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独白     
正母体生命我的创作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艺术感觉、一阵复杂的思考,成为始出的动力,仿佛"母体"有一种神秘的声音。在这种体悟中,我一直关注着生命与形体的深层关系,源于生命的自身法则。而现实的严肃性和复杂性,在创作方面我要求的伦理性和现代性,通过"母体"这一生命之源,在极其封闭的精神圈内,异常审美地表现了出来。从人类祖先的审美意识和生殖崇拜,到对生命意识的总体阐释,艺术家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而是要体现出"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而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这个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3.
牟宗三对康德之误读举要(之三)——关于"物自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宗三对康德哲学的构架体系的把握,最仰赖的就是"现象"与"物自身"这一对范畴,特别是"物自身"①的概念,他称之为"批判哲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1]125.牟宗三还特别为此写了一本书<现象与物自身>,以现象与物自身的区分作为全书的切入点(即第一章的标题"问题的提出").通过对牟宗三在康德"物自身"问题上所产生的误读的分析,可以得出教训中国人在吸收和理解西方思想时必须努力克服一种浮躁的情绪,否则花了极大的工夫也只能做到自说自话,达不到中西文化沟通和交融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自身意识的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在近代经笛卡尔的方法加工而得以突显;而后自康德哲学始方以理论的形态面对世人。这个思想和理论至今仍然影响并规定着当代的主体哲学发展。本文着重分析康德哲学中自身意识概念的双重含义纯粹的自身意识和经验的自身意识。这个分析表明,经验自身意识的提出是西方近代哲学克服经验主义阶段的一个标志,而他关于纯粹自身意识的观点则显然在理论的层面上失足于反思的循环。  相似文献   

5.
刘毅 《江右论坛》2007,8(3):4-9
教育学是各种人学的会饮之处,然而"学校"往往忽视教育的"全"性而将教育引向"狭路";同时由于"工作"而漠视生命将教育引向"绝路".为此,当代教育必须使每一生命个体同时把握自身的"内向性"和"主体性",达至其素质完满.这是素质教育与当代教育变革契合的必然, 也是生命特征和变革使命一致的必需.从某种意义上说,开放性、动态性和复杂性是生命和教育共有的不可割舍的一种"兼持",这不仅体现在生命本性上,同时也体现在教育的生命实践上.  相似文献   

6.
摆玉萍 《社科纵横》2007,22(2):164-165
大学英语教学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教师变革固有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生动活泼、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本文首先阐释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领域的一些重大的改变,进而提出教师自主设计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指出参与课程设计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手段,更深一步地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通过课程设计,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的相关步骤。  相似文献   

7.
人的生命价值构成了理解教育目的的原点: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而人之所以要发展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只有从这一原点出发,教育才能引导人走向生命自觉,才能引导人像人那样去生活。从人的生命价值角度看,人的实践活动决定了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在其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就是改造世界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对世界的改造以对世界的认识为基础。这就决定了"教学生认识世界"应成为基础性教育的目的,而"教学生改造世界"则应成为终极性教育目的,二者密不可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8.
纪检监察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担负着不可取代的角色。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是纪检监察干部全面履行职责的基本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责任与使命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保持队伍的团结与自律、不断追求创新发展是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发展:回归生活本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科学发展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在破解发展的理论难题中,从元理论上确立正确的发展本体论前提具有首要的意义.人类社会的起源及其发展告诉我们,生活是人特有的现实的生命活动的展开和生命存在形式,是社会的本体.并将是社会的终极形态;社会是为了人的生命、生活活动的展开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因此,社会以生活为本体,生活又以社会为场域和实现形式.基于生活本体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形态和基本事实,我们要树立的社会观、发展观和认识感知世界的方式应是"生活本体论"的.马克思关于生活本体论的重要思想为社会发展研究设定了生命和生活、生活和社会、生活和生产、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四大理论关系.依据生活本体论,我们可以把发展的本质内涵界定为在不断增进社会生产的基础上以社会的方式提升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文明的过程.以生活本体论界定发展的本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建构功能在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发展要用人民的生活福祉状态来衡量.而不能用GDP来定义;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但基点是以"每个人"的个体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生活本体论的科学发展.要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特质出发,按照"美的规律"和"需要上升规律"实现社会生产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生活本体论的角度看发展,会看到在具体而细微、无比丰富的生活活动之中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发展动力,这种动力就是"生活力";由科学发展的本质内涵决定,为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必要条件就是充分发挥生活方式作为"软件系统"的资源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声音"问题是德里达与胡塞尔思想关系的纽带,德里达正是用"声音"来标识进而解构胡塞尔的现象学.但是"声音"如何能够与"现象"建立起内在的关联?在这里许多胡塞尔研究者对德里达的解读提出了批评,这些批评在我看来对德里达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1.
袁文平 《生存》2020,(7):0120-0121
教学工作是教师教育理念的传达工具,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借助教学工作来向学生灌输是非观念,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近年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金钱主义、物质至上的不良思想观念也逐渐盛行起来,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越发冷漠。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适当渗透生命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命价值观念。本文将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就如何在其中渗透生命教育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动力论既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之一,又因西方马克思主义视为传统问题而乏人问漳.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功能解释,通过肯定科学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而涉及到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而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和肯定了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相关思想;通过分析知识作为现代劳动力的构成要素,知识分子作为中等阶级在社会发展中作用,而肯定了知识与知识分子是社会发展的直接或潜在的动力.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今日中国,如何推进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论,如何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知识、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3.
榻美琦  黎金玲 《创新》2014,(3):65-70
"种子计划"项目是全国妇联与李嘉诚基金会联合实施的农村妇女发展项目,主旨是通过项目实施动员各方各类资源的参与,特别是倡导妇女的参与,提升女村官自身能力和村民能力,促进农村发展。文章从设计与决策、动力与贡献、资源的控制与利用、能力运用与培养、自我认知与自立、收益分享等方面研究"种子计划"项目实施中的农村妇女参与,以揭示在农村发展项目中影响农村妇女参与的内因和外因。  相似文献   

14.
无能     
佚名 《东西南北》2008,(1):33-33
如果你不出发,你连回头的机会也没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我的一生只使用了25%的智力。"威廉姆·詹姆斯说:"人类一生仅使用了自身潜力的10%-12%。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相似文献   

15.
人类理性的突兀与不可逆性,使得人的生命力发生异化,于是人的生命体就不同于动物而具有两种力的支撑,即表现为生物体的原生力和表现为理性渗透的异化力,美便充当了这两种力相汇的枢纽和平衡的座标。美的使命在于为生命不断跃向更新高度的过程中,寻求理想的方程式并注入神圣的动力。然而,人类可以制造“人造天体”却不能解释自身,生命美学也不得不徘徊于困惑的谷底。人类对自身生命的解码连同对生命美学的建造,只有在一次次凤凰涅槃式的理性之火中完成。  相似文献   

16.
现象学的分析表明,在我们的意识当中确实存在着自我意识.也就是说,任何意识都伴随着一种第一人称的被给予性,自身意识就存在于这种被给予性中,而非存在于意识流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中.自身意识具有反身性,也即,可以在反思意识中被主题化.但是,这种自身意识并不是对"自身"的意识,它并没有承诺一个本体论意义上的自我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数量上和学习态度上虽非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但由于各自学习动力不同,其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许多学生并没有达到"教学"概念中所规定的"积极、主动"状态;很多教师只重视自己的"教"而忽视对学生的"导"或者对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师生互动的天平倾斜,教学过程呈现出教师唱"独角戏"的僵死状态,直接显现为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有鉴于此,本人提出建立课堂教学的有效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透过西美尔的《货币哲学》及相关著作可以看出,现代货币经济下的文化冲突是文化自身不可避免的宿命,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劳动分工与货币推动了客体文化和主体文化的分离与冲突,而其根源在于生命与生命形式的辩证关系之中。面对客体文化对个性的压制、生命感觉的迟钝、终极目的与意义的丧失这些现代性体验,现代个体必然以个体性突围来抗拒,一是在行为上追求一种个性化的生存方式,二是在艺术创作中和"主体性宗教"中实现个人主义式的内在整合。  相似文献   

19.
张新科 《唐都学刊》2002,18(1):80-84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入世进取主题 ,是人的生命活力的展现。生命活动实际上是人的自身活力的释放。而活力的释放 ,总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与限制。入世进取主题的产生与发展 ,还与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哲学心态以及重人生、重现实的民族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20.
鱼萌 《生存》2020,(14):0153-0154
如何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端正师德师风是当今教育教学中永恒不变的话题。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教育也随之发展,这个话题显得更为重要。并且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也由单纯的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 在新时期, 青年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端正师德师风,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与促进作用。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思想认知、人格情操与言谈举止和行为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样板,必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才更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也与教师个人的能力息息相关,以制度来保证教师的知行合一,并从教师个体的自绝于自律入手,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