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2):133-138
金代山东及周边地区文化昌达,人才辈出,依据他们籍贯和活动概况,可将其大致划分为本地型、周边型和活动型三类。终金一代,该群体积极秉承仁孝治世理家的传统思想,自律修身、勇于直谏、为政清廉,在维护道统的同时,还体恤民瘼,赈济百姓,关心民间疾苦,始终坚守着舍生取义,忠贞守节的儒家风格。深入探讨该群体的地域特点及成因,必将对金代与山东区域文化的深入研究有所启迪与推动。  相似文献   

2.
《学问》2010,(3)
清末民初,在我国北方地域文化中,西口文化与关东文化最具特色。山西、陕西、山东、河北四省汉族移民的大批流动,是西口文化、关东文化形成的前提;而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又是西口文化与关东文化的共同之处。西口与关东地区原有民族文化的浓郁特色,加之二者在中国地理位置不同,又使得二文化各自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是中华民族地域文化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两支奇葩。  相似文献   

3.
道士词人群体的崛起是金代词坛引人注目的一种文化现象.2000余首词作展示了道士词人群体的创作实绩.从身份认同上,金代全真道士词人群体的下层文人身份和早年业儒的独特经历决定了其词的创作内容与功能的定位与指向.叹世、咏怀、咏物、宣教等不同品类的道士词生动展现了金代词坛上一道独特景观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隋炀帝之文化趣味与江左文风、学风之北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炀帝喜好江左文化,其自为扬州总管、镇守江都后,大力招引江南文士,组织他们系统地整理江左文化典籍,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这些江左文士及其作品后来多流入北方,从而推动了江南文风与学风的北传。当时南北文化之交融,南学超过北学,与这一文化政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5.
《求是学刊》2015,(6):116-123
华夷一体是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特色。元代文坛,蒙古、色目文士大量涌现,他们有着四海为家的民族性格,所作纪行诗,多为亲自游历,有感而发。纪行诗在西北、东南的地域表现上,都有所开拓,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且诗风多质朴自然、清丽喜人。在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的民族文化传统作用下,少数民族诗人喜爱山水,善用拟人笔法,与山水风物深相契合。在混同华夷的文化环境下,上京纪行诗、奉使诗、奉祀诗也大量出现。从元代华夷一体的历史现象、少数民族诗人群体的贡献等维度探析元代纪行诗繁荣的原因,庶几可为中国多民族文学史的书写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刘宋立国后,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学人群体不断兴起,其中包括隐逸经史学者、佞幸权臣中的才学之士、高僧中的尚儒人物和其他学人。这些类型的学人群体的出现,体现出中古学术文化史的新变化。就门第而言,他们大多出自寒门,或出自门第寒微化的低级士族。就其学风特征而言,寒人学术群体与高门士族社会普遍崇尚玄学不同,他们处于社会下层,大多居于非文化中心地域,因而学风偏于保守,普遍重视儒学和文艺、术数等实用才艺。刘宋时期寒门学人群体之兴起,主要在于随着晋宋社会变革,刘宋统治者不断强化皇权,在思想文化方面重视儒学,这对隐逸经师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此外,刘宋统治者强化皇权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化调整在于拔擢寒门文士以充任佞倖幸,诸藩王也招集文士,其中间有通博之学人。可以说中书通事舍人之类官职成为寒门学人的进身之阶、显名之途。  相似文献   

7.
《学问》2010,(1)
金代石刻不但记载了金代世人的生平,同时还包含着个人或群体的佛教信仰生活情况,这些为研究金代佛教信仰生活提供了详实、宝贵的史料,亦开启了新的研究视角。金代佛教信仰群体涉及广泛的社会阶层与民族,金代佛教信徒多是出于自愿而接受、信奉佛教,僧俗在信仰方式上具有共性和易操作性,在家庭观念与世俗礼法的影响下,金代佛教信仰自身又具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辛晓玲 《社科纵横》2012,(10):93-96
方言的形成与地域文化的形成,有某种同步性。结合甘肃当代文学创作的实践,对于方言所呈示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它们分别是方言所展示的地域风貌、方言所体现的民俗传统、方言所蕴含的民族风情,等等。  相似文献   

9.
徐永明 《浙江学刊》2004,(6):125-133
婺州文人群体是形成于宋末,历经元代、迄于明初的地域性文人群体,这个文人群体人数众多,影响巨大,使婺州几乎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文化的中心,这是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本文试图对这一区域文人群体之构成及其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作一具体的分析和描述,以期人们对这一地域文人群体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宰执”即宰相和执政官,是金代黑龙江地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丰富的史料,从“宰执”的成分、构成、素质等问题入手,较全面地阐述了金代黑龙江地区女真人上层汉化的过程及其特点。指出,金代黑龙江“宰执”都出自女真族,以中原文化为主兼习女真、契丹文化而形成了具有金朝统治特点的“宰执”。  相似文献   

11.
刘仲华 《唐都学刊》2012,28(6):78-83
清前期北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北京文化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今天北京文化中很多特色的形成大多都可溯源至清代前期。在政治上实现了气度恢宏的大一统,为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长城内外、南北地域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越了前代;北京还是当时的商贸和消费中心,这进一步推进了不同地域文化在北京的融汇;此外,清初中西交流进一步加深。这对于我们今天首都文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区域文化与高校学报的发展相契合,是高校学报发展的助推器。高校学报依托民族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地域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设立特色栏目,整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以形成特色。要实现高校学报与区域文化的契合,必须找准共赢的结合点,打造核心作者群,促使成果转化为产品等。  相似文献   

13.
卞敏 《阅江学刊》2011,(2):39-44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一个地域也有其特色文化。城市作为地域文化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在地域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地域文化的发展规律,从总体上说,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展开的。地域文化体现城市文化发展脉络,而城市发展在历史上形成的文化特色又积淀、留存下来,成为城市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特有的文化个性。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她的软实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4.
清代北京的满族妇女创作群体是研究清代北京文学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其中的代表人物顾春为例,其在道德价值、女性意识上与同时代汉族女性精英既有共同点,又有本民族的特性。她的创作出色地反映了清代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及满族贵胄生活。  相似文献   

15.
二人转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广泛重视,学术界对二人转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历史的角度、本体的角度、审美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进行多维探讨.这其中文化研究是最具价值的研究领域,关于东北民俗生活对二人转表演特色形成的重要影响的研究,关于东北民俗神话对二人转的角色设置影响的研究,关于东北民俗语言对二人转的唱词、说口的语言特色形成的影响的研究等,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拓展与突破.这不仅在推动二人转地域文化研究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价值,而且在正确认识、评价、保护和开发东北地区的区域性文化资源,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6,(6):146-147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血脉和灵魂,人文历史资源、地域文化是彰显地方特色的名片。承载过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成纪文化等的静宁县,具有文化资源性优势。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积淀,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推进当地文化繁荣与发展,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阜新地处辽西丘陵与山地的结合带,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天高地厚,物阜民丰.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其中山水画创作是阜新文艺的一个传统优势,也是其独特的文化现象,更是其文艺事业繁荣的亮点.多年来,阜新山水画家群体不断深入红山文化腹地采风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风格:博大苍莽、朴实厚重、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根植传统但不囿于成法,追求创新但步伐坚实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朱根 《日本学刊》2003,(5):105-119
推动东亚起飞的东亚模式,除资源、技术、资本等经济条件外,知识、创新和发展文化学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动力.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日本价值观念的变化,日本文化在开放、变革和发展中融合新机形成自己特色,日本经济的复苏寄希望于创新知识、技术和文化的作用.韩国以技术创新变革传统文化和习惯理性,广泛吸纳新知识、新技术,并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向.东亚以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的革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霍有明 《唐都学刊》2013,29(2):127-128
立足地域视角开展地域文学研究,乃是近年来学界较多采用的研究方法.就中国古典文学史言,至明清时代,随着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过去以某一文学思潮和时代风尚为主导的局面,转变为以地域性为主的文坛格局,文坛上形成了诸多创作实力强劲、地域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学群体和流派,地域文学传统意识日益凸显.因此,近十多年,从地域角度切入,探讨文学家族、文学流派、作家群体、文学社团,成为明清文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且已取得了许多丰硕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20.
古代山东地域辽阔,山河壮美,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灿烂的齐鲁文明.古代先贤,老子"无为"的道家思想,孔子"尊礼"的儒家思想.深深的体现在历代山东传统工艺美术的创造之中. 以"道" "儒"思想为精神内涵的"鲁作家俱"与山东人的性格一样豪爽大气.其用料粗壮,体积硕大,强调结构的表现力,形成了"形制上高古淳朴,工艺上严谨扎实"的美学特色.其特有的厚重皮壳更增加了"鲁作家俱"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