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衡虹  何丽峰 《创新》2013,(3):20-23
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工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因此,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最重要的引擎。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团队的培养是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根本任务。通过创建工程创新团队素质模型,提高和促进培养工程创新型团队的方式方法,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持续发展与进步的动力,而创新能力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也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俄罗斯在实施创新战略和创新型经济发展进程中注重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并强化创新型经济发展与国家创新能力建设的互动。本文在分析俄罗斯创新型经济与国家创新能力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绩效、创新潜能,以及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等多视角,对俄罗斯国家创新能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从中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是我国科学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这是由国情、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所决定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型企业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创新的重要力量,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获得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要求。采取增强企业创新活力,改革科研院所体制,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三者主体、骨干和引领、基础和生力军的作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孙应帅 《创新》2012,6(1):110-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绘就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的同时,再次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然而我国科研管理、教育培训、考评晋级等方面体制上的一些制约因素,已严重影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只有从分类管理、专才培养、团队合作、长效机制、生活关怀等多个方面探讨我国科研管理改革和创新的新思路,才能为促进科技、教育、人才的进步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晓玲 《创新》2015,(5):19-23
创新思维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是本质在于"新"的科学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有求异、求新、求发现、求超越,这些特征将创新思维区别于其他科学思维,是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并且成为指导创新型国家建设实践的关键性方法。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全面建成需要加强创新思维的运用,提升创新思维的水平。具体来说就是需要解放思想,运用创新思维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布局做全新思考;破除藩篱,运用创新思维对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做全新调整;转变思路,运用创新思维对创新驱动发展做全新谋划;重点攻关,运用创新思维为创新型国家体系的建成打开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新时期推动国民经济事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不断增加科技与人才战略资源的积累,从而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提供全面保障.创新驱动从本质上看就是人才驱动,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被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全面推进落实,创新型人才缺乏已经制约了这一战略目标的达成.高校是培育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要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这一重点,认清人才和创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创新驱动背景之下,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健全机制、提高意识、优化服务、完善体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辅助之下,助推人才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建设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高等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晓光  杨禹  王炳森 《学术交流》2006,(11):183-186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使命。鉴于目前我国高校实施的是过窄的专业教育,且注重功利,学生的人文底蕴不足,个性发展受到抑制的实际,必须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具体举措为:确立创新教育理念,探索创新内容,完善创新机制;转变教育观念,“授之以渔”,以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实践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完善科学的学术组织结构,强化学术权力,形成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构建激励机制,将创新教育纳入总体教学评估体系。从而,实现大学建设的理想目标与价值追求,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正>在《学习时报》2006年第8期撰文认为,高效的创新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环节。而高效的创新机制必须依靠法治的支持与保障。这是因为,法  相似文献   

10.
刘浩天 《社科纵横》2012,(1):214-2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其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决定国家未来的发展。在复杂多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下,大学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傅隆政 《创新》2007,1(1):72-76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和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支撑引领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分析南宁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意义、战略方向和比较优势,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支撑南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被列入国家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战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艺术类创新型人才为培育目标,并对高校的艺术类学科创新创业竞赛教育模式展开了深入研究。通过对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发展状况的剖析,发现面临的新问题,基于此,从目标、理念两个层面明确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竞赛育人模式定位,构建“混合式、多维度、立体化”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竞赛育人模式,为高校艺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创新》2008,2(1)
<正>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注重国家特色武夷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2008年2月25日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热潮中,我国不少地方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口号。仔细看看这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方案,就不难发现它们是大同小异的——甚至可  相似文献   

14.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教育的创新,教育创新首先要正视教育误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创新型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力量。创新型企业与过去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特征:企业产品和服务创新速度快、企业研发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等。创新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大好环境下,国内企业应该坚定走创新型企业发展之路,勇于制度创新,开发核心技术,培养创新型人才,完成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6.
贾利军  杨静 《学术交流》2015,(2):111-115
基础创新研究是国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在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型国家当中,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基础创新研究中要充分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不仅要明确政府在基础创新研究投入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好市场的引导作用,政府与市场两者的结合形成创新合力,有利于创建立起符合我国自身发展阶段的科学和技术事业的生态系统,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7.
杨东德 《创新》2015,(6):15-20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关系到我国能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世界上创新型国家都有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已经时不我待。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包括:促进创新的政策法律体系正在形成、创新投入步入稳定增长的健康发展轨道、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和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逐渐形成。而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目前存在着创新政策缺乏全局性和权威性、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改善科技管理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国家创新体系需要创新文化的支持,文化是创新精神的来源,是创新思想的来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创新文化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大学书院制已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有益探索.该文以太原理工大学"匠坊书院"为例,探索高校新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建设与发展规律,分享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及经验启示,加强"双创"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9.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还包括以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为根据的各项社会制度、管理体制的创新.因此,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研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内容、形式、限度、主要途径及基本规律,努力提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钟荣丙 《创新》2019,13(2):9-19
中国已进入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思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通过分析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探明了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三条推进路径——以催生新型业态、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商业运营模式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并指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在于将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到底、力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升华、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