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世界各国宪法对住宅不受侵犯权的规定在文本上采用"安全"、"自由"、"尊严"等用语来叙述,在权利类型归属上有安全权和自由权之别,并和通讯秘密、人身自由、迁徙自由、人格尊严权、适足住房权、财产权、程序权利等不同权利构成权利群,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权利的多重属性,即兼具安全权和自由权、财产权和人格权、实体权和程序权的属性。  相似文献   

2.
奥林匹克主义和住宅权理念在精神层面的契合表明,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应当促进而不是阻碍人们住宅权的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践表明,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当地居民的住宅权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时,主办国必须尽可能避免对包括公民住宅权在内的人权的消极影响,将保障和促进住宅权列为赛事举办的重要目标,并将之作为评价赛事举办成功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主办国应当以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为契机,通过城市落后区域的重建和再开发,改善当地的住区环境和居住条件,从而促进公民住宅权的保障和实现。  相似文献   

3.
国民的适当住宅权,即适宜或充分住房权,是指一国公民有权获得可负担得起的适宜于人类居住的、有良好的物质设备和基础服务设施的、可以既安全又健康并有尊严地生活、同时又不受歧视的住房权利。国民适当住宅权本质上属于民生保障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外象上住宅(房)权表达的是社会个体及其基本家庭成员生活和生存的某种状态或事实,而背后却透视着该国家国民之最基本的人权享有及其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品质优劣高下的客观理性。  相似文献   

4.
被遗忘权是网络时代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由自然人享有的一项新颖的权利。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自然人有权要求信息控制者删除其信息并停止传播的权利。被遗忘权是隐私权的延伸,属于隐私权的范畴。为了保障和有效实施被遗忘权,需要明确被遗忘权的范围和边界,并协调好被遗忘权与言论自由、基本经济自由等权利的关系。被遗忘权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中虽然作了粗略规定,但为了适应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需要在借鉴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对被遗忘权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我国被遗忘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
被遗忘权是网络时代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由自然人享有的一项新颖的权利。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自然人有权要求信息控制者删除其信息并停止传播的权利。被遗忘权是隐私权的延伸,属于隐私权的范畴。为了保障和有效实施被遗忘权,需要明确被遗忘权的范围和边界,并协调好被遗忘权与言论自由、基本经济自由等权利的关系。被遗忘权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中虽然作了粗略规定,但为了适应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需要在借鉴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对被遗忘权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我国被遗忘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实践中,关于生活安宁利益被侵害的案件逐渐增多。生活安宁权是维持个人生活安宁的持续状态的权利,而且其与相关权利有较大不同,在人格权制度中具有独立的保护价值。然而,在保护个人生活安宁利益时,难以在现行法中找到合适的法律依据。因此,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建议将生活安宁权从隐私权中独立出来,规定为一项独立的具体人格权,并有必要明确侵害生活安宁权的具体行为,以便于司法裁判和保护权利。  相似文献   

7.
住宅不受侵犯虽为多国宪法所明确规定,但对"住宅"的宪法解释并不一致,多数国家和地区以私生活或合理隐私期待标准来解释住宅,涵盖的范围较广,而我国大陆以居住性标准来解释住宅,涵盖的范围较窄.考虑到社会发展和人权保护发展的需要以及住宅不受侵犯权所保护的实质法益,我国大陆应转换对"住宅"的宪法解释标准,即从居住性标准转换到私生活或合理隐私期待的标准,其具体形态应包括居住性住宅和与私生活相关联的非居住性住宅.  相似文献   

8.
住宅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其产生的标志是《世界人权宣言》的颁布。在此之前,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萌芽、酝酿和发展,受到了多种社会经济生活因素的影响。“城市病”及其治理、工人运动和社会民主党的影响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使西方社会在住宅权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进步。二战后。住宅权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研究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正在推进住宅权立法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纵观世界各国宪法,住宅权宪法保障范围包括:生活住宅与商业住宅,固定住宅与移动住宅,个体住宅与集体住宅.不同类型的住宅,其受宪法保障的力度存在差异.在美国,除明确规定的例外情形,对生活住宅的搜查一律适用令状主义原则:对刑事搜查适用严格的令状主义原则,对行政搜查适用相对的令状主义原则.商业住宅、移动住宅虽然也受令状主义原则的保护,但存在广泛的例外情形.行政机关可以基于"最密规范行业理论"、"机动理论"分别对商业住宅、移动住宅实施无证搜查.集体住宅因存在数个权利主体,其令状主义原则的例外情形存在特殊规则,美国联邦法院适用"共同权限理论"解决第三者同意搜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住宅权是联合国规定的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我国也在加入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时承诺为实现公民的住宅权而努力。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于保障公民住宅权的实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住宅权保障既是国家的义务,也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住宅权保障的制度体系,建立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明确政府的法律责任和义务,重塑政府的职责和角色,从而促进政府在保障住宅权实现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外住房保障的经验及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城镇住房新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求在借鉴的基础上,探索优化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以推拉理论为理论框架,使用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2018年11月有关上海市居住证评估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PSM)的计量方法,研究居住证制度对在沪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住证制度会显著提高在沪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通过稳健性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控制选择性偏差后,上述研究结果保持稳健。交互分析结果说明,居住证对租房的在沪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具有抑制作用,对自购房的在沪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异质性检验的结果表明,相较于农村户籍在沪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对城镇户籍在沪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影响更大。并且,在沪流动人口个体特征、在沪工作生活情况、心理因素和家乡留守情况对其城市居留意愿都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刑诉法针对三类犯罪案件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如何理性对待该制度并在实践中规范实施是重要议题。目前,该制度在立法层面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存在合宪性等瑕疵,公平性隐患犹存且救济不足。在实施层面也潜伏危机,滥用风险高,易转为变相羁押。当前,亟需对该制度完善立法,规范实施,拓宽权利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近年试行住宅质量保证保险且投保项目过少的现象及其成因,分析了推行该保险的必要性、可能性,按照合理控制风险、实现规模效应的基本思路,根据保险、风险管理、系统工程等理论,提出了保险行业应正确认识风险、科学进行定价、优化品种设计、建立住宅质量信用评价体系等应对措施,以及社会各界应树立保险意识,健全保险体系,建立信用与偿付能力评定制度,完善信息披露等外部综合配套环境等若干建议,进而为完善我国住宅质量保证保险制度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还款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背景,对偿还贷款的还款方法的本质和相关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还款方法对房地产业、银行和购房者的不利影响,并提出消除这些不利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薇薇  沈非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1):108-109,123
在论述徽州民居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徽州民居所传达的徽州人若干精神文化特征,认为徽州民居是徽人某些意识形态的建筑外化,分析了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徽派民居是一部人性民居建筑的史书,其历史久远,分布广泛,遍布安徽南部地区及江西婺远等县地境内,它无处不体现出建筑对人性的关怀。该文从徽派民居的人性关怀、徽派民居的风水观与人性的关怀几个角度来阐述徽派建筑,从而使人们对徽派建筑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构建《外国人居留法》不仅是为了保护外国人的权利,也是为了规范约束外国人行为;更是为了实现在中国居留的外国人与中国人和睦共处,促进和谐社会加快发展,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但是,我国现有相关立法条规,已不能完全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因此,应该更新观念,参照国际立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套完整的外国人居留权利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新民居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居的出现和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但这趋势并非是无序和无规律的。对建筑师而言 ,对于新民居与传统民居以及现代文明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的研究不仅是学术研究上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环保浪潮的兴起和人们绿色消费意识的提高,市场上各类绿色产品纷纷涌现.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住宅也应运而生,绿色营销成为房地产企业新的营销模式.作为营销组合中最敏感的要素,绿色住宅的定价成了绿色住宅市场供需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绿色住宅价格的内涵尝试性地提出了三种定价策略,期望对开展绿色住宅营销的实践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