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以理性的公共协商为核心的协商民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选举竞争为主要方式的自由民主和代议民主的不足,对世界各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元开放的公民社会的逐渐形成、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选择、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和"文化等四个方面,分别构成了我国发展协商民主的社会基础、政治基础、制度基础和文化基础,并且我国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也已经形成了政治协商、民主恳谈会、听证会和社区议事会等协商民主的雏形,但我国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协商民主,必须在协商主体、渠道、程序和范围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将协商寓于选举之中,实现了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形式互嵌”,彰显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质与价值,是中国式民主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成果。“寓协商于选举”就是在充分认识选举民主罅隙的基础上,将协商民主引入选举民主,在“有事好商量”和“最大公约数”中广泛凝聚共识,防止由单纯选举民主可能引发的社会撕裂;同时,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结合也有利于提升协商民主的效率。作为中国式民主的创新性探索,“寓协商于选举”体现出中国式民主建构的基本方法论:民主建构要基于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并以系统观念推进民主建设。总而言之,“寓协商于选举”平衡了民主的不同结构、凸显了民主的各项功能、展现了民主的治理绩效,开创了民主的新型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3.
坚持协商民主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明 《社科纵横》2007,22(6):14-15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坚持协商民主,对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和谐有重大的积极影响。本文从协商民主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协商民主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坚持和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动因主要包括:现代化进程的政治动员、中国的双层政治架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引起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中国政治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路径选择等等.30年来,围绕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自治、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城乡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和县(区)乡人大代表选举等内容,基层民主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主要特点和经验有利益的相关性、参与的有序性、环境的适应性和发展的渐进性等.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还必须着力解决三大矛盾,以稳固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12):53-56
理论上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互有侧重、互有优缺、互为补充;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追求和实现人民民主的进程中创建了两种民主形式并一直推动两者共同发展。两种民主形式未来需要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的优与劣并举,安全与风险共存.协商民主具有内在风险和潜在风险.内在风险表现为:异化民主的主体、背离民主的内容、伤及民主的价值、破坏民主的程序和扭曲民主的决策;潜在风险表现为强化精英主义民主、变成传统好人政治、导致网络暴民参与、降低政治运转效率和损害弱势群体利益.因此,在中国,要想化解协商民主的风险,就必须加强党时协商民主的领导,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宪政体制,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构建选举与协商的双轨民主模式,建立协商民主风险的预誓机制.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公共协商,强调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共识。协商民主既肯定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又尊重国家与社会间的界限,力图通过完善民主程序、扩大参与范围、强调自由平等对话来消除冲突,保证公共理性和普遍利益的实现,以修正传统民主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所以具有规范意义和实践意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不仅仅属于西方,中国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协商政治,但其中具有较成熟和完善制度架构的是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平台的政治协商制度,它既有明显的优势,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应该完善政治协商,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对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相互对立的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种民主模式进行系统分析,概括出第三种典型的规范民主模式,这就是程序主义的协商民主模式,他称之为一种话语政治。这种独特民主范式对我国民主选举具有重大的启示。事实上,目前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也的确存在着丰富的、体现协商民主特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可以说,协商民主是一种基础性的民主模式,是可以去除掉社会性质色彩而用之,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要在理论和实践当中,处理好程序主义中两大支撑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之间的关系。作为共和制国家民主政治的两种形式,二者制度建构作用上几乎完全迥异,它们既有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又有自身的局限与不足,但是功能上又完全互补。如何调和这一对矛盾共同体,是现代民主制度建构的首要课题。对我国而言,可以凭借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优越性,在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中形成和谐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自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学术界逐渐关注这个新兴领域,协商民主理论超越了自由民主,是选举民主的补充,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以及在民主平等和公共理性培养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提高公民意识,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5,(10):101-104
本文从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发展的时代价值出发,分析了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在协商制度完善、协商主体优化、协商平台拓展以及协商成果运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推进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发展的领导动力、制度动力以及理论动力。  相似文献   

11.
陈云云 《创新》2010,4(6):26-29
协商民主与党内民主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党内协商民主对当前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虽然协商民主并非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惟一路径,但党内民主的推进无疑可以借鉴协商民主的若干合理之处。具体而言,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从协商民主中汲取符合国情和党情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有益的元素,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陈炜  敖带芽 《探求》2022,(5):62-70
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基和命脉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扎实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在党建引领上,实施党建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融合发展,推动党员下沉一线服务;在依法落实基层民主选举上,贯彻基层人大代表“两升一降一保证”,扩大代表覆盖范围;在民主协商上,全国首创“有事好商量”民主协商平台,推动政治协商与民生协商向基层前移;在村(居)治理上,完善民主治理机制,提升群众共建共治效能。广州基层民主建设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以完善制度闭环建设为目标,精准聚焦和解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现代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有价值的范本。  相似文献   

13.
董伟武 《创新》2015,(2):87-91,128
近年来,广西人民政协完善了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等既有协商形式,创新了专题协商、界别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协商平台,开辟了网上提案、网上议政、网上论坛等网络协商民主实现形式,但也暴露出发展后劲乏力的问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实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形势下,广西政协协商民主实现形式拓展需要结合广西实际,融入"国家治理"理念,重塑广西政协既有协商民主实现形式,强化广西政协协商民主平台的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广西政协网络协商民主实现形式拓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用罕见的大段篇幅,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集中阐述了协商民主,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既是对以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的新概括,又是对下一阶段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具体指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的民主政治建设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在协商民主方面,创新实践十分活跃,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例如,浙江温岭首创的"民主恳谈"制度,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典范,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普遍的推广.以协商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浙江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特点和基本经验,也是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村民自治为载体的农村基层民主已有大概30年的发展历史,成就斐然,也颇受质疑,本文认为未来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呈现如下趋势:由制度输入到能力提升——农村基层民主发展重心的转换;由个体参与到组织化参与——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关键;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结合——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动力;由封闭走向开放——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时代特征;由组织重建走向权利保障——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价值回归;由选举式民主单兵突进走向四个民主齐头并进——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对宪政主义的贡献:理论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协商民主主张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理性对话、辩论、审议和协商等方式来参与公共生活,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保证公民自治和真实民主的实现,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宪政主义是当代国家治理的基本途径,但在当下的发展中,遭遇了来自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普遍的不平等和文化多元主义等各方面的挑战,协商民主理论及其实践为宪政主义摆脱困境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智识贡献:整合宪法原则,为人民主权和人权原则的同源性辩护;平衡宪法关系,顺畅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沟通;补强宪政制度,修正和发展以选举为中心的代议民主.  相似文献   

17.
李建 《学术交流》2016,(4):60-6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共中央为承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而做出的战略选择。作为一种内生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政治实践中的本土化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本质和功能上都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和提高人民民主质量。依托国家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现阶段公共事务治理中显示了巨大的民主优势,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民主逻辑、制度逻辑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聂鑫 《社科纵横》2010,25(9):37-39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经开始由民主理论越来越转向现实制度建构层面,其中,协商民主理论对公共决策问题的关注为公共决策研究开拓了崭新的视角,对实现中国公共决策民主化具有许多重要的现实启示,具体表现在有助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制度;有助于健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决策制度;有助于实现基层民主决策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7,(2):110-112
实现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讨论和协商,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协商民主的目标价值追求。国内外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如火如荼,协商民主理论的推进者通过回应协商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规模、合法性和理性选择难题以及文化多元主义、社会不平等、社会复杂性等方面的挑战,为丰富协商民主理论做出了贡献。然而,在关于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研究视角、理论价值等方面则各有侧重和偏好。梳理、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协商民主的研究视角和主要观点,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诸多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12):48-52
协商民主在我国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或民主实践形式,更是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协商民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追求"最大公约数",体现集体主义基本原则。公民精神与协商民主中的公民参与具有正相关关系,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式下,有利于现代公民精神的培育。因此必须做到:强化公民参与,促进公民精神养成;营造"尚公重私"的良好政治文化环境;拓展协商民主空间场域,延展公民精神的培育领域;发挥网络协商民主新形式培育公民主体意识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