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文  高小强 《宁夏社会科学》2010,(1):98-101,112
北宋王朝自建立起,国家一直处于不安全状态。与周边政权的关系中,和西夏的关系是最为复杂的,困扰北宋民族政策制定的当首推西夏。概要来说,西夏对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只能与河湟吐蕃政权结盟共抗西夏;北宋将招、买马的地点愈来愈倾向于河湟蕃族区域;为消除边患、经制西夏,对河湟吐蕃实施经略是大势所趋;西夏政权对北宋的威胁和河湟蕃族政权对北宋的严重依赖,使北宋“联蕃制夏”政策制定有一定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西夏和宋、辽、金四个政权共同存在于我国的中世纪后期.西夏主国的前期与北宋有着密切的关系:处于奴隶制上升阶段的西夏与北宋基本上以战争为两国关系的主旋律.令人注目的是自神宗  相似文献   

3.
李元昊是西夏的开国皇帝,他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在众多民族政权割据的复杂政治、军事形势下,善于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吸收先进的经济文化,实现了西夏政权的独立和确立了西夏的封建制,使原来地处边陲落后的党项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他们对西北地区的统一和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在中国多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考察李元昊在西夏建立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从推动本民族历史发展来讲,还不失为党项族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4.
关于西夏政权的性质问题,史学界在认识上出现了几种观点,有的人认为西夏是“地方割据政权”;有的人认为西夏是“民族政权”;有的人认为汉民族可以建立王朝,党项族也可以建立王朝。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党项族早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早已归附了代表当时中华民族的大多数的汉民族政权,并纳入了当时统一的版图。北宋中期,李元昊煽动党项族勾结契丹,从北宋王朝分裂出去,背离中华民族大家庭,另建西夏政权。用巧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西夏政权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分裂叛乱集团。要弄清楚西夏政权的性质,必须客观地去追溯党项族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5.
公元十至十二世纪期间,我国北方的两个重要民族——契丹与党项,以及它们先后建立的两个政权——辽、夏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密切程度如何?对两个民族两个政权有何影响?产生这种密切关系及数次关系破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需要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西夏与辽的关系是从西夏政权的创建人之一李继迁时开始的,西夏政权的前身原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到李继迁时,为了建立独立的政权,寻求辽政权的支持,遂于986年二月叛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北方民族政权西夏党项社会婚姻制度的一些特征.西夏婚姻中姑舅表婚盛行;西夏婚姻制度所反映的女性地位较高,妇女有一定的主婚权,寡妇和战争中被俘者的妻子有改嫁权,西夏婚姻中的妻妾没有中原地区尊卑严格,嫡庶之间的差别也没有中原地区大,地位低下的妇女在西夏的待遇要好一些;西夏婚姻中有对非婚性行为和非婚生子女的相对宽容的特征;西夏婚姻中有女嫁不从夫姓和女子以身先荐国师的现象;西夏婚姻中的择偶标准有其自身的特征,如"姿容"固然是择偶的主要标准,但是妇人内在的美、对丈夫的忠贞更为重要,西夏婚姻观念中对于经济因素也很重视.  相似文献   

7.
试论西夏的文化教育李雯西夏民族,即党项羌族,早在7世纪时,就与中原汉文化发生了密切的联系。11世纪初,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仿照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而且以今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封建割据地方政权──西夏,先后与宋、辽和金抗衡200年。在此期间,产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夏的书籍及制作技艺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书籍业的发达与否,又为一个民族或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西夏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党项羌族所建立的封建割据政权。它从公元1038年正式建立到公元1227年为蒙古所灭,共计存在了190年,曾先后与宋、辽和宋、金鼎足而立。西夏在其存在的近两个世纪里,曾致力于发展自己的书籍事业,引进、翻译。编纂出版了大量书籍,尤其是西夏文书籍,从而丰富了我国多民族文化宝库。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由干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缺乏,人们对于西夏的书籍业很难窥其全貌;许多书籍史和印刷史著作中,几乎没…  相似文献   

9.
一、政治史、政治制度、法律及综合方面试论西夏政权的性质(孙家华)江西社会科学,1990.3论西夏的后族政治(白滨)民族研究,1990.1.2宋夏景德和约述论(顾吉辰)宁夏社会科学,19902略论党项拓拔部在陕北的割剧(王天顺)宁夏社会学科,19906西夏宫制述略(王绍坤)宁夏文史,第九辑,1991谈西夏蕃官(刘兴全)宁夏大学学报,19911西夏谥法初探(顾吉辰)固原师专学报,19923西夏“称臣请封”析──兼论西夏政权的性质(朱筱新)西北第M民族学院学报,1992.4试论西夏的历史分期——兼谈西夏立国方针的转变(李蔚)甘肃社会科学,19…  相似文献   

10.
宋夏战争中的秦州吐蕃刘建丽秦州天水郡,“本秦初封之地,在渭之间,诸羌杂处”①。自秦汉以来,历属各政权管辖。唐武德初置都督府,天宝后陷于吐蕃,至宣宗时为内地。北宋立国后,为雄武军节度。西夏党项的崛起,使地处边睡的秦州地位日益重要,秦川便成为抗击西夏的前...  相似文献   

11.
西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在其立国的190年时间长期与宋、辽后又和金鼎足峙立,出于从政治、军事、经济发展等因素考虑自己的利益,西夏与周边国家建立了以榷场贸易为主,以和市贸易、贡使贸易和走私贸易为补充的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鲜明的历史特点,对这一时期各民族经济共同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的教育成就主要表现在发展儒学与推广“蕃书”两个方面。重视儒学是党项人为了吸纳各地贤才、培养高素质官员而采取的重要教育措施,创制和推行“蕃书”是西夏政权为适应河西走廊局部统一、创造党项民族自己的文明、追求政权独立的又一重要教育措施。河西走廊在儒学和“蕃书”两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明西夏时期的河西走廊并非是“龙荒沙漠”的“不毛之地”,同时也说明,宋夏时期甘肃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夏统治下的河西走廊。  相似文献   

13.
略论唃厮啰吐蕃政权与周边民族的联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厮吐着政权是11世纪初兴起于今青海、甘肃地区的政权。如果从明厮咕1032年起正式迁徙青唐(今青海西宁市),摆脱了一些部落大首领的控制而自立算起,至1104年北宋军队再次攻下青唐城为止,这个政权共存在了72年;如果从境厮晖12岁时(IOO年)即被河煌地区大首领迎立为赞普算起,则这个政权共存在了95年。在确厮晖政权存在的近百年时间里,它曾与北宋、西夏、甘州回悄、龟兹回销、于门政权(以后发展为喀喇汗王朝)等民族或政权发生过密切联系,并先后与回鸡、西夏、契丹等民族联姻,建立了联盟。这对购厮咕吐着政权的巩固,对发展与各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具有其多样性。多样性中带有规律性的基本类型可区分为较量型与归属型两大类。归属型民族问题基本限于国内,归属型政治实体是从属于中央政权的下级地方政权。较量型民族问题基本限于民族国家之间,其结局关系当事民族国家的兴衰或存亡。和平方式是解决归属型民族问题的基本手段,战争是解决较量型民族问题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5.
贸易与西夏侵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宋复交战敌对状态时期,西夏是战争的主要策源地,西夏的频繁入侵和扰边活动给来的边防造成很大的压力,宋神宗在元丰七年曾说“夏国自祖宗以来,为西方巨患历八十年,朝廷顿天下之力,竭四方财用以供馈钢,尚日夜惴惴然,惟恐其盗边也”①。故北宋虽然在元丰、绍圣、元符、崇宁和宣和年间亦发动大规模的制夏战争,但就战争的动机而言,主要是为了解除边患,是以政治利益为前提,即属政治性的,或者说是对西夏入侵的一种反动。那么西夏屡屡发动侵宋的动机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界已从许多方面作了探讨,有人认为西夏是为独立而战,或是…  相似文献   

16.
西夏灾荒史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夏王朝的旱、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了粗略的梳理,指出窖藏存粮、移民就食、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是西夏政权主要的防灾、赈灾措施。同时就西夏时期的自然灾害对西夏社会的影响及其相关问题作了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北宋御边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政府的御边政策有一定的阶段性 ,北宋初期重北边轻西鄙 ,到中期防御重心从北边移到西北 ,自熙宁变法后 ,又以攻为守兼制西夏。这种政策的不断变化与调整 ,主要受北宋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影响 ,也与周边邻国辽、西夏、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衰有密切关系。它是北宋、辽、西夏、吐蕃等势力相互消长和制衡的产物 ,也是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另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8.
论宋夏战争     
两宋时期民族矛盾激比,在同周边各族的交往中,宋与西夏的和战关系最为复杂。辽与北来订立“澶渊之盟”和金与南来订立“隆兴和约”后,都基本上维持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休战和平局面。惟独北来与西夏之间战争频仍,自公元982年李继迁反来至北宋灭亡、金占领宋陕西诸路、末夏脱离直接联系为止,在近150年的时间里,双方处在交战和敌对状态的时间约占四分之三以上。无庸讳言,宋与西夏的战争成了来复关系最重要的特征。战争是由进攻和防御两部分构成,缺一不可。因为入侵引起了防御,而有了防御才引起了战争。来夏战争若以进攻和防守这两种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依据传统的“五德终始说”和“三正”的理论,勾稽西夏文资料、汉文资料和文物考古资料,首次对西夏的“岁首”作了论证,认为西夏王朝建立后,确曾改易正朔,采用殷正,“以十二月为岁首”,这是受其在五德中的行序金德决定的。文章最后揭示了西夏“以十二月为岁首”的政治内涵,认为西夏此举是标榜以大唐王朝的土德为续统而属金统,意在显示与其他并立政权的对等性。  相似文献   

20.
论北宋对西夏的羁縻政策姚兆余酉更是党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党项族是我国西北地区一支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七世纪,党项族因不堪忍受吐蕃的欺压和掠夺,从今甘育川边界地区迁徙到静边(今甘肃庆阳县)等州。八世纪中期,在唐政府干预下,党项族再度迁徙到银州(今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