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允唐 《南亚研究》2000,(2):74-77,80
斯里兰卡 ,被誉为印度洋的明珠。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在 1 948年 2月 4日取得独立以前 ,曾多次遭到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从 1 5 0 5年起 ,葡萄牙、荷兰以及英国入侵者相继在斯里兰卡建立殖民统治 ,时间长达 40 0多年。为反对殖民统治 ,争取独立自由 ,斯里兰卡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其中 ,1 81 7年 9月1 7日至 1 81 8年 1 0月 2 9日爆发的“乌瓦省反英起义”,时间长达一年零一个月 ,范围波及八个省区 ,得到了包括平民、僧侣及省级地方官员在内的各阶层人士的响应和支持 ,使英国殖民统治受到沉重打击 ,为以后反英浪潮再次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斯里兰卡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僧伽罗族和泰米尔族是斯里兰卡的两个主要民族。历史学家认为,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的祖先都是从印度北部和南部移居到斯里兰卡岛的。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该岛所处的特有地理位置,斯里兰卡岛逐渐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国家。在岛上中部和南部居住的僧伽罗人中间逐渐形成了与其祖先有很大差异的传统文化;然而,主要居住在斯里兰卡北部地区的泰米尔人,由于与南印度仅一水之隔,来往密切,一直保持了同南印度泰米尔人相同的文化和传统。僧伽罗族和泰米尔族之间在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历史上,这两大民族有时和睦相处,有时却互相仇杀。纵观历史,虽然前一  相似文献   

3.
杜树海 《社会》2016,36(1):124-150
本文主要利用广西靖西县几个村庄的墓碑、石刻资料,揭示清代边疆民族地区社会阶层的变动与文化面貌的转变。清初,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县)实行“改土归流”,帝国统一的文教制度--科举制度--随之推行,基层权势阶层逐渐实现由土司头目向功名人士的递嬗。新兴功名人士阶层不仅参与兴建庙宇等公共事务,还在家族内部创造出书写祖先谱系的新传统;发展壮大后的他们进而还重构了地方历史。地方社会的阶层变动与文化建构促进了传统中国的边疆建构与国家整合。  相似文献   

4.
(一)农业斯里兰卡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斯里兰卡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适于各种作物生长,历史上一直以种植水稻为主。古代,斯里兰卡不但可以粮食自给,还可以向外出口,素有“印度洋上的米仓”之称。在欧洲殖民统治时期,大片良田沃土被殖民主义霸占,改建成榨取人民血汗的茶园、橡胶园和椰子园,致使斯里兰卡经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稻谷生产一落千丈,无数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沦为外国庄园主的雇工。单一的种植园经济使得斯  相似文献   

5.
试论私营企业主群体的两重社会属性徐骏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私营经济在我国再度萌生与适度发展,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私营企业主阶层逐渐形成。这是改革开放政策的付产品,是由过去超稳定的社会阶级结构中嬗变出的新阶层。它的出现引起不同的社会反响,对其社会属...  相似文献   

6.
新社会阶层的构成、特征及其政治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社会阶层是在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伴随社会分化而产生的新的社会力量.新社会阶层是一个政治概念,但它同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并且,也具有同其他阶层不同的特点:新社会阶层都是高风险、高收入群体;其经济资源与文化资源分配正逐渐趋于一致;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可变性;新阶层成员彰显出自主自立,具有风险意识衷、流动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统战工作中应教育和引导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不断完善和开辟参政渠道,增强自我认同与阶层意识,要把新社会阶层中的代表人士作为工作重点.这样才能以正确的理念和积极的行动,引导这一阶层合理、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将其纳入和谐社会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社会阶层结构正在由传统的“金字塔型”结构向现代的“橄榄型”阶层结构方向发展,其较低阶层的比例远远小于全国的比例,社会中间阶层正在形成。具体地看有以下几个特点:1.阶层结构在向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转变;2.农民工构成了较低职业阶层的主体;3.城市户籍人口中间阶层化;4.外来人口是一个异质性很强的群体,也呈现阶层分化的态势。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农业劳动者阶层将继续缩小,商业服务业人员、个体私营企业主以及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阶层还将继续扩大,逐渐演变为一个以社会中间阶层为主的现代化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新趋势(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与社会和谐密切相关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新近变化。作者认为,中国当前贫富分化比较明显,财富的集中化程度较高,分化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而贫富差距引发社会问题是通过两个环节实现的,即“社会结构紧张”和社会公众主观上产生了“公正失衡”的意识。中国阶层结构出现了定型化的倾向,阶层之间的界限逐渐形成,社会下层群体向上流动的比率下降,具有阶层特征的生活方式、文化模式也逐渐形成,阶层内部的认同得到强化。中产阶层有所发展,但总体上仍然比例较小。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利益分化和多元化更为明显了,其基本的趋势是从过去的巨型、整体群体,分化为多元利益群体。而社会利益的碎片化有助于减小社会震动、实现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关注转型社会中的中间阶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职工”和“社员”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传统社会结构逐渐被以不同职业、不同经济地位以及不同劳动、生活方式组成的社会群体所取代。在社会结构的分化和组合中,社会中间阶层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中间阶层是介于贫困阶层和富有阶层之间的一个阶层,划分中间阶层的标准主要依据财产和收入的水平兼顾劳动方式、生活方式、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因素。中间阶层一般以公司经理、职员、一般官员、教师、科研技术人员、律师、医生等为职业,文化程度较高,一般接受过大学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斯里兰卡的渔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两千多年以前,斯里兰卡岛上就有居民从事海上捕鱼,并在干燥区沿海地带建立起渔村。但是,这个历史悠久的生产行业向来是落后的,不但生产方式原始,而且产量也低,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在殖民主义统治的四百多年里,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政府片面追求发展经济作物,轻视农业生产,自然也不重视渔业生产。英国政府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曾在西部沿海大力发展珍珠业,而对整个渔业生产是忽视的。1948年2月4日,斯里兰卡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三十多年来,斯里兰  相似文献   

11.
已解放各国在社会结构上发生变动的最重要方面有:独立居民在行业和职业组成上的变化,雇佣劳动的增长,新的阶级和阶层的形成,旧的阶级和阶层的转化,以及城市化等。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它引起的生产关系中的变化,是发展中社会、也是任何一种社会改革的基础。在已解放的各国,正是这些过程的特点使那里正在形成中的社会结构独具一格。新兴国家总的发展方向的形成,是一系列内外因素的辩证相互作用的结果。外部因  相似文献   

12.
<正> 自70年代后期以来的农村改革,打破了农村权力资源被垄断的格局,农民行动的维度增加。与此伴随,农村阶层的二元分层模式逐渐演变成多元模式,简单的社会结构逐步成长为比较复杂的社会结构。农村阶层结构的这种变化在削弱了传统整合机制效能的同时,将各种社会离心力的因素导入了社会,对农村社会的整合提出了新挑战,并增加了整合难度。以国家机构为代表的农村社会调控中心,不仅需要解决农民内部各不同阶层的矛盾,而且还要将各个阶层整合成“共同协调发展”的有机体系,以增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更好地发挥不同阶层内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就此阐述一些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魏建国 《学术交流》2003,2(3):153-157
雇佣兵制度是英国中世纪产生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它的出现引发了英国一系列制度性连锁反应 ,导致了英国社会生活发生了不同于中世纪传统的转向 ,表现为 :土地可以买卖 ,农村经济市场化较早 ,国王与贵族的关系结构出现了新的调整 ,以及雇佣劳动阶层的产生、军事贵族向土地贵族的转变、乡绅阶层的兴起等社会结构的变化诸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最低生活保障线,是国家为救济社会成员中收入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而制定的一种社会救济标准。随着市场取向带来了效率与繁荣,贫富悬殊的现象也日益加剧,尤其是城市中的贫困人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逐渐增多,形成了一个城市贫困阶层。因此,从我  相似文献   

15.
英国在印度推行西方教育的初衷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梅 《南亚研究》2000,(1):91-96
莫卧儿帝国时期 ,印度谈不上有任何由政府组织和支持的教育制度。由于宗教目的和范围的狭窄 ,受教育阶层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在英国殖民统治的将近二百年中 ,英国所推行的西方教育 ,使印度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受教育的中产阶级专业人员队伍中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社会力量 ,从而对印度的社会变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 75 7年 ,当东印度公司开始它在印度的政治生涯之际 ,无意中把一个西方化的教育制度强加于印度 ,既然东印度公司最初的动机只是为了贸易 ,就不希望以任何方式干预社会和宗教机构 ,而只是需要精通梵文、波斯文、阿拉伯文的…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资源与当代都市职业阶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强调以社会资源的占有作为当代城市阶层划分的依据,并提出社会资源的占有形式和内容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社会成员对社会资源的占有以自己从事的职业来体现,都市管理阶层、知识阶级、业主阶层、劳工阶层在占有社会资源方面各有特点,从而形成各自的社会地位和阶层主体意识。文章最后还扼要分析了当前都市阶层之间和阶层内部的主要利益冲突,并提出各个阶层之间整合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张伟 《社会》2006,26(2):49-63
中间阶层作为一个在结构上拥有类似的社会综合地位的社会共同体,同时不能忽略其内部结构的异质化特征。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渐确立,以及体制权力的主要作用领域从政治资源转向为经济资源,形成了二元化“市场体制”利益配置机制,可以用中间阶层“双色蛋糕”模型进行形象描述。“双色蛋糕”异质化特征导致中间阶层各群体产生利益分化与冲突,并在长期阶段内存在,影响到中间阶层的整合与期望功能的实现,需要有效控制公共部门的私利取向以淡化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世俗化"是现代社会的潮流,然而浙东农村地区的民间佛教却呈现表象繁荣之景象,以"佛纸"为代表的信仰消费兴盛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佛纸"是经过念佛这一赋灵过程的纸钱,是民间佛教的重要宗教产品.目前,"佛纸"呈现出多样化、 等级化、 货币化、 市场化的特征.随着经济阶层分化的出现,社会上层成为信仰消费的推动者和主力军,社会中层成为信仰消费的跟随者,社会下层则扮演着生产者角色,由此形成固定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宗教信仰发生异化,赋灵过程可以通过金钱买卖.正是由于佛纸在阶层间流通和买卖,建构出一个表面繁荣的宗教市场,展示出宗教表象上的兴盛状态.  相似文献   

19.
谭樱 《社会》2001,17(2):11-1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发生了结构性的变革和整体性发展。可以说 ,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是一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为直接动力的全面而深刻的转型。经济资源成为目前整个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核心部分和支配力量。改革进程中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打破了我国原有利益格局基本上处于均等化的状态 ,使社会个体在经济社会资源的占有方面逐渐呈现较大的差异格局 ,其两极就是引人注目的贫富群体。资源配置方式与状态的变化 ,形成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分化 ,并最终导致旧有社会分层的解体、分化和新的阶层重组。本文拟针…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间阶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中国社会结构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向红  张晓忠 《学术交流》2003,8(12):119-122
在世界中间阶层迅速扩展的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的中间阶层也发展起来,他们在许多方面逐渐显现出一些既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新中产阶级,也有别于当今中国社会的其他各个阶层的新特征。中间阶层将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