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周期波动的货币解释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框架下研究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其结果表明:实际货币指标周期表现较为一致,而名义货币指标周期变化较大,从波动性来看,货币冲击波动强于实体经济,货币指标标准差大约是实际GDP的1.2-1.5倍,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对实际GDP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具有反周期操作的特征;M1的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的作用力度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表明收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2.
树两门统计扬中国特色厦门大学钱伯海统计工作或统计学的研究具有两大特点,一个是数量性,一个是总体性,二者缺一不可。但如何从数量方面取得总体性或规律性认识,在19世纪中叶,由于概率论的引入,在统计方法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数理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统计...  相似文献   

3.
一、设计原则(一)总体性原则。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总体性。这一显著特点决定了学科体系设计必须遵循总体性原则,即以一切可以用数量表现的事物作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总体来构建学科体系。只有这样,统计学的交叉横断性才能得以体现,学科体系的构建才稳固可靠。(二)系统性原则。人类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经济活动数量规律的认识是逐渐加深的,而这种认识所依据的统计理论与方法也是逐渐完善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周期是经济运行中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研究和探讨经济发展周期,了解经济运行中周期性波动的特点、成因和发展趋势,可以为我们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为科学地制定相应经济政策提供依据,达到适时有效地调节经济周期的波动性,使周期波动中“涨”和“落”的坡度较为平缓,“峰”和“谷”的落差较为小些。尽可能抑制经济周期波动的“负效应”,实现经济在波动中的快速增长。杭州经济周期波动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八年中,杭州市经济发展大致上经历了四个周期,各经济周期被动的基本态势与特征如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周期的典型事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考察了1952~1999年间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并从中概括出我国经济周期的典型事实。其结果表明:就经济波动的持久性、不同变量的相对波动程度和协同变动而言,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特征与其他国家经济周期的典型事实基本一致,不过在波动幅度上存在很大差异。以1978年作为分界点,对典型事实所作的动态稳定性检验表明,改革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幅度显著降低了。但是,经济周期的其他大多数典型事实具有时间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房地产业周期波动的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房地产业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中都客观存在着周期波动循环的现象。但是相对于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较为成熟的分析研究而言,房地产周期波动循环的分析与研究,基本上还属于开拓性阶段,特别是我国的房地产周期研究分析。因此分析和研究房地产周期波动现象,不仅具有  相似文献   

7.
统计学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与手段,而且是一种意识和理念。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统计尤为重视,从中学甚至从小学,就开设介绍统计方法和知识的课程。因为学习统计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对实际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统计学不论是数理统计或社会经济统计,它们具有两大共性,一是总体性,二是数量性。总体性告诉人们要从全面看问题、整体看问题,防止以点代面、认识片面。数量性启示人们要重视数量研究,掌握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做到心中有“数”。这两…  相似文献   

8.
龙文 《统计与决策》2022,(23):95-100
文章运用Markov区制转移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波动的时变特征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模型能够较好地识别沿线国家经济周期的扩张与收缩状态,与各国实际经济增长过程基本吻合;经济周期整体上呈现区制转换较弱、经济收缩与扩张呈非对称性、具有较强的“自维持性”等群体性特征。转型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中长期的区制持久性,而发展中国家持续时间较短;转型国家经济周期以短扩张长收缩为主,发达国家以长扩张短收缩为主,发展中国家则具有上述两种非对称性周期特征。金融贸易、地缘政治、战争冲突、国内局势和自然灾害等是导致沿线国家经济周期波动差异化的重要原因,而海外市场是共同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程定尧 《浙江统计》2003,(12):34-35
我从事统计工作23年,正值《统计法》颁布实施20周年,谈点认识,以示纪念。统计是一项科学的管理工作统计工作不但是政府、企业的管理工作,而且是认识社会变化、经济运行的一门科学。列宁认为: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曾培炎副总理指出:统计工作既是技术性工作,又是执法工作,科学性和原则性都很强。统计是通过搜集、分析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以认识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具有数量性、广泛性、总体性、具体性等特点。1、数量性。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社会经济统计的目的,就是要反映这些数量方面的现状和它们…  相似文献   

10.
一、总  论(一 )社会经济统计社会经济统计 ,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的调查研究。社会经济统计的三个特点 :( 1)数量性。一、数量多少 ;二、各种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质与量互变的界限。( 2 )总体性。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总体是由某些性质相同的个体组成的整体。( 3)社会性。统计在信息、咨询、监督三个环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从而往往将信息、咨询、监督称作统计的三大职能。统计的认识过程是 :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 ,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在定量认识时 ,又是从对个体数量表现的认识过…  相似文献   

11.
利用MS-VAR模型,研究经济周期与金融资产投资之间的协动性关系,同时分析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对经济周期和金融资产投资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经济周期波动,股票成交额波动可看作先行指标,储蓄存款余额为同步指标,而国债成交额变化量为滞后指标;不同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也有所不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利率的影响效果更好,而经济低速增长时期则更适合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效果比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Markov机制转换状态空间模型的平滑概率对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扩张的平滑概率较好地刻画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周期的波动存在明显差异,非对称性特征比较明显;1952—2008年中国共经历了10轮经济周期的波动,平滑概率为我国经济周期的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已步入了第10轮经济周期,经济扩张概率始终处于高位运行,到2008年为止,新一轮经济周期波动的低谷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13.
经济周期是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循环出现的上下波动现象.其中经济增长水平呈绝对下降的经济循环波动属于古典周期,经济增长呈相对下降的经济循环波动属于增长周期.经济波动是超越体制和发展阶段而普遍存在的,不论经济制度如何,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哪个国家,经济波动都是存在的,只是经济波动的形态、性质、成因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多变量动态的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结合中国1992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2季度的宏观经验数据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动性与非对称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运行较为平稳,协动性特征显著但非对称性特征不明显,进而揭示出了此期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与运行规律,从而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周期条件波动性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RCH族模型动态地刻画了中国经济周期的条件波动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有关经济变量的波动机制、波动率对经济变量条件均值的影响程度与方向以及经济变量在扩张阶段和紧缩阶段波动力度差异等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条件异方差性、持续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经济的稳定有利于经济产出的持续增长;财政政策具有稳定经济、促进经济产出增长率提高的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与滞后性;国外需求受国内经济影响较小,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空间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国改革以来东西部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比较为例,得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空间差异是:1995年是改革之后东西部经济波动的一个转折点,在1978~1995年期间东部的波幅大于西部的波幅,而1990~2004年期间则刚好相反.造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空间差异的主要是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改革、出口、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7.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属于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自由流派。它突破了货币周期理论,把来自供给方面的技术冲击等意外真实冲击看作是经济波动的根源:认为经济波动不是对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偏离.否定把宏观经济分为长期和短期的观点;坚持货币中性主张;反对政府的干预政策。它以正统的微观经济理论来说明宏观经济波动。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周期性波动原因的理解,超越了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作为基本分析框架,构建一个带有时变摩擦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在考虑经济结构变化的前提下,使用经济周期测度(BCA)模型对1978-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特征进行研究和引起波动的因素进行分解,实证结果表明:1993年是我国经济系统结构变化的断点,1978-1992年我国经济波动主要受技术冲击影响,其他的冲击因素具有缓解经济波动的作用;1993-2015年,我国经济波动主要受投资冲击的影响,而技术冲击、劳动冲击和外部冲击也起到部分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源由从单一波动源向多种冲击共同作用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9.
涂巍等 《统计研究》2015,32(4):8-13
本文使用1978-2013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从总需求、产业、生产力、就业与工资、价格水平、货币与利息6个方面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的规律。不同于已有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其具有明显的“转型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经济周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78-1990年和1991-2013年。前一阶段,主要是供给面因素造成经济波动,且波动率较大。后一阶段,经济波动表现为需求驱动型,波动幅度明显减弱。二、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与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之和的比值具有明显的反周期特征。这反映了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空间上频繁迁移的特点,即宏观经济景气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反之,则迁移回农村。  相似文献   

20.
史晨昱 《四川省情》2004,(11):22-24
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以下简称基-普)用实际因素去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开创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并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其成就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对实际经济周期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起实际经济周期波动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使人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入;二是通过对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时间连贯性难题”的分析研究,为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