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民主与公平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政治价值观,其完善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推进民主与公平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既有助于推动建设良好的公民文化和公民社会,又能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王平  顾伟 《社科纵横》2008,23(12):7-1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形成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和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人权为目标,以党的领导为保证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3.
台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力钧 《浙江学刊》2007,(3):131-13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台州基层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探索创立以“民主恳谈”为主要标志的新制度、新机制,不仅在实践中极大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且在制度上较好地解决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特征的第一次明确概括。这一新概括,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初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框架。这个框架的确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模式,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当代、在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碧华 《探求》2000,(2):40-4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目标确定以后,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比较有效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路径。对此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提炼,对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立足点: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在人类历史上,政治发展的方式千姿百态,从来没有一成不变、适合于所有国家的…  相似文献   

6.
<正>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当今时势所趋、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邓小平同忠说,改革的总方向,都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体会和认识。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列宁说:“谁想不经过政治上的民主制度而沿着其他道路走向社会主义,他就必然会得出一种无论在政治上或经济上都是荒谬的和反动的结论。”“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也就不能保证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②可见,没有民主的道路,就不是社会主义的道路。十二大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十三大,又把民主建设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那么,究竟怎样进行民主政治的建设呢?  相似文献   

7.
列宁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民主是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政治价值;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应该从本国国情出发;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应该汲取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应该走渐进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田明孝 《浙江学刊》2005,(5):121-127
在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中,社会民主主义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和主要的思想流派.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二战后社会民主主义演进的新阶段,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主张通过改良主义以民主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它对欧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以及社会主义实践,值得认真审视和反思."第三条道路"理论的提出则反映了民主社会主义寻求变革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陈晓辉 《学术交流》2007,1(9):30-33
到目前为止,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推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当代指导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它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根据对当前中国人发展状况的分析,中国目前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人的依赖性,又存在着物的依赖性。要超越这一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就必须要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因此,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价值观的角度入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价值观进行塑造。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途径有很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的形成能够从观念层面、从心理基础、从核心内在角度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本文通过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来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与政治学的使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伟 《浙江学刊》2004,7(1):99-10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和目标,意味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应当是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统一.从21世纪的战略视野出发,现阶段应当加强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建设,把政治发展提到一个更加重要的地位,其中,民主相对于法治又具有目标上的逻辑优先性.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中国政治学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对民主政治发展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国家-社会、政府-市场关系等"体制外"问题不同,政治学直接触及到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这一民主化的"体制内"层面."体制内"与"体制外"是一种互补和互动的关系,但又有各自的发展逻辑.政治学所研究的国家、政府和政党及其制度,对于民主政治有着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政治学的重要任务应当是建构中国21世纪的政治发展理论,探索中国的体制内民主化道路,特别是把党内民主提升到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5,(2):5-9
党的群众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党的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上是一致的,群众路线实质就是社会主义民主路线;党的群众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的群众路线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不仅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而且提出“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可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我国社会全面健康迅速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拟就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问题谈几点看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要求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4.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 《社科纵横》2008,23(2):56-5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同样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目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状况作了一些简要地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点自己的想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要什么样的民主,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等关键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意义深远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理论特质集中体现为向度和力度兼顾,积极推进与稳健发展相统一;形实兼顾,人民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统一;普遍与特殊兼顾,借鉴别国经验与立足本国国情相统一;柔刚兼顾,民主和法治相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源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民主实践,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经过萌芽、初步形成、发展成熟等阶段。培育和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一要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价值;二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三要推进"协商民主"向纵深领域发展;四要培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6,(6):8-12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关系资源,是多学科关注的对象。罗伯特·帕特南创造性地把社会资本范畴引入了民主政治的研究中,为理解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维度。在这一维度下,社会资本中所包含的信任、社会关系网络和规范都能从不同层面对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促成民主政治的良性运行。鉴于此,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应该构建现代社会资本,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正视我国目前现代社会资本存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遵循"抓住根本、政府引导、结合实际"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现代社会资本,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和人民为之奋斗的一个伟大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要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伟大目标,就既要使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横向有机结合、协调统一,把社会主义民主纳入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又要使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纵向经历渐进过程,达到近期目标进而实现长远目  相似文献   

18.
史巍 《学术交流》2012,(4):30-33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墨菲在其代表性作品《政治的回归》当中提出现代性问题离不开政治问题,现代性只有基于社会关系所揭示的新社会形态而言才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的政治规划就是启蒙以来的自由和民主理想。正是这一理想的单一化和一维性才导致某种政治规划上的本质主义,这在墨菲看来是女性问题的根源。在墨菲看来,现代性的政治规划所诉求的民主与自由的协调统一,只有在社会主义当中才能实现,从而提出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的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论述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分析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四个环节及其要求;强调了完善监督机制,依法对权力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20.
严颖杰 《学术交流》2005,(11):37-40
把建设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表明党中央对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必将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为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为进一步促进党群关系的和谐创造了有利条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为促进党群关系和谐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为促进党群关系的和谐提供了有利时机.要进一步增强党员和群众社会主义民主意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进一步增加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民主含量,形成党和人民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和谐的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