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关于辽代人口的数量,史书尚无具体的记载.过去曾有学者进行研究,但是看法存在很大分歧.因此,应该采取与以往不同的研究方法考证辽代人口,即充分利用辽代的石刻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对辽代人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统计,以纠讹、补充史料的不足.在对辽代人口进行统计时,主要依据三种方法:一是利用<辽史·地理志>中对各道人户的记载,从中统计出辽代的总户数;二是从<辽史·兵卫志>中记载的每户所出的丁数,统计出辽代各府州县的总户数,再依据辽代碑刻墓志铭,统计出每户平均人口数,从而计算出以上两种统计方法中的辽代总人口;三是依据辽代石刻中的相关史料,间接推算出辽代的人口.用这三种方法分别进行计算,其结论大体相同,即辽代人口在750万左右.  相似文献   

2.
辽代契丹习俗文化源流考张国庆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支少数民族。从公元10世纪初至12世纪初,契丹人建立的辽王朝,曾统治我国北方长达200余年。有辽一代,契丹人形成了自己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习俗文化。树有根,水有源。同自然界各种现象一样,一个民族的...  相似文献   

3.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公元10世纪初,由契丹族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契丹辽国,曾统治我国北方长达200余年。辽代契丹人多以牧猎为生,所以,他们的服饰极富北方游牧民族特色。以往著辽史者,缺乏对辽代契丹人的服饰做全面、系统的研究。笔者不揣谫陋,试就辽代契丹人的服饰做一略考,并祈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4.
公元十世纪初,唐王朝在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下崩溃后,整个中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五代十国”争斗,最后宋朝起而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北方则先后为辽、金两朝所统治。贝加尔湖的大部分地区和黑龙江流域于是先后成为我国辽、金两朝的辖域。辽王朝是以我国契丹族为统治民族的王朝,因而又号“契丹王朝”。契丹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对于我国北方进一步的开发,有较大的贡献。它把长城以北各族更紧密地同华北和中原联成一体。史载“契丹本东胡种”,“与库莫奚异种而同类”,“至元魏自号契丹”,原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今老哈河)流域。南北朝时,各部即以  相似文献   

5.
《学问》2010,(1)
辽代中后期佛教炽盛,不少画家以佛教文化内容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壁画作品。已发现的辽代佛教题材壁画大致有四类,即墓室佛教题材壁画、棺椁小帐佛教题材壁画、寺庙佛教题材壁画与寺庙建筑构件佛教题材彩绘、佛塔宫室佛教题材壁画。辽代佛教题材壁画分布于契丹辽地各处,但出现在辽代前期的却极少,大多数创作于辽代中后期。辽代佛教题材壁画蕴含的佛教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诸如对备经备茶及诵经念佛活动、对佛教"供养"行为、对各类佛教人物形象以及对佛教文化其它内容均有真实描绘。辽代佛教题材壁画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既有承仿中原画院派工整、细腻之技法,也不乏草原画家简约、写实之风格,并且在壁画题材"人"与"物"的表现形式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本土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一) 辽是我国古代契丹族在东北和北方地区建立的政权,几与五代、北宋相始终。它曾于十一、二世纪称雄于东亚,影响远至中亚和西欧。它的疆域十分辽阔,东至太平洋(包括库页岛),西达今苏联境内的额尔齐斯河和斋桑泊,北到贝加尔湖和外兴安岭(均在今苏联境内),南抵白沟河,雁门山与北宋邻境,“幅员万里”,“属国六十”(《辽史·地理志》)。以致在十一和十二世纪的穆斯林史书及其它著作中,将北中国称为契丹(khita、khata或kathay)。而在中古英语、俄语和希腊语中,更把整个中国都称之为“契丹”。可见辽朝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曾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有关古代丧葬习俗的论述颇多,但对于丧葬习俗中的“守制”这一礼仪却很少有人论及。“守制”在以契丹族为主体的辽代,却带有某些特殊性。它既是辽史、民族史、文化史的组成部分,又是民俗学、伦理学、社会学不可回避的内容。同时,又不难看出辽代契丹族的汉化...  相似文献   

8.
《学问》2010,(1)
渤海国灭亡以后,渤海人被大规模迁到辽河流域。在辽朝统治者的统治之下,渤海族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有了较大的进步。随着契丹统治者汉化进程的加快,其统治下的渤海人的汉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本民族的习俗也进一步汉化。  相似文献   

9.
辽朝人口蠡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是组成社会的要素,历史活动的主要对象。然而辽史研究中,其总体人口仍然是个争议较大的问题。先贤时人种种说法,尽管出现很大的差距,但毕竟立下开途示辙之功劳。笔者鉴于对其研究中的某些经验教训,首先确定两个重要前提:辽政权有效管辖的空间;在辽朝218年间确定蠡测人口的标准时间。然后将人口按民族划成五大部分,以主要的民族、部族等共同作为单位逐一蠡测。在这一过程中,立足于探幽求隐,微观钩沉;继之,综合考校,宏观鸟瞰。努力沟通民族、民俗、地理、军事、人口诸珍域的理论和史料,从而求索1114年和1000年两个标准时间的总体人口。同时指出,该皇朝人口的民族构成之基本特点,这个特点,明显制约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10.
艰苦勾稽铸成力著———《辽代契丹习俗史》读后刘肃勇由张国庆、朴忠国二位学者所著的《辽代契丹习俗史》,已由辽宁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是近年来少见的辽史方面的一部精品著作,充分显示了著作者的学识功力与治史才华,详细读过之后,做为曾对辽史做过一点研究的笔...  相似文献   

11.
辽景宗即位历程表明,辽穆宗由于缺乏治国才能,导致宗室诸王对皇权的觊觎,故应历年间诸王“谋反”、“谋叛”、“谋逆”事件频繁发生。应历十九年(969年)的小哥、花哥和辛古行刺辽穆宗,不是奴隶起义,而是由萧思温、韩匡嗣、高勋、女里和耶律贤精心安排的夺权活动。景宗夺权成功,使辽政权加大了铲除契丹旧俗影响的力度,提高了汉官的地位,促进了辽政权的成熟、嫡长子继承制的诞生,使韩匡嗣家族地位跃升于诸汉官家族之首。  相似文献   

12.
金代的人口与辽、宋时期相比有很大增长。民族间的大调动与大迁徙,使金代人口的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作者以丰富的史料从人口的结构、增长和布局几方面对这一变化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文章对金代户籍管理的政策与措施进行了研究,认为:在金代确立的对多民族户籍管理的制度与经验,对后来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问》2015,(3)
建国至占领燕云地区期间,辽代大赦的赦书起草者,由逃往辽朝的汉人担任,此后则由南面翰林院中的汉族翰林学士负责。辽代大赦赦书的内容,主要有免罪、覃恩、蠲免赋税三种,另外还偶尔出现调整行政建置和度僧的条文。中原王朝的大赦赦仪对契丹族来说十分繁琐,因此辽朝很可能并不存在赦仪。  相似文献   

14.
王大庆 《求是学刊》2002,29(6):120-124
虽然存在着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 ,但随着史料的重新发掘整理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古代社会的人口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力图从原始资料出发 ,并吸取国内外学者较新的研究成果 ,对古希腊的人口和人口思想从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1)古希腊人的婚育观 ;(2 )城邦人口政策 ;(3)雅典的公民人口数量 ;(4)雅典公民的年龄构成和家庭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5.
《学问》2010,(2)
叶尔基山辽墓是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曾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关于墓主人是谁,一真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赞同太祖妹余庐睹姑公主说,对余庐睹姑公主的死因、丈夫、子女等相关问题做了研究和探讨,并根据契丹字研究专家乌拉熙春教授新解读的契丹字墓志资料和研究成果,对《辽史》中的错误记载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16.
辽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南面官系统中的重要机构之一翰林院是仿照唐朝制度设立的,其性质也基本同于唐翰林院,即院官分为翰林学士与翰林画官、医官等两大系统。前者“掌天子文翰之事”,属于秘书人员,后者各以其一技之长侍奉君主,属于技能之士,二者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迥然不同。本文试就辽代翰林院的机构设置、职掌、人选等进行探讨。一、机构与人选由于史料的缺乏,辽翰林院设置的具体时间不详。就笔者迄今所见,辽朝最早的翰林学士当数磁州人张砺。张砺原为后唐翰林学士,团柏谷(今山西…  相似文献   

17.
申成玉 《唐都学刊》2001,17(3):68-71
通过对近代人口思想的考察,探索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众国强”思想对近代社会人口发展的影响,以及孙中山人口思想与毛泽东人口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论证了近代人口基数过大和近代人口思想的影响,是造成建国后我国人口迅速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学问》2010,(2)
吐尔基山辽墓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契丹大贵族墓,女主人地位极高,当为一位地位崇高的女萨满。根据文献和出土遗物等综合分析,该墓主人有可能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妹余庐睹姑公主。  相似文献   

19.
陈华 《社科纵横》2009,(9):26-28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关于人口工作的指导思想、地位、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工作理论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人口思想。这种人口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我党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的人口思想,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爱邦  赖志玲 《社科纵横》2005,20(1):114-115
墨子在人口道德观上提出人道主义的学说 ,表现出强烈的现世关怀精神 :贵人是人口道德之维 ,生民是人口道德之度 ,兼士是人口道德之的。批判继承墨子的人口道德观 ,对于当今建设我国的道德文明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