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在20世纪进入了交流和互动的新时期.双方对传统的纵向反叛引发了横向互动.双方的横向互动促进了自身的纵向发展.世界诗歌在20世纪已形成国际性与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这种发展趋势在21世纪将会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2.
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在20世纪进入了交流和互动的新时期.双方对传统的纵向反叛引发了横向互动.双方的横向互动促进了自身的纵向发展.世界诗歌在20世纪已形成国际性与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这种发展趋势在21世纪将会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3.
在反思国内外高校教育创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话题写作、材料写作、实践活动写作、欣赏音乐写作、网络智能互动写作等教学实践,针对高校写作课教学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势在必行.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训练模式化,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学生缺乏生活底蕴;评价体系不合理.改革的主要内容淡化写作技巧的训练;关注写作过程的情感态度;突出写作主体的个性体验;倡导研究性写作.  相似文献   

5.
研究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教学的写作观念、写作内容、写作过程和写作习惯的研究阐述都与语文新课标的写作理念有着一致性,重新研究叶圣陶先生的作文教学理念,领悟其精髓,付诸实践,不断反思,无疑对作文教学的改进与创新具有借鉴、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诗歌教学的效果不甚明显,有时甚至有劳无功。如何阅读诗歌,阅读诗歌必须具备哪些能力,已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对诗歌教学的探究,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略谈高中生诗歌阅读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读者对于写作行为本身有着重要的意义.读者意识是制约写作活动的要素之一,自觉的读者意识是写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写作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觉的读者意识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相似文献   

8.
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写作的主体意识的强弱,决定文章质量的高低.高校写作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渠道,根据不同对象,从实际出发,逐步强化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下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英语写作课教学固守传统,缺乏特色,导致学生对英语写作课学习兴趣低,英语写作能力水平提高慢.因此,试从注重英汉语言对比、以读促写、以说带写和结合等级考试等四个新角度,对本专业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藏族诗歌伴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由口传文学的形式演变为书面文学作品。而进入当代以后,藏族诗歌在母语书写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非母语(主要是汉语)写作的形式,创作主体也由原先的上层贵族和僧侣扩大到了普通藏族人,一批藏族女性更是积极投身到了汉语诗歌的创作中,她们既传承着传统藏族诗歌中的意象表达,又从性别角度出发选择了新的意象给予阐释,这也代表了她们对藏族诗歌审美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1.
结合司空图生平事迹及其崇佛的思想倾向,针对其诗论核心观点"外三说"、《二十四诗品》中的境界说、形神说及其诗歌创作中所蕴含的佛禅认识思维特征进行剖析,具体就司空图诗论中的境界说、形神说与佛禅的禅观、形神观,诗论中主体性意识与佛禅顿悟说以及诗论所体现出的中观思想等问题逐一阐释.同时根据司空图的诗歌创作特征挖掘其与佛禅认识思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论述其诗歌创作是在融摄佛禅认识思维方式后对其诗论主张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诗"与"画"关系的研究,可以分为否定者和肯定者两个派别.否定者认为,诗的表现力远比画强,所以"诗中有画"这样的说法欠妥;肯定者认为,画的表现力与诗相当,这在中国诗与中国画关系中更是如此,所以,"诗中有画"是不可轻易否定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3.
吴伟业诗学主张推尊唐诗,不废宋诗.其诗歌创作主要取法唐诗,但艺术上又与宋诗有相似处.清初在吴伟业的直接影响下出现太仓十子,形成娄东诗派.其叙事诗的成就,影响了有清一代的诗歌创作.吴伟业不仅以其诗论,而且以其诗歌创作的广泛影响力参与到清初唐宋诗之争中.  相似文献   

14.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以关中地区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文为题材,体现关中地域特色的诗占有显著的比例。关中水深土厚的自然环境使其诗具有高远空阔的地貌特点;安土乐生、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使其诗具有朴澹安恬的风土人情;开放包容的时代文化氖围与平和安宁的个性又使其诗具有了廓落雍和的胸怀气度。  相似文献   

15.
论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词派纷呈,词学极盛。纳兰性德虽未开宗立派,标举词张,但散见于他的诗词作品、杂识笔记、书信序文中的词论观点是清代词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可以梳理为以下三个方面:尊词体、重寄托;主情致、崇境界;显个性、求独创。  相似文献   

16.
徐樾诗歌想象奇特,同时运用比喻、夸张等多种表现手法巧构佳境,蕴含一种奇伟之气,体现了奇豪的诗风.徐樾善于对现实作典型艺术概括,同时将主观态度寓于客观叙述之中,运用细节状物表情,他的诗是对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徐樾将他的感情寄于诗中,注重炼字遣词,其诗歌语言自然而鲜明生动.  相似文献   

17.
间两侧的颂辞>是撒玛尔罕(韩文德)个人出版的第三部诗集,也是撒拉族诗人出版的第七部诗集.撒拉族作家为数实在太少,而在有限的撒拉族作家群中,诗人却占有着多数比例.撒拉族文化人容易形成特殊的诗性心理气质,与其活过两次的民族命运和充满悲壮传奇色彩的民族历史不无关系.因为,"置身于这样一种特殊历史大背景中的民族文化人,他们对自己民族历史和家园的追念情感,一开始便具有着天然的诗歌特质,也使他们拥有了接近诗歌本质的先天性."(燎原语)  相似文献   

18.
穆旦诗歌创作集中体现了"九叶"诗人的审美追求,诗歌的戏剧化、感性与理性的融合、非诗意的阐释都体现了穆旦运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的独特见地,寓庄重于诙谐、寓典雅于素朴,将一个人"丰富的痛苦"和"残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语言独特而隽永,充满了生存者的智慧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