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性与英国产业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系中外古今经济史,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停滞性问题予以探索,考察其停滞状况。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研究时,主要是把中国与西欧对比,把中国封建社会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对比,把中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欧洲国家的同一进程对比,并探究中国封建社会没有象西欧那样及早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然后论述英国产业革命的发生及影响。由于产业革命,英国资产阶级才有可能用洋枪洋炮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也只有从此时起,中国才开始真正察觉其封建社会的停滞性弊病。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分期的问题,已经展开讨论,对于封建社会开始的年代,还没有获得一致的意见。有人主张中国封建社会自西周开始,亦有人主张自魏晋开始。不过在明后期,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也就是已经出现了瓦解封建社会的敌对体,以目前史学界已经出版的书籍和已经发表的论文来看,几乎是一致承认的。我个人认为研究中国社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问题,固然应当研究在它出现时的社合背景和历史条件,但也应当进一步追求在它未发生以前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说明  相似文献   

3.
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能够长期延续?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发展迟缓?这些问题长期吸引着史学界的关注和争论。以前,学者们基本上都着眼于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而没有从更广阔的国际背景上进行考察。当然,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归根结蒂要到国内社会经济结构中去寻找。但是,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有时这种影  相似文献   

4.
封建社会可以分为领主经济和地主经济两个阶段.中国封建社会历时比西欧长得多,因为中国的地主经济阶段比西欧长得多.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迟缓问题的实质.西欧进入地主经济阶段和在农村中产生资本主义是同时的.中国进入地主经济封建社会,是由于要突破农村公社--井田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因而以秦国的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天下为契机,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土地民得以买卖,变领主经济为地主经济,在政治上废封建、置郡县,变贵族政治为官僚政治.地主经济这一经济基础及由其产生的三位一体公式、官僚政治及其支柱科举制度这一政治上层建筑、儒家学说这一思想上层建筑、被科举制度打乱的阶级关系,即四位一体公式等,使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得以延长,资本主义产生困难.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长期争论没有达到统一认识的一些理论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能否由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共中之一。有人认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可以由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并且断言,中国就是超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由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有人则持相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社会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年春,我在《历史研究》第二期发表拙作《关于中国农业中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一文。基本论点是:根据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的全面考察,确认农业中没有资本主义萌芽,即使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时代,虽然手工业中开始有资本主义萌芽了,但农业中也还是没有达到有资本主义萌芽的程度。就在那篇拙文准备发表的  相似文献   

7.
1840年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已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但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社会。虽然,从明朝中期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在封建生产关系束缚下,发展十分缓慢。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的过程社会主义商业道德之我见倪...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而且,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向资本主义社会缓慢发展。但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发展的进程,使中国不是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今年,是鸦片战争150周年,回顾历史,不忘国耻,这对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奋发图强,振兴中华,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是有教益的。本文试就鸦片战争对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约在本世纪一十年代中期五四运动前夕起,中国思想界掀起了一场持续达十多年之久的关于中西文化(或作东西文化)比较的论争,比较两种文化的差异,阐述其特点,并评议其高下优劣。这场论争名为中西或东西文化的比较,实质上并没有比较中西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只是比较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也就是说,主要不是中西或东西的对比,而是封建社会文化与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对比;比的主要是不同社会发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潮流总是向前进,即使也要经历曲折的道路,但决不会后退!一般来说,社会的发展是按着五个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顺序替换的;在特殊国情之下,也有跨越的,如在我国,由于客观存在的种种原因,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也就没有形成,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可是,历史从来没有出现过社会发展会走回头路,如果说有的话也是一些人脑际里的幻想,一厢情愿而已!历史的发展,正如长江之水滚滚向东流,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汉语和德语中对称呼语的不同定义以及两个文化群体对家庭称呼语,泛亲属称呼及家庭称呼语社会化的不同运用出发,并通过研究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探讨其根源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是和教育传统的差异紧密相连的.文章指出,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今天,只有扬长避短,找到两国教育的正确融合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传统中绝望与拯救的观念及其在英美文学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经》和基督教传统中的绝望和拯救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绝望可以摧毁人对自己过分的信心,让人充分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罪,从而在精神上向上帝开启,接受神的拯救。这一观念在中世纪到20世纪英美文学中都有所体现,在近代基督教衰落之后,又经历了种种演变:存在主义作家拒绝接受基督教的拯救观念,但是却继承了基督教传统的绝望意识;另外一些现代作家则从爱或者自我尊严感中寻求拯救或慰籍。尽管基督教传统中的绝望与拯救观念的宗教色彩在现代逐渐淡漠,然而在作家们表现的绝望和痛苦的后面,分明还传来对于超验的拯救的期盼和呼唤。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借助网络手段 ,进行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形势。因此 ,首先要正视机遇和挑战 ,充分认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要研究特点和规律 ,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要转变观念和作风 ,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分析其特点,并从加强调查研究、教育引导、制度预防、监督和奖惩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时代,应对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已刻不容缓.根据事物发展的矛盾规律得出微信作为大学生日常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之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客体、 介体、 环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微信的时代特点及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引入微信模式,势必将提升育人成效.因此,改革创新,转"微"为机已成为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解决路桥收费问题的关键是整合路桥收费资源及其由资源组成的价格机制.路桥建设"套牢"的市场结构导致收费价格扭曲,现行监管体制、法规和监管政策目标难以实现.路桥收费市场需要整合的因素有认识资源整合、收费资源整合、收费条件整合、收费站点整合.  相似文献   

17.
从高校所面临的复杂国际国内环境出发 ,认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主张应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加大高校党组织和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对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两者在产生根源、表现特征和所发挥的政治功能上的异同,认为,中日两国的“新民族主义”都具有狭隘、非理性的特征,但由于中国的新民族主义与国家当前的整体利益不符,所以它并没有成为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而由于日本的“新民族主义”与日本右翼力量相融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已上升为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从而更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19.
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介绍了我国沙漠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是造成沙漠化的重要原因,认为只要控制人为干扰,并采取防治措施,半干旱地区的沙化土地很快就能自我恢复。同时文章介绍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范围、任务、方式和目标,并指出完全依靠打28-64万眼井,长期超采地下水来维持林草植被生长,一旦引起地面下沉,会永远失去地下水库。该文建议要以水定井,严格控制超采,实施节水林农业,还认为从长远考虑,要尽快实施大西线调水工程,才能彻底改变“三北”地区的干旱荒漠面貌。  相似文献   

20.
阴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元范畴,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辟概括,深刻濡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于十二生肖而言,十二种动物的有序排列,渗透了丰富的阴阳思想。如何认识这些阴阳思想,古人的切入角度有趣而又有异:有的从十二生肖的生理特征区分,有的以十二生肖的习性特征区分,有的以《周易》卦象区分。但不论如何区分,“一阴一阳”的哲学思想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象喻思维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