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雄儿女小说作为产生于清代的一种小说类型,它受才子佳人小说、英雄传奇等小说类型影响较大,与才子佳人小说尤其难以分辨。对叙事主题及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类型、对待功名的态度、儿女之情的内涵以及伦理道德观等方面与才子佳人小说进行分析对比,从社会思想文化的角度对两者的异同给以解释,从而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英雄儿女小说的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唐传奇被誉为"一代之奇",自此小说这种体裁,在文坛上正式粉墨登场,而且它蕴涵的故事模式成为了后世"才子佳人"型小说的范本.中唐爱情传奇的兴盛与唐代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俗话的泛滥、古文运动的兴起以及牛李两派的党同伐异密切相关,但从爱情传奇文本本身来看,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文化风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传奇<奈何天>是根据李渔的话本小说<丑郎君怕娇偏得艳>改编而成.当我们用李渔的"立主脑"、"减头绪"、"戒荒唐"等戏曲理论原则来审视、对照改编前的小说与改编后的传奇,会发现这些原则并不适合改编成的<奈何天>,却适合改编前的<丑郎君怕娇偏得艳>.由此可知,李渔的戏曲创作实践与理论并不能够完全契合无间.<奈何天>偏移李渔相关戏曲理论原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关涉到李渔对小说、戏曲两种不同文体的认识,又离不开他以劝惩和娱乐为目的的创作旨趣.  相似文献   

4.
研读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戏曲、小说,就会发现才子佳人的爱情、婚姻,往往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结合的,这就是一见钟情。一见钟情是指男女初次见面就产生爱情。元、明、清时代才子佳人小说、戏曲的代表作《西厢记》、《墙头马上》、《玉娇梨》、《平山冷燕》中,才子佳人都是凭此而喜结良缘的,由此形成了一种叙述模式。这种叙述由于涉嫌公式化、模式化的倾向,常被批评、指责。对这个问题,如仅以一般的文学研究方法去探讨,未必尽如人意。因为在叙述模式上确实存在雷同现象。如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可能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一 才子…  相似文献   

5.
李新灿 《江汉论坛》2005,1(4):119-121
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被孙楷第先生列入才子佳人小说类的有75部,其中包括<痴人福>.然而对照才子佳人小说的基本特征,<痴人福>一点都不具备,其思想倾向也与前者背道而驰,毫无可取之处,因此<痴人福>不但不是才子佳人小说,相反却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反动.  相似文献   

6.
明末,随着人文思潮的高涨和世人思想的日益解放,肯定情欲、赞美真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李贽所谓“食、色,性也”。戏曲《牡丹亭》、白话小说《金瓶梅》、“三言”、“二拍”无不“言情”,文言传奇小说领域,亦出现了大量描写男女情爱的“言情”小说。根据所“言”之“情”的类型,笔者将其分为三类:①才子佳人的知己之情,如戋戋居士的《小青传》、徐瑶的《太恨生传》、黄周星的《补张灵、  相似文献   

7.
传奇《奈何天》是根据李渔的话本小说《丑郎君怕娇偏得艳》改编而成。当我们用李渔的“立主脑“、“减头绪“、“戒荒唐“等戏曲理论原则来审视、对照改编前的小说与改编后的传奇,会发现这些原则并不适合改编成的《奈何天》,却适合改编前的《丑郎君怕娇偏得艳》。由此可知,李渔的戏曲创作实践与理论并不能够完全契合无间。《奈何天》偏移李渔相关戏曲理论原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关涉到李渔对小说、戏曲两种不同文体的认识,又离不开他以劝惩和娱乐为目的的创作旨趣。  相似文献   

8.
<留东艳史>是民国著名作家向恺然的一部文言小说,学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部小说是明代中篇传奇<刘生觅莲记>的翻写,以留东的"新瓶"装才子佳人的"旧酒".本文从中透析向恺然对<刘生觅莲记>的继承与创新,并对清未民初"旧瓶贮新酒"和"新瓶装旧酒"这两类意趣及旨归均截然不同的翻写小说作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江南女性与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盛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篇从江南女性角度考察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的原因,认为江南仕女阶层的崛起为才子佳人小说的兴起准备了充分的外因,而女作家天花藏主人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定位意义重大,使得关注与反映新女性形象成为才子佳人小说的重要特征,加之才子佳人小说适应市场的需要从而真正导致了此派小说的盛行。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出现了三、四十部描写才子佳人恋爱生活的作品,形成文学史上颇有影响而又褒贬不一的小说流派。它不同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以及神魔小说,作者把笔锋从帝王将相、壮士豪杰、神灵怪异拉回到平凡的人生,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婚姻恋爱。就取材特点而论,与《金瓶梅》相近。但在艺术  相似文献   

11.
《莺莺传》中所体现出的宋人对唐传奇名篇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宋代的众多小说类书、选集对保存唐代小说做出了重要贡献;宋人对传奇作者、本事、创作动机等方面的考据较有参考价值;宋人对唐传奇名篇多有题咏,对其审美和情感意蕴有所阐发,更大量采用其中典故,促进了传奇名篇的广泛流传;宋人的文言小说创作,常常去模仿唐传奇的名篇佳作,白话小说和戏曲也从中取材。  相似文献   

12.
在李渔创作的三十篇话本小说中有四篇情节新奇,于是将之改编为传奇.按照传奇生旦排场的要求,李渔对部分话本的主要人物作了调整和改写,重新确立了男女主人公.基于传奇篇幅和容量的增加,李渔采用双线结构,补写了部分情节,又从舞台艺术效果出发,设置了新的戏剧冲突,增写了武戏.根据戏曲集中性的特点,李渔将话本中人物进行了删减与合并,减少出场人数,压缩故事时间,形成了其戏曲改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钟麒不仅是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小说戏曲理论家,而且是一位重要的戏曲作家。但是他戏曲创作与发表的情况长期以来一直鲜为人知。依据新发现文献资料,考辨王钟麒创作四种传奇的相关史实,并对王钟麒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观念之关系做一初步讨论,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与评价王钟麒及其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小说对戏剧的影响更为显明,不少传奇、杂剧的题材都来源于小说,尤其是四大古典名著。相较而言,戏曲改编《红楼梦》小说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小说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文学价值。但戏曲和小说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体裁,《红楼梦》小说的戏曲改编者若不能恰当地取舍或化用原著的情节内容,其改编效果必会大受影响。清代很多《红楼梦》戏曲(以下简称"红楼戏")对刘姥姥问题的失重处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5.
葛鑫 《齐鲁学刊》2005,(6):87-89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6.
文章化是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的内在原因,小说作者在框架结构、人物设置和情节设计上多采用八股文的文法,使得才子佳人小说在叙事模式上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程式化现象。这一现象启示我们在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时要充分注意其与中国文章传统的关系,避免单一使用西方小说理论来研究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17.
(一) 何谓“文言话本”? 本文是据《明清文言小说史稿》中的一章改写的。在《史稿》中,笔者已对“文言话本”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作了评述,这一部分主要是想谈“文言话本”在小说史上的意义,特别是它和文言小说、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猥亵小说以及古典戏曲的关系。那么,什么是我所说的“文言话本”?为了简捷,就从成书于明嘉靖年间的《清平山堂话本》谈起。  相似文献   

18.
张大复的《钓鱼船》作为一部传奇难称经典,然而在《西游记》戏曲与小说的互动中却颇具典型性。该剧在对传统西游故事——刘全进瓜的改造中,凸显了从民间化向文人化升华的过程。以此为个案,可以窥见《西游记》小说与戏曲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唐前爱情故事对才子佳人小说的艺术滋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以前描写青年男女婚恋的爱情故事,无论是其思想意蕴还是艺术手法都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成熟起到了孕育作用。其中描写人与仙鬼或仙与仙相恋的故事因其虚幻的浪漫色彩,在虚构及优美意境的营造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的贡献较为明显;描写人与人相爱的故事,因取材于现实社会而具有更多的世俗情调,故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叙事艺术上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更为突出。唐前的两类爱情故事共同为才子佳人小说的成熟提供了艺术滋养和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从唐传奇到话本小说之嬗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传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小说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1]宋人洪迈说:“唐人小说,小小情事,凄婉欲绝,询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2]唐传奇对后世诗词、小说、戏曲、讲唱文学诸多文学样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就唐传奇在话本小说中的嬗变情况加以探讨。话本小说包括宋元话本与明清拟话本,两者的划分,我们主要参照谭正璧《话本与古剧》、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欧阳健、萧相恺《宋元小说话本集》等书。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上古时代,已经出现讲故事的说唱文学,如《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