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抚州古代文学萌芽、发展于唐代以前,繁荣于宋代,元明清续其脉,绵延不绝。它既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又具时代特征。宋代,抚州词与古文在数量与质量上都领先于全国;元代,继宋文脉,既有文坛宗主虞集,也有程钜夫等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明代,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戏剧文学独领风骚,影响深远;清代,以桐城派作家群耀眼于文坛,享誉后世。抚州古代文学,丰富多彩,亮点纷呈,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文学意象批评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在不同文体批评中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诗歌批评、散文批评、词学批评、戏曲批评、小说批评的渐次运用中;二是在集中运用方面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钟嵘、张说、皇甫、司空图、张舜民、蔡、敖陶孙、《竹林诗评》作者、王世贞、朱权、毛宗岗、牟愿相、陈衍、金圣叹等人作品中。上述两方面,从不同侧面映现出了我国古代文学意象批评的发展及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品体文学之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品体文学风格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司空图、马荣祖、许奉恩、郭麐、杨夔生、顾翰等人的阐说中.二是品体文学创作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马荣祖、袁枚、魏谦升、江顺诒等人的阐说中.这两个维面共同构建起传统品体文学之论的主体骨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文学比较批评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在不同文体中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诗歌批评、散文批评、词学批评、戏曲批评、小说批评的渐次运用中;二是在集中运用方面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钟嵘、张戒、王世贞、吕天成、祁彪佳、陈廷焯、金圣叹等人手里.上述两方面,从不同侧面映现出了我国古代文学比较批评的发展及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中文系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参阅教材,影响深远。该教材在"作者简介"、"解题"和"注释"中涉及政区名时很多地方仍然使用旧称,目前使用的2002年版仅中编第二册就有141处之多,涉及97个政区名。教材应体现时代性,对其进行勘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纪事本末体例有叙事完整明快的优势。《山西历代纪事本末》一书,突破近现代以来章节体风行的局面,依据山西区域特点,吸收各体所长,加以协调、变通、改进,使古老的本末体焕发青春,成为一部相当成功的新型地方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是一大贡献。如能增加大事年表及相应的地图,则会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诗歌源流批评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在零散运用方面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对诗体、诗风、诗法、诗意及诗歌历史发展源流叙论等方面;二是在集中地运用方面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钟嵘、张为、吕本中、方回、许学夷、叶燮等人的承继线索中。上述两方面,从不同侧面映现出了我国古代诗歌源流批评的发展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8.
宋代著名学者刘子的《汴京纪事》组诗,不仅是记录靖康之变的诗史,也有他青春年华的美好时光和特殊记忆。刘子诗歌中的回忆充满了复杂性、矛盾性和多层次、多侧面内涵。通过《汴京纪事》组诗的文学叙事与想像,刘子不仅表达了对于故都繁华的历史追思与文化记忆,也努力重建着他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一直作为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课的主要教材,为各地高校所广泛使用。但同任何一部典籍注释的书都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一样,该书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缺失。本文就其中编第一、二册作品注释,提出三十余条修正意见,供编注者、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古代诗话的承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诗话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大系统中:一是“论诗及事”诗话之体的承传;二是“论诗及辞”诗话之体的承传。诗话体制的承传,从内在影响着我国古代诗话发展的走向,决定着古代诗话多方面价值的展开。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完成《史记》以后,一再自称“述往事,思来者”。这既是其说明著史目的之言,更是对毕生治史反思之语,简洁的语言中寓含深刻的思想。根据《史记》的内容,可以从历史认识、以史为鉴的思想、考察历史的方法及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体察司马迁对前人的继承与超越,理解其“述往事,思来者”之义,把握《史记》的思想价值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岳岭  张爱华 《南都学坛》2005,25(1):18-22
近20年,史学界对秦汉妇女史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主要集中在对秦汉妇女的婚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地位、政治参与、文化生活和精神风貌等方面,无论是研究课题还是研究方法都有所拓展。总结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对秦汉妇女史的研究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魏晋文学自觉论”的迷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上流行已久的"魏晋文学自觉论",其理论支撑不外乎"纯文学"、"人的觉醒"以及"审美"等概念,而这些概念无一例外都是西方现代性的产物。魏晋六朝时期不可能产生这些现代性的观念。用现代性支撑起来的"魏晋文学自觉论",不过是一个虚构,一个自觉不自觉使用西方观念改造中国传统的伪命题,它本身是经不起学理的检验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典散文政教之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政教功用论的承传,二是政教审美原则论的承传.在第一个维面,其承传的内容主要囤绕教化、体道、明理、有补于世等论题加以阐说.在第二个维面,其承传的内容主要围绕微婉合度、中和之美、温柔敦厚等论题展开论说.上述两个维面,相互发生、相互共构、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出了我国古典散文政教之论的骨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典词学用事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肯定与主张词作用事之论的承衍,二是词作用事要求之论的承衍。其中,第二个维面又包括两条分支线索:一是要求词作用事自然妥贴圆融之论的承衍;二是要求词作用事灵活、事为意用之论的承衍。这几条线索从主体上展开了词学用事论的空间,将古典词学用事论的内涵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典词源“诗余”论的承传,大致有三条:一是从总体上阐说词源于诗体的承传,二是分论词源于风骚之体的承传,三是分论词源于唐人近体诗的承传。上述传承,从不同视点上展开了词导源于诗体之论,共同构出古典词源“诗余”论的主体论说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诗话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大线索中:一、在单部诗话之体上,有"论诗及事"和"论诗及辞"之体的承传;二、在诗话汇编之体上,有分门类编之体和据人而编之体的承传.诗话体制的承传,从内在影响着我国古代诗话发展的走向,决定着古代诗话多方面价值的展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词学“格”范畴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格”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格”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格”最早在北宋中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至清代,成为人们品评词人词作的主要审美范畴;在第二个维面,古典词学对“格”的阐说集中在清代,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从创作主体人品才性学力角度探讨词格,从诗词体制上立论格调之别,对词格审美特征与要求予以论说,并对词格创造予以考察。上述两个维面,将“格”作为古典词学审美范畴的内涵充分展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世家与女性文学是明清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其一,文学世家孕育了女性作家.其二,文学世家间的联姻更进一步成就了女性文学.这些也是文学世家区别于文学流派而明显具有家族文化的特征之所在.其三,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是文学世家与女性文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表现为文学创作和理论关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