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春兰 《东岳论丛》2008,29(3):177-179
《婚姻法》第38条对探望权法律制度的规定,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一大进步。该规定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父或母探望子女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强调了对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的保护,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监护制度;同时为我国司法实践中正确处理和解决离婚纠纷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对家庭的安宁、社会和谐、稳定和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影响。但是该规定在立法上仍有一些瑕疵,使得探望权的性质、权利主体的范围、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探望权中止的事由、法院如何强制执行等规定的不够明确,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的困惑,削弱了其法律价值及社会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试论探望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望权是新修改的婚姻法增设的一项内容,本文分析了我国婚姻法设立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动 因,介绍了婚姻法对探望权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婚姻法上探望权制度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人庆 《理论界》2004,1(2):72-73
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探望权的规定,从而在我国首次规定了探望权制度。本文从我国立法对探望权的规定引出,着重对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加以评价,提出在探望权制度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4.
浅析探望权的强制执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望权是亲权的具体内容 ,是非抚养一方的法定权利 ,现实生活中探望权仍然很难真正实现 ,应完善立法 ,解决探望权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5.
探望权又称探视权,该项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这一制度为处理离婚后父母探望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各国立法和法理所接受。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婚姻法进行了修改,吸收了英美法系的探望权制度,弥补了我国婚姻法中探望权制度的缺陷。确立探望权制度符合世界婚姻家庭制度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但随着《婚姻法(修正案)》在实践中的应用,探望权制度中的一些规定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6.
修改后的《婚姻法》确立探视权制度 ,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但其中一些规定存在的缺陷在实践应用中逐渐显示了出来 ,有待完善。首先 ,探望权的主体范围界定不很科学 ,其权利义务主体应包括子女、不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的近亲属。而未成年子女和被委托的近亲属亦应有协助行使探望的义务。限制行为能力的未成年子女应对探望协议内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法律应明确规定中止探望的事由。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养由于程序上的不公正而备受争议,废除已势在必行。但如何解决劳教制度的替代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立法上可将劳动教养定位于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之外的一种司法性教育矫正措施,建立统一的违法行为矫治机构。从合宪性和司法性两个方面出发,在实体方面,引入劳动服务、强制医疗处遇、禁止令等非监禁性措施,依照客观侵害结果与主观危险程度的差异,区分适用;在程序方面,建立特别的起诉、审判和司法监督制度,实现劳教替代制度的司法化。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的法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的价值系统和规范文化 ,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这具体表现为在立法活动中 ,道德不仅为所立之法提供一种内在的价值基础 ,而且通过对法律进行道德评价的方式实行对立法活动的导向 ;在司法活动中 ,道德作为司法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素质对于法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公民是否守法直接关系法治目标的实现 ,而这又取决于公民是否将守法作为自身应尽的道德义务。科学地把握道德在法治建设中的这一系列价值 ,对于我们认识和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是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具体措施。从民事、刑事、行政、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五种案件类型,可分析我国环境立法历程、法律适用情况、环境司法专业化等问题;从保护对象不同分为整体性领域和重点性领域,可分析我国环境司法保护成果、环境保护意识、新兴领域法治等问题。典型案例具有展示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民主立法、增强立法科学性,倡导全民守法、实现守法有序,传播中国话语、提升国际影响力等价值。完善典型案例在环境法治中的运用路径,应通过及时向指导性案例转化统一法律适用,充分总结立法经验促进环境法律体系完善,深化审判实务研究助力法学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司法》规定了股东的知情权,但实操中仍然存在难题.股东知情权应兼顾公司营利性、安全性与股东知情权之间的平衡.我国应结合国内外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股东知情权的行使边界、行使要件、行使程序和司法救济进行重新构建,并对国外的检查人选任制度进行选择性的借鉴,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股东制度,为股东知情权的行使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