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认为丁玲早期作品的心理分析既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作家艺术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同时也与19世纪西方文学影响分不开,与新文学前辈的私小说的影响分不开。  相似文献   

2.
舒非 《东西南北》2010,(1):29-29
女人代表的不只是性别,还有属性。  相似文献   

3.
张梅 《浙江学刊》2001,2(1):76-79
40年代初,延安一些作家相继发表了一批具有批评色彩的杂文,对此,学术界已倾向于称其为"40年代初延安杂文运动",并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视为这一运动终结的根源.本文以丁玲为个案对上述观点进行质疑,文中重评了丁玲40年代初的杂文与小说,并结合丁玲个人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状况证明面对丁玲在"讲话"前后的转变,丁玲自身的思想背景比外力的压迫更具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苟颖萍 《社科纵横》2005,20(4):33-34
邓小平人民利益观是对毛泽东人民利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人民利益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邓小平重新诠释“人民”内涵,对人民根本利益进行重新思考,对人民利益实现途径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5.
陈武英 《学术交流》2006,(1):163-166
靖康之难的渔阳鼙鼓粉碎了剪红刻翠的时代风尚,给南宋词注入了动荡的社会内容和惊心动魄的时代气息,使其更富审美情趣和历史价值。其中三国词在这方面更加突出,通过蕴含其中的民族隐痛和时代创伤,对三国英雄较为理性、客观、公正的评价,不甘沉沦的民族集体意识与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壮无奈的矛盾,可从中领略南宋三国词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
唐代出现了大量以直率、热烈抒发内心情感为特征的女性爱情诗。这一与儒家传统诗教相悖现象的出现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一方面,唐帝国开明而开放,封建礼教较为松弛,女性所受封建束缚较少,敢于主动、勇敢追求爱情;另一方面,魏晋南北朝妇女社会生活中已经出现的重情、率真等气象,又为唐代妇女所继承。  相似文献   

7.
徐岱 《浙江学刊》2002,5(2):125-131
对于女作家丁玲在百年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性虽无人怀疑 ,但究竟如何来具体地评估其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仍见智见仁。本文从边缘诗学的视野出发 ,以文本 /个案分析的方法入手重审丁玲的小说实践 ,剖析其作品中内在地存在着的革命的“大视野”与女性的“小格局”的冲突。认为虽说其作为一代名作家的声誉主要来自于“大视野” ,但事过境迁来看 ,丁玲作为一位优秀小说家的特色却在于独具女性特色的“小格局”。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丁玲早期作品的主要创作特色,这就是深刻的心理描写、强烈的情感色彩和以紧统散的结构方法,并点明了这种创作特色所带来的某种潜在缺憾。文章指出,丁玲早期作品的创作特色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独特艺术光彩,内在地显示了作者与当时文学变革思潮相一致的主体精神和探索性格。  相似文献   

9.
管鹍鹏 《东西南北》2013,(10):44-46
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剧成为进入2013年以来招来骂声最多的电视作品。其作品情节超逻辑、道具和造型超时空:让人越来越无法相信。去年还在鼓噪传统的抗日题材拍出了新意、取得了突破的媒体,今年也反戈一击,开始声讨抗日剧肆意歪曲事实,对历史毫无尊重。然而,这无法阻挡抗战剧占领电视屏幕的步伐,在黄金时段打开电视,当下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电视台都在“抗战”。  相似文献   

10.
高海龙 《社科纵横》2005,20(3):191-192
本文揭开《曼侬》浪漫小说的外表,分析该书社会、家庭、宗教、爱情等诸多方面蕴涵的人生哲理,展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作品的深刻思想力。  相似文献   

11.
冯望岳 《唐都学刊》2005,21(1):141-145
丁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最具有现代品格的"真的人"和文学大师.她辉煌而独异的创作历程,表明她不仅平生始终犹如"飞蛾扑火,不死不止"般地执著追求光明与自由世界,而且以非凡的直觉感应力和理性透析力,审视与摒弃一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12.
丁玲的小说创作以情感人,在文艺界早有定评。善于写情,有感而发,缘情而作,以及充分发挥情的美感作用和艺术功能,是她创作中的一个主要艺术特色。1.带有“五四”狂潮的歌吟——自我灵魂的呐喊丁玲是个感情深沉的人,她重感情,也会写情。她的作品,不论是直接抒写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还是客观陈述主人公的命运,都回荡着一股感情的激流,使人不禁为之感慨,为之动心。就艺术气质和风格个性而言,她是一位富于激情的抒情作家。尽管她的不少作品包含  相似文献   

13.
朱明 《社科纵横》2006,21(5):118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中国的抗战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取得反击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抗战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日侵略的主战场。中国的抗战对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并且,在抗战中,人民力量壮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深刻认识抗战文化的特殊重要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先进抗战文化建设的前提.党认为,革命文化战线是抗日民族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的、重要的战线,党的抗战文化建设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必须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道路,建设“文化的军队”是战胜日本侵略者最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李蓉 《浙江学刊》2023,(5):195-202
丁玲在《杜晚香》中传达的是对革命理想人格和自我精神终点的一种预设——一种更高的自我,但杜晚香并非完全现实中丁玲的反映,相对于杜晚香的平静,丁玲的世界仍是不安的,她内在的意志仍一如既往的强劲。如果说早期丁玲的创作表达了个人主义式的欲望,那么随着转型后与社会的联结,她心理化的欲望就转换为了身体的行动,革命使她的主体得到了有力的锻造。然而,从其后半生的文学创作来看,实践的意义并没有在其文学创作中发挥出来,创作主体处在凝固而非流动的状态,《杜晚香》就是这样一个主体静止的文本。尽管丁玲将“情感”看作是文学创作的法宝,但她深入生活获得的情感主要是人伦层面的,将这一感性的情感与革命的理性对接、融合对她而言却存在着困难。  相似文献   

16.
夏太娣 《学术交流》2007,(5):165-168
明末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反阉时事剧及时事小说,及时地反映了天启年间东林党人与阉党之间的政治斗争,表现出较强的新闻性特点。作为时事读物,它们具有表现题材的重大性、反映生活的时效性和写实风格等特点,是明传奇创作中的新变。但这些特点与其作为文学作品的要求有着一定的相悖关系,明末反阉时事作品如何将这两方面要求结合起来,有哪些成败经验值得借鉴,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刘保忠  李军锋 《社科纵横》2009,24(12):89-91
大学者纪晓岚既有小说实践更有小说理论。在小说实践中他"以学问为小说"完成《阅微草堂笔记》;在小说理论部分,他一直持有传统的小说观念,以史学作为小说的文体依据,坚持"子部小说"的文体观念,"信而有征"成为他取舍小说的准则。本文是对他的小说观念所作的简略疏理。  相似文献   

18.
《求是学刊》2019,(5):139-148
晚清民初为小说写作课程编著的小说作法,系统讲述了源自日本与欧美的现代小说理论和创作方法。因其作为教材的属性而具有广泛的受众面和强大的执行力,培养了大量的小说作者并形成了现代小说的审美趣味和阅读期待。小说作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小说观念和文体形态,从而推动了中国小说文体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潘丹 《学术交流》2007,(1):192-193
中国古代小说在20世纪时来运转,其地位由原先的"不登大雅之堂"跃升为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拥有了一支庞大的学术队伍.20世纪的西学东渐不仅提升了古代小说的地位而且决定了古代小说的研究模式.但是,东渐的西学是在西方语境中提炼出来的,用来指导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尤其是文言说部的研究时却出现了令人困惑的局面.如用虚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这一西方小说的三大要素来研究中国小说的起源、界定中国小说的范围、分析中国小说的特质时无可避免地陷入了众说纷纭的局面.近些年来,学者们开始从中国自身的文学语境、文体特征和文化特点探询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8,(8):133-136
抗战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又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到继承和发展。抗战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一定的基本原则,着力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大学生获得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