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近代著名思想家、政论家梁启超,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急关头,站在拯救民族危亡的高度写下了著名的《新民说》,其中较为集中的阐述了公德和私德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公德和私德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在公德和私德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以期能提高国民素质,造就新民,为国家尽责。  相似文献   

2.
职场上的游戏规则表明,有些在生活中被人们认为应该加以提倡的“美德”,往往在职场上却是很“危险”的行为,甚至还会影响到“饭碗”问题。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出色的职业人士,那么千万不能让下面这些“美德”在你身上出现。  相似文献   

3.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历史上的有识之士从家族兴衰、社稷兴亡、朝代更替的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到的一条深刻警示。近日党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从这一警示中作出的一个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兴衰的战略举措。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然而,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志却认为,现在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节约”的道德观念陈旧了,“节约”的道德要求“过时”了。有的甚至把“节约”放在破除的行列里。在这种…  相似文献   

4.
5.
日本近代,国民“公德心”的拥有、“公德”水平的快速提高,乃至精神风貌的极大改观,不仅仅是日本政府对国民进行公德教育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与“公德”相应的“法治”健全与有效运用的结果。探赜日本近代“公德”发展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会体会到:其一,日本近代强制性治理“不公德”顽疾的“法治”意识提高;其二,日本近代具有法律效力的《违式诖违条例》落实,迅速使国民 “公德”水平提升;其三,日本近代 “公德教育”与“法治”有机结合推动了国民“公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苗笛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3):113-114,117
通过美德问题的产生及不同学者对美德问题的理解来分析,从不同方面探讨了“美德即知识”为何没有教师教的问题。美德,严格来说,不是从书本里“长”出来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行为,所以这里的“教”不仅是单一的教学,而是多种教授方式的综合运用。美德教育的开展是必需与必要的,因为它可以给我们道德上的终极希望,让我们在人文和社会精神的培养下更好地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7.
虽然在法度与道德谁决定谁的问题上众说纷纭,但两者内在的联系是无人怀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目标的最终实现,仅仅依靠法度本有的威慑力是不够的;它无法离开个人循法意识的支持。而老子“袭常”美德的运思,无疑对人的因袭意识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在当今文化强国的战略中,也是值得重视的文化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何蒲 《社区》2008,(22):55-55
高考分数线刚公布,二婶就从老家打来电话,告诉我家里刚刚发生的事。 二叔和儿子进城去“看榜”(取成绩单),他们是满怀信心地去的,因为儿子说他考得不错。可看完“榜”,二叔一句话也没说,默默地回家。回家了也没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9.
10.
画家一年收到300多个假冒获奖通知。扬州画家吴高龙10多年来每年能收到300多个国家级书画比赛"大奖"的获奖通知,而他并未参加过这些比赛。让他"想不通"的是,自己刚从江都乔迁新居到扬州1个月,消息灵通的"大奖"组委会就把50多个获奖通知寄到他的新住所了。他每年都能收到300多个厚厚的获奖通知,都被他当做废纸卖掉了,一年能卖上百元。这事儿一点不稀罕。那天,在下在某画家朋友处偶遇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蒙老人家惠赐名片一张,仔细观瞧,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只见老人家的名片正面印着"世界华人XX副主席"、"国际XX百强书画家"、"国际XX终身名誉院长"等数十个大得骇人的头衔儿;背面则密密麻麻印着老人家获得的各类"大奖",国  相似文献   

11.
12.
苏格拉底在伦理学上的突破主要表现在美德即知识这个命题上。此命题在理性的基础上把道德观和知识论统一起来,为道德寻找到了坚实的基础,赋予道德价值以客观性、确定性和普遍规范性。论文主要从命题提出的背景、对命题的理解和对质疑命题的反驳三个方面对此命题进行重新解读,并从知识论和实践论相统一的角度对此命题加以理解和辨析。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09,(3):16-17
有助排除体内毒素的食物很多,大多不那么起眼,也很容易买到。下面提到的食物都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它们与身体的关系,只要搭配好这些食物,你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排毒健身。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代表人物,霍布斯主张利己主义的道德契约论思想,因此他对美德的强调和分析却容易被人忽视。以霍布斯的"愚昧之人"为例,阐述其从美德立场解释道德规则和功利问题之思路,通过比较霍布斯的美德与古希腊的传统美德,指出在当代伦理思潮中人们看待美德的误解和偏见。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下社会,物质丰裕、仓廪厚实;然而,对待他人之礼节,常常被遗忘。违背基本公德之事,耳闻目睹甚多,人们似已司空见惯。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任凭小学生在斑马线上久立等候,车辆大多冷酷穿过,不减速,更不礼让行人;开车等红绿灯时,一旦绿灯亮起,必须立即启动,否则后车定鸣笛催促;十字路口四个方向的汽车"卡"在一起,互不相让,集体博弈,看谁能耗过谁,而后面排队的则一个劲儿鸣笛;一位接孩子的女士将一辆豪车干脆停在了学校正门口的行车道上,等孩子出校门,似天下道路为她独修;一旅客上飞机时,发现座位上方行李架已满,其拉杆箱无法放入,空姐微笑商量是否可放置于后几排的行  相似文献   

16.
美德伦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优良道德品质及其实现(即美德的养成)的伦理学学科。美德伦理学自身的价值合理性及其复兴的趋势对当代大学生美德教育有诸多启示。本文在对美德伦理学的缘起和复兴等理论问题的探讨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关于当代大学生美德教育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公德与私德是梁启超受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的影响而提出的两大道德范畴,在论述这一对范畴时,梁启超分别对二者的含义和存在的必要性做了充分论证,以此表明公德和私德的重要价值地位和由公德到私德转换的应然选择。梁启超由公德到私德前后思想不一致的矛盾主要有两大原因:其一是特定的历史现实和思想冲击使梁启超表现出不同时期对公德和私德不同的倾向性;其二是在如何培养公德上,试图以"外推"的方式经由私德培养塑造国民公德,促使梁启超在后来特别强调私德价值和作用,这一原因是梁启超思想矛盾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以往小区告示栏里内容最多的是某某拾到串钥匙、哪儿有老鼠药供应这些小事。2000年以来,南京市白下区洪武路街道的9个社区在告示栏里竖起了“居民功德榜”。居民只要瞧瞧告示栏里贴的“功德榜”就知道身边发生了些什么新鲜事。 2002年1月底,火瓦巷社区的居民们在小区的“功德榜”上看到这样一件事:2月上旬,一个名叫崔成礼的老台胞找到火瓦巷社委会。他自称原住在火瓦巷93号,1949年被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和苏格拉底分别代表着中西两种不同的道德哲学传统。王阳明“致良知”和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蕴涵了中西道德哲学传统的一些重大差异。特别在当代道德文化陷入重重危机的背景下,回视两种传统,思考中西道德资源能否优势互补的问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从<红楼梦>第五回和脂评透露的信息看,原书的结尾处有一张警幻情榜.有关情榜的脂评在小说特定场合的出现,为进一步分析情榜的特殊价值提供了重要依据."情榜"的设计在<红楼梦>全书中显示出有关人物情感的分类学和本体论的意义.情榜的存在,使人物的塑造从感性生活的多样性回归到理性的稳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