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本文把语境分语言语境、非语言语境和认知语境,探讨了在其制约下言外之力的等效翻译策略,重点分析了当一段话语的言外之力在英汉语中具有不同的语用蕴涵时,如何采用多种补偿手法,在译文中忠实地再现原文的言外之力。  相似文献   

3.
物体 (含物、事、人 )和自我之间存在动力关系 ,构成力量场。言语之外存在力 ,行为是一种力 ,力是改变物体和自我的状态的原因 ,言外行为、言后行为和言前行为构成言外之力。对言外之力的定性离不开推理和语境。  相似文献   

4.
称谓是社会学以及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包括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亲属称谓的翻译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社交称谓翻译研究相对缺乏。社交称谓能够体现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类称谓语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笔者认为可以广泛运用语用学、文化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红楼梦》称谓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红楼梦》称谓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侧重分析言外之力在话语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文章的话 语语篇采用了曹禺的《日出》,说明言外之力可以通过感情意义、语境信息和句法结构来表达。同时,在戏剧当中言外之力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并加速戏剧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翻译可视为一种言语行为,从此意义上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传递表述性言语行为外,更重要的是传达施为性言语行为,以便在译文中产生相应的成事性言语行为。文中从文学翻译中的人物话语转换以及语篇言外结构传译两个典型的方面出发,通过对翻译成品的分析,概括出有利于传达言外之力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语用等效的角度探讨了英汉翻译的转换问题。分析了语用等效的涵义,指出语用等效为原作和译作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达到的等值效果,而该效果的取得在于翻译过程中对译语读者对象的重视,语用意义的转换以及言外之力的传达。  相似文献   

8.
谈及言语行为,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言外行为即施事行为,而言内行为在言外之力实现中的重要性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并由此论及了言内行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共时和历时的双重视角下,汉语流行语"给力"有三种语法功能:单独充当谓语,充当偏正短语的修饰语,加宾语构成支配式;在这个基础上,对流行语"给力"的翻译策略的恰当选择能使外国友人更充分地理解该词语的意义,而对于缺乏理论依据的汉语流行语翻译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庞德将语言能量作为翻译的本体,消解了文本意义一成不变的定势;称\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化与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新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翻译被理解为语言转换的纯技术性操作,与价值判断无涉.然而细读翻译史会发现语言转换的表面性客观中立形象掩盖了翻译发起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动机.况且,语言本身也不是工具那样简单,也有历史性和意识形态因素;文学翻译是文化资本流通的重要渠道,文化资本的流向和途径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学的优劣问题,更是一个选择权力问题,因而翻译也是建构话语权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从而进入了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中心,有力助推了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转向。五四时期《资本论》传播力建构的成功,得益于五四精英多元互补的翻译赞助策略。通过赞助推出简明的阐释性文本强化《资本论》学理的易解性,在《新青年》等报刊刊文介绍、评论与节译强化传播广度,筹划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社团的译介与研究活动、演讲、授课及与进步力量积极互动强化传播深度和力度,五四精英有力赞助了《资本论》的中国传播。五四时期《资本论》传播力建构的翻译赞助之道对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国际传播力建构极具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位翻译理论家《苍蝇王》译文选段的评论与改译说明,认为翻译理论对翻译只起导向作用,并不能帮助译者解决翻译中的具体问题,甚至翻译理论并不一定能使翻译理论家识别译文的优劣。拿出好译作,重要的在于译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根底与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一位翻译理论家《苍蝇王》译文选段的评论与改译说明 ,认为翻译理论对翻译只起导向作用 ,并不能帮助译者解决翻译中的具体问题 ,甚至翻译理论并不一定能使翻译理论家识别译文的优劣。拿出好译作 ,重要的在于译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根底与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5.
功能主义目的论指出翻译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翻译的目的影响翻译文本的取舍,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标准的制定。本文通过考察我国几个历史阶段的翻译思想,来探讨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翻译目的是如何指导翻译实践活动的。  相似文献   

16.
刻意追求“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的“零度”翻译,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借用哲学上的“零度”概念,在从原作者的思维到译文读者的接受这一复杂的过程中,信息损耗是在所难免的。基于钱钟书的“翻译距离说”和“后学”学者赛义德的“理论旅行”概念,本文从微观、宏观的维度分析了翻译过程所要跨越的距离,研究发现,距离造成译文对原文不可避免的偏离,只要这种偏离可以满足更高一级的要求,就可以被视作合理的偏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语言学家感兴趣的言语行为理论中“以言行事”的行为用意,即语用学上的“言外之力”。指出言外之力的语用翻译应充分考虑语境采取适当的方法,表达原文的语用用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电影字幕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影的大众娱乐特性决定了字幕翻译应以目的语观众的接受力为导向,准确地传递包括人物及相关文化信息在内的源信息。以美国梦工厂出品的电影《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为个案进行研究,揭示字幕翻译中的交际翻译特性。  相似文献   

19.
商标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商标的翻译也不同于常规语言的翻译。功能翻译理论对商标名称的翻译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为了说服接受者产生并实施购买行动,商标翻译宜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途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是翻译教学中培养翻译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的培养应从认知跨文化差异的客观性入手,探讨如何通过认知生存环境差异、认知思维习惯的差异、认知宗教背景差异和认知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差异入手来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