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喜品“山野妙龄女郎”之作──评张锡禄文集《南诏与白族文化》木基元1956年5月24日,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教授在《光明日报·史学专刊》上撰文《介绍一篇待字闺中的稿件》,介绍了彝族青年学者刘尧汉历经十年实地调查研究之专稿:《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之一例──...  相似文献   

2.
作为云南地方史、民族史的奠基者 ,方国瑜先生在诸多学术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本文以对方先生南诏大理史研究成果的研读为基础 ,从南诏大理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历史地理问题、若干重要论述、方国瑜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与方法论意义四个方面 ,对方国瑜先生在南诏大理史研究中所作出的贡献给予述评。  相似文献   

3.
喜洲是云南西部的一个白族山镇,是一个令人震憾的地方,是文化丰富、内涵深刻的一部大书。民居建筑群的耀眼光辉,既是喜洲的象征,也是喜洲白族文化的灵魂,是建筑文化的珍品。具有儒商特色的喜洲商帮,富甲三迤,敬业与诚信是喜洲商帮的两大基点。喜洲还是一个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的好地方,是大理和白族地区的人才库。喜洲这部神秘的大书,值得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4.
南诏王国历时悠长,辖制地域广大,是唐代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南诏史是中国古代史、云南古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人为着当时治理西南的需要,对南诏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就作过记述和考察,写过不少专论。历五代至宋朝,两《唐书》、《资治通鉴》等历史名著列专题加以研究。此后历朝都有一些研究。从清初到  相似文献   

5.
从张胜温画《梵像卷》看南诏大理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张胜温画《梵像卷》作了进一步的考察和分析,探讨了南诏佛教的传入路线和南诏大理佛教的构成等问题。作者认为,佛教传人南诏有三条主要路线,即传自中土、传自印度和传自西藏,南诏大理佛教是由阿叱力教、禅宗和华严宗三个教派构成的。  相似文献   

6.
乌蛮黑爨在巍山垅屿图山崛起,唐支持南诏统一六诏,建立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唐册封南诏为云南王,南诏建都大厘城,南诏强大,在文化上有它的渊缘背景。我们研究南诏文化不能离开古滇文化和爨文化,必须从这个历史实际出发,才能找到南诏文化的根。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上论述南诏《德化碑》与滇、爨文化的渊缘关系。一、滇、爨、南诏夷汉文化渊缘在庄礄入滇和汉朝开发西南夷地区之前,本地区还没有汉民族居住,如史籍上所称的“南中昔盖夷越之地,滇濮、勾町、夜郎、帯唐侯王国以什数。编发左衽,随蓄迁徙,莫能相雄长。”后经庄礄入滇和汉…  相似文献   

7.
《南诏德化碑》碑文,据有关文献的记载以及后人的研究考释,都说是郑回即郑蛮利所撰,从来不是一个存在着争论的问题。几年前,王叔武同志发表《<南诏德化碑>作者考》一文,考证了该碑碑文的真正作者应为王蛮盛,而不是有关文献记载中所称说的郑回。这篇提出了新义的考证文章的作者(以下简称作者)认为:自元郭松年在其所著《大理行记》中说《南诏德化碑》是“郑回制文”以来,迄今近七百年间,不少治古金石学的专家,  相似文献   

8.
《南诏奉圣乐》的象征意义及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芬 《学术探索》2009,(1):103-106
《南诏奉圣乐》是唐贞元年间南诏国王异牟寻进献给唐王朝的一出乐舞剧。乐舞剧中包含了许多象征符号。这些象征符号是现实生活中南诏“供奉唐朝”、“誓为汉臣”、“永不离贰”的心愿表达。《南诏奉圣乐》的进京演出,和当时南诏归唐的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因此,对《南诏奉圣乐》的历史背景和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象征的解读是正确理解《南诏奉圣乐》深层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电影《五朵金花》在"庆祝建国10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中播映后,金花形象深入人心并风靡大江南北。厚重多元的白族文化和秀丽迷人的大理风光从此蜚声国内国际,金花成为人们了解大理、洞悉白族文化极具象征意义的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她与白族文化体系中的各符号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共同架构出整体的民族文化形象,成为大理白族文化传播的宝典,完美地实现了白族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明代白族学者杨士云的天文学成就李晓岑杨士云,号弘山,大理喜洲人,白族。生于成化丁酉年(公元1477年),卒于嘉靖甲寅年(公元1554年),享年78岁。曾中解元和进士,选为翰林庶吉士,任工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等职,后来称病辞官回乡,“朝不问夕,闭户读书...  相似文献   

11.
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两个具有承续性的地方政权,它们坚定地认同唐宋王朝的历史文化。其中,历史认同是指南诏大理国对中原王朝形成的关于血缘、地理和治统观念的认可与接受;文化认同是指它们对源于汉地的有关心理、制度和道统认识的赞同和悦纳。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仿唐性、开放性和多元与多源性是南诏文化的主要特征。仿唐性是南诏各族人民在接受唐文化影响时表现出来的强烈的趋同意识,即向优势文化靠拢的强烈愿望,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开放性表现在南诏统治者主动积极推行开放政策,对外来文化表示了极大的宽容,兼收并蓄,搜罗人才。多元与多源表现为南诏文化在纵向上的多源继承,横向上的多元结构,广泛吸收和包溶了各种文化成分,形成了一种文化在发展上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3.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历史文化名城大理,活跃着一位白族农民画家——杨文选。 杨文选1939年生于大理城北面蝴蝶泉附近的周城镇,幼时就读于本镇小学,毕业后进大理喜洲五台中学,中途辍学,躬耕于田野。他曾随父亲专研国医,在乡间行医多年。  相似文献   

14.
南诏大理国是云南民族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一方面由于唐宋王朝中央错误的治滇政策导致了南诏大理国与中央王朝长达5个世纪的分立割据:另一方面南诏大理国又实现了云南的地区性初级统一,为元代更高层次的全国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侯冲 《学术探索》2004,(4):88-91
作者以新近刊布的大理明代碑刻文献为主要依据 ,对《南诏通纪》一书的作者、卷数、影响以及对该书的评价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论神会大师像:梵像与政治在南诏大理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康奈尔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副教授约翰·马可瑞应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邀请,于今年1月前来进行学术交流。本文是他研究南诏大理国佛教的一篇论文。文章对张胜温画《梵像卷》中的神会大师像的来历、图卷的特征、禅宗列祖谱系、画像所传神会性格与现代学术研究以及云南资料在中世纪中国佛教研究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其中不乏精湛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献中,有三处记载了公元8世纪时地处祖国大西南的南诏与吐蕃的关系熏可以和汉文史籍相印证。本文依据敦煌文献对这三处记载作了记述。  相似文献   

18.
寻传蛮源于氐羌民族,属乌蛮种类;唐时为南诏所统,居于南诏国境之西,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上游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一带,与氐羌民族的裸形蛮和百越民族的金齿关系紧密.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过着狩猎的游猎生活,尚处于缓慢发展的原始社会.由于记载寻传蛮的文献不多,从人类学的视阈来检视南诏时期寻传蛮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对乌蛮史的研究提供民族学资料解读方面的范式,而且也可以推进南诏国史研究的新向度.  相似文献   

19.
南诏国法制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诏的史料和法史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南诏国的行政和军事法制、刑法、民法、经济法、司法制度加以系统的考察,以期加深对南诏法律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三、郭松年说《南诏德化碑》是“郑回制文”并非“误说” 从“蛮盛家世汉臣”到“改委清平,用兼耳目,……”这一整段碑文来看,毫无疑问,这是碑文作者蛮盛对其家世的自述。但是,这段碑文所述的家世,并不是王蛮盛的自述其家世,而是蛮盛即蛮利亦即郑回的自述其家世。其所以不是王蛮盛对其家世的自述,我们在上文第一个论题里已逐句逐处提出质疑,并作了应有的考辩;现在,我们对其所以是蛮盛即蛮利亦即郑回的自述其家世,作如下的考释,以证明郭松年在其《大理行记》中说《南诏德化碑》是“郑回制文”并不是一个“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