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苏碧芳  毛良  谢莹 《社科纵横》2010,25(9):130-131,134
本文就思想政治教学在网络环境下存在的利弊进行深入剖析,针对网络信息技术给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认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在观念、方法、内容方面创新,努力打造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把网络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融入到思想政治教学的主渠道之中。  相似文献   

2.
莫非 《社科纵横》2008,23(12):166-167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带来了巨大影响和冲击,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针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中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就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优化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育人优势,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代背景下,受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多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逐渐融入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实效,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建设和培养的影响价值.为此,该文以大数据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先简要阐述了大数据平台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作用,并从教学的现状、大数据平台的优势、教学的需求、网络技术的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以及网络管理等角度提出大数据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中运用的策略,期待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高乃云 《社科纵横》2011,26(7):135-139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新时期民族院校科学发展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信息技术变革的冲击、传统教育方法的创新不足、封建民族歧视思想残余的存在以及学生思想分化的突出,是影响当前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因素。加强党委统一领导,不断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展教育资源和载体,创新教育方法,构建科学的预警机制,是增强新时期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谢玉进  曹银忠 《创新》2010,4(2):86-89
定位问题是关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定位为研究领域还是学科目前学界尚存分歧。运用学科发展的梯度标准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符合设立期的学科发展的基本需要,但学科定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对研究领域定位的否定,二者融合共存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跟不上时代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步伐。具体来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缺少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等相关的道德教育与伦理说明,尤其是网络发展的道德教育的缺失。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使得其缺少时代感与针对性,更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面临的种种问题。基于此问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系出发来调整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刘志华 《社科纵横》2009,24(10):153-154
网络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教育的异同,指出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网络实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运用网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咏梅 《社科纵横》2009,24(5):155-156,169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同时也对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大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力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在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有效开展的情况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高校应认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重大疫情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重大疫情的重点,通过主体实践、方法实践、途径实践、保障实践和教育实践来构建"五位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增强高校舆论调控与管理能力,深化网络思想引导和沟通措施,落细落实心理干预和心理指导,善用生动的案例开展多角度网络教育,积极有效地应对重大疫情。  相似文献   

10.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存在理论定位不清、以局部代替整体、各理论形态之间相互割裂以及中介系统空场等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研究中呈现出笼统化、离散化、套用化等问题,没有形成专属性系统化的结构体系。为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需要立足网络实践活动的基本形态与基本进程,建构以宏观层面的理论视域为基础,以中观层面的中介系统为机理,以微观层面的实践依据为着力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结构体系,进而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8,(6):137-140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到来,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群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移动新媒体的出现在满足大家随时随地交流通话的同时,更是成为了大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分享互联网信息的工具。但互联网传播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有待我们去甄别。大学阶段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样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给予更多教育和引导,避免受到网络信息的诱惑和不良思想的侵蚀。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新媒体使用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将移动新媒体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因此,毛泽东和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在各个不同时期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原则都有精辟论述,通过对毛泽东与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之对比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时效性,开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以成长需求为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投放是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开展数据流量的网络行为分析与开放式的问卷调查,深入挖掘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特征,可以为精准思政厘清切入点。高校要深化精准思政的实践路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强关系,打造强互动、精准“翻译”、快速响应的教育链条,形成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的深度融合与精进迭代机制。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既可以极大地开阔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丰富大学生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不利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妨碍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视野中的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翃飞 《学术交流》2003,(7):170-172
研究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对搞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面对当今网络世界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深入研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影响的心理动力和心理状态 ,是搞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从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变“思想教育统一化”为“思想教育个性化”。  相似文献   

16.
李璇  周荣明 《社科纵横》2012,(1):153-154
校园网络舆论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各种思想动态,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判与正面引导研究,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高校网络舆情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双面作用,本文通过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进而探讨研究如何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正面引导,以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萍  王兵 《社科纵横》2012,(10):168-170
在网络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经历着空前的变革。一方面,网络媒体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革新、教育方式的改变和实效性的增强。另一方面,网络媒体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严峻挑战:可能冲击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消融他们的服从意识、导致学员道德行为失范以及人际关系的自我封闭。我们应从掌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加强网络思想道德和法制建设、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网络监控机制等方面来寻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彦新 《学术交流》2012,(4):197-199
信息的网络化发展,使得信息素养教育成为新兴的教育体系。信息的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分析、研究信息素养教育的背景、现状、特点,深入挖掘信息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提出了信息素养能力评价,包括信息意识和观念、信息基础技能、信息技术、信息创新团队、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等六个方面的标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紧密结合信息素养教育,提高认识,加强自身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标准与机制,不断创新教育模式、载体,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李清津  谭丙华 《社科纵横》2011,26(6):142-143
网络在教育领域的拓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内容、形式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催生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新的概念,提出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这个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时代课题。必须首先在理论上弄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及其建设的内涵,才能使队伍建设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红 《社科纵横》2006,21(12):176-177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分析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是目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