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传春 《探求》2009,(3):65-67,71
在全球化时代,培养领导干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为基本的是要形成对文化多元性的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态度,关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宗教信仰和行为规范等的文化差异,以便在跨文化交际行为方面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尽量减少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2.
陈歆 《社科纵横》2012,27(12):176-178
随着当今世界的不断变化,以及世界各国人民交往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个性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外语教育的效益,帮助学生提高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形式和纷繁的异国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心赤 《社科纵横》2004,19(2):129-130
本文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 ,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内容主要涉及 :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 ,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层面 ,跨文化交际的课堂以及培养学生平等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4.
钱文娟 《社科纵横》2012,(3):174-176
大学英语教学受到以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传统教学法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忽略了文化内容教学造成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偏低,导致一些交际障碍和失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日益凸现。我们反思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根据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特点,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有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通过多途径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跨文化教育视域下,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培育具备国际化视野、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应通过树立跨文化教育理念、拓展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升教师队伍教学能力以及改进英语教学评价方式等措施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培育更多的跨文化交际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6.
毛海燕 《学术交流》2004,(5):127-129
多元化社会带来了多种文化的接触与冲突。依据巴克金的"自我和他人的关系"理论,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要进行创造性的理解,通过加强接触和对话,不断调整和充实原有文化,以文化创新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彭爱芬  王莹 《江右论坛》2007,8(2):33-36
从语境的角度入手,分别从三个方面理解文化负载词汇的内涵意义并进行词汇教学.作者认为语境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词语的内涵意义,当和不同的词语搭配时,词语意义也可能发生变化.只有注重语境才能在词汇教学中正确理解文化负载词汇的意义,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培养文化意识,最终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黄宏姣 《学术交流》2004,(9):131-134
当今时代跨文化交际日益重要。要使交际顺利,交际主体必须具有平等意识、宽容意识、顺应意识。交际主体只有具备平等意识,交际双方才能做到强势文化不骄不躁,弱势文化不卑不亢;交际主体只有具备宽容意识,交际双方才能对不同文化系统中各种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宗教信仰持有客观公平的态度,不以自己文化系统中的价值标准,对其他文化系统中的文化因素品头论足;交际主体只有具备顺应意识,交际双方才可能根据相应的语境、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不同场合来选择相应的语种,并根据交际对象和语境来理解对方话语,从而有效地促成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彭方针 《社科纵横》2010,25(12):170-174
以文化语境理论为基础,批判跨文化语用翻译中语用对等的交际观,提出语用认同的跨文化交际准则及实现语用认同的语用顺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5):117-122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世界局势总的发展趋势。各国、各地区之间政治、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日趋重要。基于文化的特殊性,跨文化交际是在冲突与融合中推进。当前,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则是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文化冲突的主因。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表现出新的形式和特点,对我国文化建设产生前所未有的侵蚀与危害。中国文化发展策略应该因势而动,加强民族文化自信自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跃 《学术交流》2004,(1):133-135
文化差异可以影响跨文化交际中信息的获得,或误导信息的获得,或阻碍交际的进行。文化差异对交际能力的影响很大。为了减少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我们可以用“语域”理论,从行为能力、语言能力、语用能力三个方面下功夫,并以“话语场”为中心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中国和各国联系日益增强。世界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中国人与"老外"交流日益增多,为了能让中国和中国人更好的融入世界,国人应该越来越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大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与交流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渗透跨文化意识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浅析跨文化意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分析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求是学刊》2019,(5):149-157
美国华人新移民文学对世界华人文学发展、对全球化时代中国形象传播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都具有积极影响。其所体现的现代跨文化意义、身份皈依感的诗性审美探索,以及基于超验性体验的中国文化传播,使其成为世界华文创作的一支劲旅。但作为一种"他者"语境的流散写作,美国华人的新移民创作也存在早期作品写作主题单一"、淘金者文学"功利心态的文学表达"、非母语"写作中"中国想象"的记忆落差与本土生活的隔膜等局限。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新移民作家需要直面自己的创作局限,在全球化时代选择好进阶路向,迈过"两栖文化"门槛,将民族文化语境难题消弭在跨文化创作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14.
刘兰芝 《学术交流》2002,4(4):151-155
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涵盖了“幻想”与“行动”互相交织的双重层面。为了实现人类和平,培养走向世界的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应该注重高等教育跨文化交际和关注个体发展。国家的政策应当给予高等教育整体良性运行做出保障;高等教育功能在于为实现全球意识观照下的多元文化做出价值导引。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语境"已经成为今天许多学术会议的热门话题。20世纪的中国文学面临着"全球化语境"下学术话语的重新清理和调整,同时也表现出积极应对中的焦虑和困惑。问题的关键是,对全球化时代现代文学本体意义要有正确理解和认识。首先,现代知识结构的话语分析与现代人生存空间精神情感分析相结合的主体建构了"文学现代性"。其次,从追求文学意义、学术立场的价值评判转向大文学整合、学术积累的文化思考,"全球化语境"带来了学术研究指向的转变。再次,"全球化语境"创造了一个充满张力的文化时空,可以深度探寻作家个性、文本现象的经典性及其文学史整体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跨文化能力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要要求.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基于"金课"标准构建知识、技能、素养目标,该文分析了跨文化视角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现途径,关注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发展.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策略、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为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范晓迪 《社科纵横》2013,(9):168-170
随着各民族间交流的日益加强,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英语在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即使用得体的语言达到顺畅交际的目的。文章分析了常见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文化渗透,努力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个性化自主实践相结合,以求最大限度减少甚至避免语用失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姝丽 《学术交流》2012,(2):134-137
在经济全球化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跨文化商务沟通研究格局也随之发生转变。网络这一智能化、个性化、数字化的传输媒介及其强大的交互特性满足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营管理者对于信息的不同需求,为跨文化商务沟通领域的多元文化交流营造着和谐氛围与有利契机,提供了自由快捷的交流平台,实现了优质信息共享及多元主体相互联动和多元文化的双向建构。网络"虚拟"的信息传输空间将原有的体态、表情、语调等直接交流方式转变为富有艺术色彩的字符、代码、图谱等网络交际语言,可间接、有效地避免跨文化商务沟通中出现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冲突",提高商务管理效率,实现企业营销利润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吕俞辉 《学习与探索》2012,(12):143-146
随着中外交流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障碍时有发生。跨文化交际失误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不同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中国人偏爱整体直觉思维,西方人则偏爱分析逻辑思维。具体地了解中西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深入地辨识出彼此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可以促成跨文化交际中彼此理解比较到位,可以有效地减少彼此沟通中的不解和误解,可以积极地实现跨文化交流中的"异"中求"通"。  相似文献   

20.
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的首善之区,为留学生跨文化交际和博雅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透过在京留学生的习作,分析北京语境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浸润作用及其特点,提出利用北京语境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