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宜宾地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环境容量是区域治理与综合开发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区域生态产业布局的基础。本文在概述宜宾的丰富旅游资源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容量与空间容量都很大,而生活容量严重不足,日旅游生态容量与日旅游空间容量分别为1004.06万人和178.50万人,日旅游生活容量与年旅游生活容量则分别仅有0.50万人和182.50万人;旅游生态容量与旅游空间容量都处于"极富"水平,容量等级均为"5",容量系数分别为0.9991和0.9951,而旅游生活容量的容量等级仅为"1",处于"极缺"状态,容量系数为-0.7315;接待能力与旅游交通是宜宾旅游环境容量的两个最大限制因素,旅游环境容量的提高应在维护生态容量与空间容量的同时,改变生活容量低下的局面,加强市境内外风景旅游区的整合,以促进宜宾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富安(古称虎墩,虎埠),这座享有茧都之美誉的千年古镇。用她质朴内敛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以“生活为丝,入韵成文”为宗旨的丝韵文学社。  相似文献   

3.
构建"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全面提升美好乡村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丽中国"乡村旅游能盘活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方向,能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以区域旅游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以开发经营主体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以及以旅游产品项目类型为依托的发展模式。"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应创新旅游资源依托,拓展开发经营主体,丰富产品项目主题。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多年来,生态旅游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理论上悬而未决的争论还较多,集中表现在生态旅游是旅游产品还是旅游发展模式、生态旅游是高档旅游还是大众旅游、生态旅游对象是自然区域还是可以包括地方文化区域等三个方面。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生态旅游在中国的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非生态化现象和"泛化"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将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化混为一谈造成的。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旅游生态化"的辨析,对相关问题作了初步解答,并试图还原生态旅游的本意,探索今后生态旅游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5.
“旅游立省”战略与河南文化旅游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立省"是文化强省战略中的子战略,它是在体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的,是省委省政府根据世界、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和趋势,结合河南资源禀赋而确立的。因此,要树立现代旅游理念,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全力打好文化旅游发展的"组合拳",这对于河南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会展旅游已被国际旅游界誉为"旅游业皇冠上的明珠"。郑州发展会展旅游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但仍存在认识落后、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政府应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健全体制加强监管的同时,加大硬件软件建设力度,抓好品牌营销,打造好"中部会展旅游之都"、"中国会展名城"的品牌。  相似文献   

7.
鉴于旅游形象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经多年观察思考,分析评价了肇庆中心区历年来各种旅游形象定位(主题口号)的优缺点,从影响该区域旅游形象定位的各种因素中提取主导影响因素,基于全国视野,提出肇庆中心区两个新的旅游形象定位:中国养生休闲之都;中国砚都,大美肇庆。两个旅游形象尤其是“中国养生休闲之都”形象定位的提出,对提高肇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推进肇庆中心区的旅游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旅游"理念下的深圳旅游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旅游发展模式下,"大旅游"的提出具有特殊的意义."大旅游"就是国际语境中的现代旅游或大众旅游."大旅游"理念对旅游发展的指导意义体现在众多方面.深圳旅游20多年发展的成就是巨大的,但对照"大旅游"的理念则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如端正发展指导思想、树立、协调发展观、加强深港合作等.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以2004—2020年发布的17个中央"一号文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了"一号文件"中乡村旅游政策的供给演进路径与关键内容.研究表明:中国乡村旅游政策的供给演进路径总体呈现"起步阶段-缓慢推进阶段-快速推进阶段"的变化趋势.政策核心内容在于乡村旅游的资本政策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载体、乡村旅游的发展形式和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这些政策内容,实时指出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纲领性,为中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路径.未来乡村旅游政策将着力于继续加大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重视和鼓励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形式创新、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根据旅游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传承而生产流通的物质类产品,如果在旅游线路和消费中能够很容易地被识别为地方的文化标志,那么它们就承担着旅游地物质文化传播载体的功能.促进南充市的旅游发展,需要有意识地借助汉服复兴的时尚潮流,发扬"中国绸都"的优势,促成汉服产业的形成,使旅游消费者建立"汉服-丝绸-中国绸都-南充"这样的思维图式,提升旅游地的文化品格.汉服在南充旅游文化传播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如汉服的"丝绸"文化核心与质料的非统一性、推广汉服需培育和发展的二元消费市场、与其他旅游产品配套推出的市场布局以及经营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1999年法定节假日增加后,"五一"和"十一"成为假日旅游的黄金周.据专家预测,仅此两个假日的延长,每年至少可以增加300亿元的旅游消费.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下文物(旅游资源)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从河南旅游市场假日旅游、假日经济与旅游环境三者交汇的视点来浅析旅游开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以拓宽关注旅游与人类生存环境协调发展的视野,唤起社会潜藏久远、亟待开发的环保觉悟与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2.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文明旅游不仅关系到游客的个人素质,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文明形象的问题,因此提倡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是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列联表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台湾居民对赴台大陆游客"旅游不文明行为"、"旅游消极影响"的感知及反应,并针对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休闲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旅游是中国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休闲旅游是区别于传统旅游的一种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它具有休闲性、文化性、提升性、可持续性、体验性和审美性的特点。发展休闲旅游是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国人的休闲意识;拓展休闲旅游客体,开发多类型、多层次、多品位、多功能的休闲产品;注重满足旅游主体旅游过程的休闲体验;制定相应制度措施,促进休闲旅游良性发展;推进旅游组织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尤其以"三曹"为典型代表的建安文学以及以华佗故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药材产业中外驰名,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并未完全挖掘出其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造成亳州的旅游产业收入在全省排名持续落后.导致目前亳州市旅游业发展落后的因素有交通区位的暂时不利地位以及整体旅游产业创新观念不够等.建议亳州市通过创新旅游产业发展观念、系统规划旅游景区、完善旅游服务以及培养旅游人才等策略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5.
阆中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阆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优势突出。阆中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应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修旧如旧"和"产业化经营"原则。  相似文献   

16.
四川参与"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合作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加强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实现资源、市场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已成为川滇藏省(区)的共识.本文重点选择四川甘孜州为中国香格里拉四川片区代表,深入分析四川参与"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最终提出四川参与"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战略构想,以期为"大香格里拉旅游圈"以及中国区域旅游合作实践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华人时刊》2008,(11):56-56
一部现代京剧《沙家浜》让沙家浜名扬天下,沙家浜也成为其所在地江苏常熟市的"名片",使荣膺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生态城市等多个称号的常熟市享誉世界。2007年,常熟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在江苏全省县(市)中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背景,从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和旅游区域合作的角度,对泛东南亚旅游协作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目前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国际旅游客流量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程,为泛东南亚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不容错过的机遇。本文提出了"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这一新概念,探讨了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并对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目标、原则、关键、主要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构想,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东南亚地区的旅游合作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有着"中国历史天然博物馆"之称,旅游资源尤其是人文景观丰富.应从河南旅游产业要素的现状入手,总结目前旅游产业结构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旅游产业,优化调整旅游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自驾游导向的旅游景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驾车旅游在中国的发展迅速,但目前对自驾车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开发领域,而以自驾车旅游为导向的旅游景区规划方面的研究较少。从景区规划角度看,在开发自驾车旅游产品的时候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合理配置城市周边尤其是区域结合部的休闲度假旅游区、乡村型旅游地和风景名胜区,对区域旅游合作和自驾游本身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