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人物形象塑造问题,是戏剧创作的中心问题。四年来,我们的戏剧创作最突出的成就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各种各样、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塑造了众多的富有时代光彩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给我国戏剧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异彩。这些人物形象无论是从多样性上,还是从真实性和典型性上;无论是从反映生活的广度上,还是从艺术的创新上,在我国当代甚至现代的戏剧史上,都有新的突破,表现了新时期我国戏剧文学发展的水平。认真研究这一时期戏剧文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功与不足,特别是着重探讨一下如何塑造众多的个性鲜明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戏剧创作的质量,我认为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正> 文学的根本特征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凡是文学作品,就都具有艺术形象;但这并非说所有的艺术形象都如恩格斯所说的“每个人都是典型”。而只有那些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某些本质方面,并成功地运用典型化方法创造出来的个性鲜明而又具有共性的形象,才堪称之为艺术典型。这里,所谓共性,就是一定的社会性和倾向性;个性则是一定的社会性和倾向性的集中鲜明的具体表现。恩格斯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致敏·考茨基》)恩格斯的这段关于  相似文献   

3.
一 魏巍同志的《东方》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史诗。它成功地塑造了我中国人民志愿军众多的、性格鲜明的革命英雄形象,而主人公郭祥则写的尤有特色。在他身上,很难找到区别于他人的那种独具的而又与性格特点相连的外在特征。然而郭祥却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不用说在他所属的团队,就是在千军万马之中,也能一眼把他认出来,因为他所具有的那种嘎劲儿,是任何人也没有的。郭祥与众不同的嘎子性格的确是“这一个”。  相似文献   

4.
建国三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艺术典型的实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探讨过程中,人们提出了许多好的见解。但是,也有两种值得注意的看法:一种是把典型和个性等同起来,一种是把典型和共性等同起来。一、不能把典型和个性等同起来有的同志认为,艺术典型的创造,不在于概括本质特征,而在于写出独特不同的个性。并且提出:作家的职责是要在千百万人中间,像淘金沙一样,选择出鲜明的、体现生活本质的活生生的完整个性。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文学是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学,它所折射社会和历史的深度和广度,题材开拓之广泛而深刻,风格色调之鲜明而多样,以及艺术技巧之精湛而富有变化,在我国漫长的文学史上还是没有过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成功地创造了无数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填补了不少我们文艺画廊里历来缺乏的真正典型形象。这只有欧洲文学史上有限的几个值得夸耀的黄金时代堪与之媲美。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典型论认为,个性即典型。发现和把握现实生活中“突出的性格”、“独特的形象”,通过“卓越的个性刻划”,创造出丰满完整、鲜明生动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论的基本原则。这一思想主要有下列几点内容: 一、个性刻画出典型。艺术典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不仅源于现实社会的生动具体的感性生活现象,同时也是艺术家别具一格、别具一法创作活动的结晶。个性的描绘是艺术创作活动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在生活的具体性与典型的个性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我们把艺术创作中的主体、对象和产品结合起来看,可以说个性刻画就是描绘人物、事件的个性,把个性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成为个性的典型。应当指出,恩格斯曾经肯定拉萨尔反对恶劣的个性的意愿,但只局限在反  相似文献   

7.
老舍幽默特质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幽默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他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剧本、曲艺,还是杂文,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浓浓的幽默气息,闪烁着强烈的幽默光芒.其独特的幽默风格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蕴涵辛酸的幽默;饱含同情的幽默;婉而多讽的幽默.  相似文献   

8.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戏剧文学是戏剧演出的基础。比起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来,戏剧文学是一种最讲究集中、最讲究效果而且最富有独特个性的文学形式。因此,从事戏剧创作的人就不能不格外注意戏剧技巧,不能不格外注意并照顾到它的独特的个性。基于上述认识,本文着重就郭沫若历史剧中几种常用的艺术手法及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60年代中国文学已经有了许多文学史约定俗成的定论。但是,回到了历史本身的情境,这一段文学更多不是条理清晰的对立或并立,也不是绝对的时间分界和空间独立,而是文学与社会场、政治场、经济场构成了多重交叉的运动和互动的“场效应”。这是一个过渡时代的特殊文学史,它有自己文学独特结构系统和生成走向文学精神在失落和高扬之间;文学主体在挑战中获得鲜明的艺术个性;文学世界在矛盾中呈现历史的真实;文学史在主体的重塑和历史记忆的叠加中形成了新的格局,从而也就有了文学史意义的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10.
《狂人日记》无论是在思想内涵、人物形象方面,还是在文体样式、艺术形式方面,皆已突破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模式,是一部具有鲜明现代主义特征的作品。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鲁迅无庸置疑地成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二是中国现代小说一开始就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处在同一起点上,具有了现代主义文学所具有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先秦楚歌记载于诸子散文、史传著作或传说故事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模式.一方面,楚歌的创作者与演唱者是同一的,并且有特定的叙事背景;另一方面,诗歌和叙事又是相互说明和印证的.它自然地表达出作者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情感,塑造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并且古琴的音乐个性与楚歌的文学情调有着特殊的艺术关系.先秦楚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文学模式影响了后世诗词与小说等叙事作品紧密相联的中国文学独特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上世纪"新文学"兴起以来,今人写的古体诗词就被逐渐排挤在文学殿堂之外了。这既是文学观念上的认同问题,也与古体诗词的创作现状不无关系。要改变古体诗词这种受冷落的命运,关键是古体诗词要能证明自己也能像当今流行的其他文学样式包括新诗一样,用今天的语言,表现现实生活,展现时代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活力与魅力。而蔡世平的词,提供了一个词体复活的成功样本。其词用当今鲜活的语言,表现现实生活,展现时代精神,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发挥出词体特有的活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13.
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幽默艺术,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宝库。他的作品无论是诗歌、小说、剧本、曲艺,还是杂文,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浓浓的幽默气息,闪烁着强烈的幽默光芒。其独特的幽默风格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蕴涵辛酸的幽默;饱含同情的幽默;婉而多讽的幽默。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的女词人,她的词具有鲜明生动的审美意象,这是她创造性的艺术想象活动的表现,也是她心灵的意蕴的体现。审美意象是对审美对象的完整把握。我们探讨李清照词的审美意象,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她的审美心理和她的作品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5.
<正> 谌容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有才华的女作家之一。她以中篇小说创作见长。两年多来,她就先后发表了《永远是春天》、《人到中年》、《白雪》、《赞歌》、《真真假假》等五部中篇。本文拟就谌容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谈些看法。一凝聚着人物的血、肉、情——个性美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在整个感性世界里,人是最高级的存在物;所以人的性格是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上最高的美。”(《美学论文选》41—42页)谌容的中篇小说之所以具有撼人的艺术力量,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的作品总是着眼于写人的命运,人的复杂感情,人的独特鲜明的性格,人的丰富优美的内心世界——一句话,由于她的作品凝聚着人物的血、肉、情,充溢着鲜明的个性美。  相似文献   

16.
香港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近代香港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彼此融合的产物;现代香港新文学和中国内地的文学连成一片,并不具有鲜明的本上特色;1949年以后的当代香港文学则逐渐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在纷繁驳杂的发展中形成本身的个性与特色。它既有别于大陆的文学,又有别于台湾的文学,也有别于海外华文文学。它所起到的汇集、融合、沟通、桥梁的作用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香港文学是中国文学大河中的一条支脉,它的本土性与海外华文文学的“本土性”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相似文献   

17.
新疆是一个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大省(区),它的文学具有全国不多见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和多语种的典型意义。编写出一部新疆当代多民族的文学史,为新疆这片辽阔的疆域填上鲜明的文学色彩,也就为弥补以往中国当代文学史整体性的缺失、为最后描绘完整的一幅中国文学大地图作出贡献了。  相似文献   

18.
秦嘉、徐淑的诗歌既渊源于秦风,又超越秦风,融合了文人的才学灵感和不同地域文化精神而展示出崭新的精神创造,其创作上的成功标志着汉代陇右地区文化的长足进步.秦嘉、徐淑夫妇对书信体文学具有开拓之功,徐淑《答秦嘉诗》是楚风、秦韵相融合的艺术结晶,并对文人五言诗创作具有推动之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回族文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当代回族文学由于其复杂的文化成因,呈现出鲜明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与文学题材的丰富性;艺术蕴涵的苍凉美与人物形象的崇高美;文学色彩的民族性与独特的宗教性;文本内容的地域性与艺术形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20.
佛教艺术具有一般宗教文化鲜明的神学实质,但其本身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却无以脱离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强烈制约。龙门石窟缤纷多彩的宗教造像无疑为我们研究相应阶段的社会文化生活状况提供了崭新的文物素材,下面就有关问题,作些考察分析。 一 在龙门石窟琳琅满目的宗教艺术雕刻中,最能直接反映当时世俗社会生活情节的,应属那些比比皆是连缀于佛像侧旁而富有生动艺术个性的供养人造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