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宏军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Z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是内在于工人阶级执政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庄严和历史责任和现实选择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竭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吴增基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总结80多年来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我党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与新的改革开放实践而提出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点及灵魂在于实践.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各级政府的认识和评价不是看我们的宣言和口号,而是看我们的实际行动;一些错误观点的攻破不是靠口头批判而是靠现实生活的力量.只有我们真正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有效地遏制住了腐败现象的蔓延,那种主张搞多党制、三权分立的观点才会没有市场;只有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定幸福,广大人民群众才会真心拥护共产党、拥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否在我们党的建设中真正付诸实践,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确理解和全面掌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志飚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4):10-11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也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解和全面掌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下功夫搞清楚只有工人阶级才是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社会经济政策必须适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需要,代表先进文化就是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需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的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是经济文化政治利益的统一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亮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1):7-9,13
当前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紧密围绕"三个代表"的要求开展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三个代表"的要求是内在统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指明了我国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人的全面发展则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5.
6.
党圣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2)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真正繁荣与强大 ,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自然科学 ,同时也需要高度发达的哲学社会科学 ;不仅需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 ,同样也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两者间的关系 ,恰如先哲所言“质”与“文”的关系。“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只有两个方面兼备才能算得上完美。正所谓“文犹质也 ,质犹文也” ,文与质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 2 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自然科学及作为其主要实现形式的物质文明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它必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及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也取得辉煌的业绩。 2 0 0 1年江泽民同志在半年之内连续三次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 0 0 4年 1月 5日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正是上述要求的具体体现 ,同时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契机。为深入学习、贯彻《意见》 ,我刊邀请部分著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生导师等撰写了这组短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与"三个代表"的内涵和要求是一致的。贯彻和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是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好干部。 相似文献
8.
吕文硕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58-61
十六大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宣传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师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起码要在3个方面下工夫确立学生主体观念,挖掘学生的"生产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知识教育学生;提高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合法利益着想,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9.
<正>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80多年奋斗历程基本经验的结晶,更是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时代的前列,迎接时代挑战,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上不断开拓,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的产物。反映了当前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所以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0.
11.
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就必须先认真学好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思想 ,因为它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必须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使广大的中青年干部积极成为“三个代表”的楷模 ,同时也要明确制度建设是其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冷明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148-151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主题,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建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巩固执政基础,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目的是为在新世纪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个代表"的思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有着内在的联系,共同植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新世纪面临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行动指南,在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以先进生产力为标志,以先进文化为旗帜,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并以此为自己思想境界的追求和政治道德的约束. 相似文献
13.
夏义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23-2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概括与总结,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深刻的时代内涵,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面对国内外的理论与现实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挑战,使这种主导思想遭遇了尴尬的现实局面。分析纷繁复杂的理论界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在学术性与思想性的辩证观下,坚持这种主导思想毫不动摇。 相似文献
15.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高校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党建工作全局,确立以事业发展为目标,以"拥护核心、坚定信心、围绕中心、凝聚人心"为主线的党建工作格局,并在改革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我们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一、“三个代表”对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中国共… 相似文献
17.
佟向民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1):19-2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是在继承前提下的创新。它包括过去建党学说的精华 ,并使党的先进性更加突出、明显。它在理论上的创新表现在 :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列为首位 ;首次提出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 ,把它的落脚点归结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建党的伟大纲领 ,它为我党在新时期进行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规范。必须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落到实处 ,从而使理论创新引导创新活动 ,使我们党的面貌也为之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8.
张崇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2):14-16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反腐倡廉的历史.本文阐述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反腐倡廉与"三个代表"思想的一致性.提出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王本玉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20-22,33
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坚持与时俱进是理解和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同时 ,也才能提高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张国忠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1-4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为高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