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策导刊》2005,(9):1-1
近两个月,中央领导的国内考察活动十分密集,达到了今年以来的高潮。从7月下旬到8月下旬,胡锦涛总书记先后到山西、河南、江西、湖北考察,温家宝总理考察了安徽、湖南,曾庆红副主席对青海、新疆进行了考察,黄菊副总理考察了新疆,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考察了甘肃。所有这些考察都有一个重要背景,那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5日召开会议,决定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0,(48):24-25
2010年,中央高层领导心系百姓,纷纷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展开了密集式、整体式和长时段的实地调研,调研脚步遍布全国29个省市地区。从公开报道的中央领导考察频率来看,温家宝总理仍然是最忙碌的,外出考察调研达25次,其次是李克强和周永康,分别考察了15次和13次。温总理在11个月内每月都有考察活动,更是在6、7、8月份,分别进行了三次。  相似文献   

3.
新视野     
高层国内考察六大主题据统计,2005年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国内调研、考察活动共有79次,其特点有以下几点。省区分布:北京市最多,共9次。其次为广东省(6次)、陕西省(5次)。河北省、上海市、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各4次。另外,2005年中央领导在中部省份的考察明显增多,反映了中央对中部崛起战略的关注。时间分布:4月、9~10月为考察两大高峰时段,亦即全国“两会”后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后。高层国内考察六大主题:党员先进性教育,关键:取得实效;构建和谐社会,关键: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节能降耗、循环经…  相似文献   

4.
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熟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作为其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人们目光汇聚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这是舆论对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基本评价。这次全会给即将到来的“十一五”作出了明确定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并勾画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五中全会新意颇多,有的是老话题赋予新内涵,有的则是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的新提法。综合五中全会召开前后国内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两大突破、三大创新、四大超越”。  相似文献   

6.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历史任务,以及2006年2月21日发布中央1号文件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一年多时间里,  相似文献   

7.
近期,多名中央领导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进行了经济考察和调研。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上,还少有类似的高规格、密集式的集体调研行动,这说明目前的宏观调控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有分析人士  相似文献   

8.
《领导科学》2005,(21):1
由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领导科学学会、中共聊城市委联合举办的“提高领导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山东省聊城市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央纪委研究室、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解放军国防大学的有关领导同志以及全国领导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刘海藩,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王修智出席会议并讲了话。这次会议的召开适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与会全体同志认真学习领会了五中…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11日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题。2005年11月12日在江西省召开的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上,建设部提出要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因地制宜、扎实稳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2005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闭幕。会议指出,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  相似文献   

10.
林述舜 《领导文萃》2005,(12):45-47
由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主办的“提高领导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于10月17-18日在山东聊城市隆重召开。会议专家云集,研讨热烈,成果颇丰。本文为大会发言之一。这次理论研讨会的主题是:提高领导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两者的关系如何芽就此,我谈几点体会。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领导能力,这是世界性的课题、时代性的课题。刚闭幕不久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性会议。这次全会的主要精神之一就是强调科学发展,这是这次全会最鲜明的特色、最突出的亮点。在我国的“十一五”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监测时间:2006年2月1日-28日监测范围:中央和全国性重要会议、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和调研考察活动、政策法规及重要部委信息国内考察曾庆红湖南考察提出基层干部要具备四个本领经统计,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的二月份,中央领导的国内考察共有13次,显然较上月频繁。其中,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观察     
■中央“一号文件”播发新农村建设有力开局权威专家解读“一号文件”2月21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在2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柘城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以“生产发展、生活宽容、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二十字方针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县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14.
新视野     
十六届六中全会前瞻据新华社7月24日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当天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和谐社会”是两年前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概念,中央党校的资深专家说,现在,达成共识的党的领导层将把这个概念放到更加突出的“统揽全局的位置”。“和谐社会”将推至最高点。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说,新华社通稿中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透露的信息表明,新一届领导者正把“和谐社会”推到自提出以来的最高点。7月24日的新华社通稿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上月回眸     
48领导科学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上吴邦国日前在湖南考察工作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转变思路、扎实工作,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据新华社长沙2005年11月1日电)国务院召开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专题会议4日下午,国务院召开了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专题会议。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周永康强调,要坚持解决实际问题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坚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正常的信…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亦是发展经济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议题,为配合党的中心任务.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本刊特创办“乡镇发展”专栏.为广大乡镇领导提供理论经典和先进经验。希望基层工作者积极参入,共谋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7.
辛鸣 《决策》2005,(9):55-55
随着第十个五年发展计划的即将结束,中国马上要进入下一个五年的发展阶段了。我们党要在即将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明年的十届人大四次会议要正式通过“十一五”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五”计划,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会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制定描绘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对于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激励斗志,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指出:“十一五”是承  相似文献   

20.
《领导科学》2005,(24):6-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级组织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振奋精神,改进作风,提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