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目前很低的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到现代化水平,为此而改革我国目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妨碍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部分,扫除一切不利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旧习惯势力,这就是我国现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全国人民在现阶段的中心工作。为了完成这个中心工作,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阶级斗争。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目前的主要矛盾,我们进行阶级斗争应该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  相似文献   

2.
华国锋同志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我国现阶段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状况,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这是根据建国三十年来的革命实践,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的唯一正确的结论,是我党决定新时期的总任务,以及制定保证完成总任务的各项方针、政策、策略的客观依据。但是,由于林彪“四  相似文献   

3.
华国锋总理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国内部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状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作出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消灭的正确结论,为全党全国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但是,少数同志却认为中央的结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甚至是“阶级斗争熄灭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和我国解放以来的基本经验,谈谈我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级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补会的主要矛盾。在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的社会主义社会,提出和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十分谨慎地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防止重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但是,阶级斗争还将要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问题所作的科学论断。本文仅就现阶段我同的阶级斗争可能激化的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现阶段,剥削阶级已被消灭了,人民内部是否还有阶级斗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是肯定的。但是,高光,李振霞二同志在《我国现阶段人民内部不存在阶级斗争》一文(《辽大学报》1979年第6期)中,对此,作了否定的回答,并认为,在人民内部由于受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所形成的矛盾和斗争,是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不能把它直接归结为人民内部的阶级斗争。我认为这种意见是需要商榷的。关于什么是阶级斗争的问题,马列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一般来说,是指处于相互对  相似文献   

6.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当前我国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问题时指出:“在人民内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封建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也还将长期存在,针对这些影响还必须进行长期的斗争和教育.”怎样看待人民内部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呢? 一九七九年《红旗》杂志第九期、第十期有的文章,在谈到人民内部存在不存在阶级斗争问题时,有的说这种影响叫“阶级斗争在人民内部的反映”,有的说也叫“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此外,也有的说是“当前阶级斗争的对象”.究竟如何看待,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了我们党关于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问题的基本方针,其内容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当前仍然存在的阶级斗争,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有效专政的一个关键。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  相似文献   

8.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明确阐述了党中央关于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针。这是对我国阶级斗争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对于进一步清除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左”的思想影响,澄清一些模糊认识,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有着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9.
华国锋总理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目前很低的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到现代化水平,为此而改革我国目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妨碍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部分,扫除一切不利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旧习惯势力,这就是我国现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全国人民在现阶段的中心工作。”由于对这段论述有不同的理解,在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上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学习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问题时,有的同志提出,我们关于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问题的观点,不是和三十年代后期苏联的观点完全一致了吗?因而就担心我们是否也会像苏联后来一样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必须弄清楚,否则会造成思想混乱,对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不利的。下面谈谈我们初步学习的一些肤浅认识。 苏联三十年代后期关于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问题的主要观点,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斯大林同志的几个报告中,即: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全苏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上的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斗争性质,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的社会主义社会,提出和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方针,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十分谨慎地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防止重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这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学说观察中国社会现状所得出的结论。勿庸置疑,这个结论是符合当前我国阶级关系实际情况的,是完全正确的结论。那么,阶级斗争在那些范围内长期存在呢?本文想就此提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结合力动态模式,以《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的翻译实例为样本,分析一些表因果关系的动词,可以更好地理解《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类动词。  相似文献   

13.
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斗争史。《红楼梦》七十三回到七十七回抄检大观园展开的一场两个阶级的生死搏斗,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封建社会在新生的革命力量的打击下,走向急剧衰败的历史,生动地告诉我们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产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斗争史。《红楼梦》七十三回到七十七回抄检大观园展开的一场两个阶级的生死搏斗,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封建社会在新生的革命力量的打击下,走向急剧衰败的历史,生动地告诉我们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涉及中国政治、经济、民生、国防和外交等方面,体现了中央政府的工作重心,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情和发展成就的权威文献,其翻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功能对等理论为视角,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从词汇层面分析《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并总结其翻译方法,不仅能够证明该理论在研究《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可行性,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实践勾勒理论框架,而且还能拓展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领域,对《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优秀作品,它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阶级斗争的历史。为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地评价这部伟大作品,更好地理解它所揭示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我们调查了三水县大旗头村大地主郑金的庄园。从调查中我们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加深了对《红楼梦》所反映的那个封建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发展不断证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明显地存在着,并且具有长期性。在现阶段否定阶级斗争的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理论上的不清楚。其结果必将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和对国内外敌对势力丧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文译文和美国《国情咨文》为语料,以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两个语料库中的词汇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在功能上相同的文本在词汇特征上存在差异。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政府工作报告》在词汇方面的翻译是否符合英语本族语者使用习惯并被他们所接受。还根据研究结果对今后《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人们曾认真地冷静地思考过社会主义的过去和未来。一个重要教训是,人们似乎淡忘了阶级斗争,谁谈论阶级斗争谁就是“左倾”,就是“老左”。事实如何呢?我国现阶段究竟还存在不存在阶级斗争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我们不能以阶级斗争冲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但绝不意味着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应该看到,国内外敌对势力从未放松过阶级斗争。我作为一个青年,深深感到,为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青年一代进行适当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方法的教育,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迫切的,它是…  相似文献   

20.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兼有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双重特征。作为一种政论文体,《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以2011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从词汇和句式的不同角度分析了报告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并运用功能翻译理论对其英译中的增词这一特殊现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