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企业管理的用户个人隐私数据也开始面临新的风险,不慎泄漏、不当使用和恶意侵害用户隐私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缺失、行业管理失范以及监督认证机制缺位,导致这一领域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数据的保护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这不仅不利于个人信息权利和隐私权利的保护,也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信用度和竞争力。为此,应尽快从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典,改变现有的低效力和分散管理的立法模式;整合政府互联网管理职能部门,组建统一的监管执行机构;逐步实现行业协会事实上的独立,完善行业自律规范,消除行业协会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的利益鸿沟。同时,设置隐私保护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加强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监督,并推动行业内部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隐私政策范例。  相似文献   

2.
陈丽冰 《探求》2009,(1):72-75,52
在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中,图书馆为了为用户提供更好地服务,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在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如何很好的处理用户对隐私权的需求,谨防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变为用户隐私信息的"漏斗"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分析虚拟参考咨询模式中个人隐私权存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保护的道德理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迫切需要为隐私保护提供必要的道德支撑,以适应当代中国社会隐私要求增长的客观趋势,并满足对于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从伦理学角度来看,为什么隐私是一种值得法律保护的权利呢?西方学者分别从个体和社会两个维度给予了说明.虽然我们可以一般地接受西方学者从个体维度和社会维度为隐私提供道德理由的基本思路,但应当更为强调社会利益的优先性,同时又不能任意地以社会利益为借口而否定合理的、正当的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4.
深圳“电子眼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宪法保护公民隐私权利的思考。考察公民隐私权利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美国和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高度重视公民隐私权利保护工作,立法和司法实践都对隐私权利作出了具体规定:宪政发达的国家将隐私权利作为公民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的一项重要权利,将隐私权等同于自由、基本人格和人的尊严,视隐私权为一项基本人权:相比之下,我国宪法在保护公民隐私权利方面从基本内容到程序保障均亟待完善:因此,改革现行宪法,保护公民隐私权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个人资料法》在俄罗斯具有个人资料保护之基准法的地位。相较于此前的《俄罗斯联邦宪法》、俄罗斯联邦参加的涉及隐私保护之国际条约以及俄罗斯国内其他立法,该法对个人资料保护更显体系化和具体化。该法确立了个人资料处理的原则与一般情形,并对相关基本概念作出了界定。其所确定的对建立个人资料之公开获取途径、赋予个人资料主体对自己个人资料处理之决定权、区分特种个人资料与生物个人资料并分别相应予以不同保护等制度乃为其亮点,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6.
Cookie跟踪侵犯用户隐私已是不争的事实。以"双击诉讼"(Double Click Inc.Privacy Litig.)为代表的美国经验表明,否认Cookie跟踪隐私权侵权责任的成立,在主观要件、损害后果等裁判理由的背后,是隐私权保护让位于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侵权法理念与价值选择。在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立法与司法现状之下,Cookie跟踪隐私权侵权责任的成立亦面临制度困境。但网络隐私安全的情感需求日益强烈、技术进步逐渐抵消互联网商业成本的发展趋势表明,应明确网络服务商对用户隐私的注意义务,在一般过错责任原则的框架下重新解释隐私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因应社会发展,隐私权的内涵也由此获得了丰富和扩展。  相似文献   

7.
周海 《社科纵横》2008,23(4):85-87
在原始社会人类用兽皮、树叶等物品将自己身体的敏感部位遮盖起来,以维护自己的尊严.隐私意识最早起源于羞耻心萌发,这一种本能的维护尊严的反映,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保护隐私的观念.自由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对隐私观念的形成是有积极作用的,隐私权旨在合理划分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保障私生活自由,消灭自由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个人隐私权的剥夺.  相似文献   

8.
谢碧珠  陈国贲 《浙江学刊》2006,63(2):196-201
本文通过对一些受访者的访问,分析了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以及隐私在家庭的展现模式。并对香港与内地的隐私观念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Joel  Stein  凌奥幸译 《东西南北》2011,(11):74-75
原本,我们每个人都是默认的隐私个体,他人通过一番努力才能获取我们的信息。而现在情况完全发生变化了,个人信息公开是默认状态,保护隐私才要下一番苦功。  相似文献   

10.
第五届网络搜索与数据挖掘国际会议将于2012年2月8~12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主题包括以下内容。(1)网页搜索:动态网页与搜索;多媒体网络搜索;网络搜索与挖掘中的安全和隐私;用户界面与交  相似文献   

11.
全球范围内的网络用户正急剧增加。据估计 ,目前已经有 2 .5 9亿到 4.0 7亿的互联网用户。查找信息、传输文件、收发电子邮件、远程协作、网上银行、网上购物以及其他数不胜数的网络活动极为活跃 ,电子商务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对网络用户隐私的威胁减缓了电子商务零售业的推进。事实上 ,61 %的网络用户称 ,出于隐私方面的考虑不准备从网上购物。根据弗莱斯特研究所(ForresterResearch)的估计 ,有 1 5 0亿美元的电子商务收益没有实现 ,原因就在于顾客担心自己的隐私被利用。鉴于互联网的特点 ,要收集网络用户的资料并不困难。这些资料对企…  相似文献   

12.
隐私权是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新兴基本人权之一,而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隐私权进行系统研究并且予以立法保护的国家,从美国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其条文数量来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望其项背.在隐私权刑法保护方面,美国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验,但由于美国通常在隐私权保护的单行立法中,分散性设置隐私犯罪及其刑事责任,因而其在隐私权刑法保护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具有就事论事的片面性,导致隐私刑法保护体系上的不协调.故此尽管美国隐私权刑法保护规范条文众多,但其效果却难尽人意.而中国在隐私权刑法保护立法方面,应当汲取美国隐私权刑法保护分散式立法模式所带来的教训,采取整体性隐私权刑事立法模式以切实满足打击隐私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屈一平 《东西南北》2014,(23):23-25
9月,苹果6如期推出,然而这一次“果粉”们多少有些犹豫。毕竟,刚刚曝光的奥斯卡明星艳照流出事件,令人对苹果的数据安全产生怀疑。据了解,黑客利用苹果手机iCloud云端漏洞,窃取影星、歌手和名模裸照。这次事件再次给人们敲响警钟:生活在大数据时代,要时时刻刻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隐私泄露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4.
在新医改政策所要达成的长远目标中,病人安全占其首位。解决中国病人安全问题,需要有一个病人安全文化环境。为此,必须重视病人安全立法,创造一个好的制度框架和制度文化环境。本文借鉴丹麦、美国等国家病人安全立法经验,从病人安全事件的定义、建立病人安全事件网络报告制度、病人安全事件自愿报告制度、报告者匿名报告与隐私保护制度、病人安全数据库法律制度、病人安全组织法律制度和政府支持法律制度七个方面,设想了中国病人安全立法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陈福平  许丹红 《社会》2017,37(4):217-240
群体政治极化是互联网传播领域长期关注的重要现象,然而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网络群体极化的状况和形成机理是否发生了变化?为此本文分析了从观点生产到链接构建的群体极化机制,并结合在线社交网络用户数据与跨国比较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在社交网络的技术、媒介和社会网络三重特性的相互作用下,使用者会选择观点的隔离并转而链接同质群体,这一建构过程最终导致网络群体极化的产生。对跨国数据的分析也表明,在政治观点表达更为活跃的社交网络中,人们认知到相异观点的几率却下降了。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构建一个多元协商的网络治理环境,我们或许可以从观点和链接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正诚如BBC第四频道所评论的:"选举不再是在家门口和演讲台上的争夺,而更多的是大屏幕和社交媒体上的争斗。这是一场看不见的信息战,挖掘出你的希望和恐惧,以此谋取最大的政治利益。""Facebook和剑桥分析公司不正当披露5000万用户信息,侵犯隐私!"当地时间3月21日,美国马里兰州的劳伦·普莱斯向加州圣何塞联邦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7.
吕泽 《东西南北》2012,(15):78-79
你有你的社交圈子,我有我的兴趣图谱。在技术推动下,社交变得挑剔。近日Facebook上市,号称活跃用户高达9亿,止人不得不直视社交网络的急速进化。  相似文献   

18.
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秋雁 《求是学刊》2005,32(3):79-82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资料的隐秘性和安全性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其中,网络隐私权保护应当秉承何种原则,选择何种保护模式,成为网络隐私权保护中的首要问题。文章以实现网络隐私权市场———用户权益、行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为契入点,探讨了我国网络隐私权综合保护模式的构建,即三道防线的构建(用户的自我保护、行业自律与政府管理的基础保护和司法最终解决) ,以期对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创新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9.
欧美《隐私盾协议》失效后,双方为了恢复数据跨境流动秩序,于2022年底达成了“数据隐私框架”。该框架旨在回应欧盟法院在“《隐私盾协议》无效案”中提出的主要关切。2023年7月,欧盟委员会基于该框架对美国的个人数据保护水平发布了充分性认定决议。然而,该框架并未对美国情报机构大规模收集数据与窥探隐私的行为施加实质性限制。此外,框架建立的双层救济机制由于缺乏独立性,也无法给数据隐私权益受损的欧盟公民提供充分有效的救济。与《隐私盾协议》相比,该框架在本质上并没有明显的突破。欧盟和美国在双方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安排上的博弈,表面上是两种数据保护理念和治理模式的碰撞,实际上反映出了欧盟实施“数字主权”战略与美国维护“数字霸权”地位之间存在的根本利益冲突。欧美凭借各自优势,在数字经济时代争夺全球数字治理话语权。通过深入研究欧美之间关于“数据隐私框架”的规则博弈,可以为我国在选择适合本土的数据监管模式和提升数据治理规则话语权方面提供重要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解决驰名商标与域名的法律保护冲突,要考虑到驰名商标的有效保护,同时,也必须注重对正当使用网络域名的保护,本文着重研究驰名商标在网络领域的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