能要早于张刻本,后来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为底本收入。在《安阳集》的版刻流传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安阳集》五十卷附《家传》十卷《别录》三卷《遗事》一卷本、《安阳集》五十卷本、《韩魏公集》三十八卷本、《韩魏公集》二十卷本四个系统刻本,其中以安氏校正本《安阳集》五十卷本质量为最善。  相似文献   

2.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屈大均全集》,是目前所见收录屈大均作品最完备的集子,但仍有遗漏。现将从别集、总集、地方志等各类文献中搜采得来的若干集外作品刊布,凡诗7首、文4篇,并对部分诗文中涉及的人物、史实加以相应的说明和考证。  相似文献   

3.
《泰泉集》是明中期岭南著名学者黄佐的诗文全集,该集对研究黄佐本人、岭南历史文化以及明代历史文化都具有重要价值。《泰泉集》有60卷本、10卷本、1卷本三种本子行世,各本又有不同的刻本,其版本问题比较复杂。研究《泰泉集》的版本问题,对提高这部珍贵历史文献的使用价值,了解《泰泉集》的刻梓、收藏、流传,明清时期的私家刻书和文献流传情况,以及《泰泉集》历代收藏家的情况等,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桐城派作家遍布大江南北,沪籍作家亦其重要一支,然鲜有问津.依据师承、私淑关系纽带,以是否宗桐城义法为准则,查检史书、方志以及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等相关文献,确定沪籍桐城派作家有11位,并对他们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文集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述.认为他们受业方、姚,秉承桐城义法,薪火相传,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文作品,提出了较有创见的诗文理论,在桐城派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集部的形成与发展,是魏晋南北朝文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但由于文献的缺乏,此问题一直处于模糊认识之中。历来认为别集始于东汉,但对现存文献的研究表明,别集始于魏晋之际,且是从史部中派生出来的。通过对晋宋两代以集名书情况的集中考察,特别是对一些一向被忽略的重要文献信息(如鲍照《松柏篇序》中提到的《傅玄集》)的文献价值的发掘,可让我们窥探到早期别集的传播情况。而对晋宋清谈集、群体唱和的文人宴集与集部形成与流行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探讨,则是研究集部成因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6.
傅瑛 《殷都学刊》2004,(1):78-81
何景明《大复集》的版本主要有三种 :明嘉靖三年刻本、嘉靖三十七年刻本和万历五年刻本。王重民先生曾对嘉靖三十七年刻《大复集》三十七卷本及万历五年刻三十八卷本提出疑问。其实出现不同的原因是编纂人的指导思想有别造成的 ,并无删削或残缺  相似文献   

7.
王秋红  李豫 《晋阳学刊》2009,(3):115-118
吴雯是清初著名布衣诗人,王士祯在其墓志铭中“目为仙才”,名噪一时。吴雯的诗歌成就很高,对于后世影响颇深,但对其诗歌内容的研究在历史上一直处于空白,诗歌版本系统流传更是被忽视。通过对吴雯诗集各种版本源流与继承关系的研究,可以把其版本粗分为四个系统,即刘组曾系统、孙谔系统、张体乾系统以及其他系统。刘组曾系统是目前为止所知刊行最早的系统本,从刘组曾到宋弼再到徐昆,从时间上反映了诗歌的演变。其他系统又从另外的角度阐释了吴雯诗歌的特色。无论是哪种系统,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研究吴雯诗歌。  相似文献   

8.
锺兴永 《云梦学刊》2011,32(4):60-60
著名历史学家何光岳将数十年积累的诗文整理成《何光岳诗文集》,共四卷,280万字,最近已公开面世。《何光岳诗文集》共设13辑,即诗辑、联辑、记辑、序辑、姓氏辑、史论辑、三湘人事辑、戏辑、己事辑、墙报信词辑、赠诗联文辑、交友辑、评论辑。诗辑中收诗词240余首,联辑收对联180余副;诗联写作,  相似文献   

9.
心广 《船山学刊》2014,(2):11-11
自题墓石: 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丘,固含恤以永世。出处:《王船山诗文集·姜斋文集补遗》上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又《王船山先生墨宝四种》,康和声辑印1942年。  相似文献   

10.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文献学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版面世为研治清代文学提供了莫大便利,同时该书也存在一些疏漏之处,如作者信息缺失、书名著录错误、作者姓名错讹等。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7):98-104
诗文图共存是元诗一个显著的现象,诗文图同一观念深深影响着元人的艺术风格和文风走向。元人借助诗文图共存的方式表达人生理想、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操,推动了明清文人对诗文图三者结合的艺术形式的认同。诗文图共存的同题集咏是一种表达生命态度的方式,隐藏着对现实的认知和强烈的儒家伦理诉求,是元人社会意识形态的折射。诗文图三者文体互补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重大,大大提高文化传播价值,丰富了史书不具有的细节,达到以图文证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李元洛 《云梦学刊》2013,34(2):161-161
文家驹老是早年即投身革命事业的老共产党人,是从教近七十年的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术业有专攻的学者,是一位极具诗人风范的诗人。虽然资深格老,他却低调朴实而一如草根平民;虽然腹笥深厚,他却谦和平易而绝无张狂之气;虽然垂垂老矣,他却永远鹤发童心。  相似文献   

13.
文彦博是北宋与富弼、司马光齐名的政治家,其诗文书法俱佳,在北宋政坛与文坛举足轻重。镜考《文潞公集》版本源流和比勘现存的版本,有助于分析研究文彦博的创作特色和思想理念,从而更好地去了解北宋中后期的文学发展脉络和社会政治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4.
《梅磵诗话》写于元初,作者题"韦居安",所知《梅磵诗话》有三种版本系统。三卷本系统最为通行,经比对,三卷本各书皆出于同一祖本,而明葛会抄本最近于祖本。明清书目所载之二卷本系统有两种可能:或为书目传抄讹误,变"三"为"二";或并非传抄讹误,而是散失。相较而言,后者可能性更大。一卷本系统乃是撮取四个条目而成,其中三条摘自他书,而误属《梅磵诗话》。  相似文献   

15.
郑燮(1693—1766),号板桥,是清代中叶“扬州八怪”的主干人物.“扬州八怪”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派别,但郑燮的文名并不亚于他的画名.他的诗、词、曲、文自写性情,清新流畅,在清代文坛独树一帜,加之用独特的“板桥体”写刻,就更受人们喜爱.然而,郑燮的诗文集无固定的总的名称,其去世前后因文字狱而数处铲版,乾嘉以降不断有人辑佚补充,至今仍不断有人编辑“全集”、“外集”.传播日益广泛,夺、误、衍、讹也随之增多.因此搞清郑集版本源流,当可便于后人认识板桥本来面目,更妥善地出版有关专集、合集.  相似文献   

16.
17.
《木氏宦谱》历史悠久,在西南民族史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流传至今有文谱本、图谱本、石刻等三种版本。民国以来学者对所发现的《木氏宦谱》本进行整理和刊布,但对其版本源流关系及断代持不同观点。现存文谱本应该最晚成书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而图谱本和石刻最晚完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洛克、方国瑜、和力民等对《木氏宦谱》版本认识偏差的主因在于,未能全面考察各种存世的《木氏宦谱》版本而导致了偏误。  相似文献   

18.
19.
张倩 《殷都学刊》2008,29(4):63-66
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开启了宋代专选唐绝句的热潮,许多唐人绝句藉此保存下来。此集版本刊刻较为复杂,洪迈两次刊刻此书,定为一百卷本。宋人吴格对此宋本部分修正,宋人汪纲又据此重刻,因另析出六言诗为一卷,改为一百零一卷。此书宋本已佚,有明刻本两种存世,明嘉靖陈敬学据汪本重刻,明万历赵宦光因洪迈原编舛误较多,再作校订补充,重新编定,改为四十卷。  相似文献   

20.
单集解本系统《论语集解》版本与流传涉及较多争议的,是西夏文《论语集解》、"宋监本"《论语集解》和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西夏文《论语集解》其实是根据北宋陈祥道的《论语全解》翻译而成。"宋监本"《论语集解》实际乃是南宋中期福建刘氏天香书院私刻本,该本非是延自六朝至北宋以来单集解本系统的流传,较之皇疏本更不可能与日本正平本存在所谓"同一祖本"。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之岳氏非是南宋岳珂,该本应是元初宜兴岳浚严格按照南宋廖莹中"世彩堂"原本覆刻,都是同出于邢疏本系统非严格意义上的单集解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