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化哲学萌芽于古代社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人本主义是文化哲学形成的标志;二十世纪初以后,文化哲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文化哲学逐步演变为世界哲学的主流。“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同西方现代文化哲学的斗争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中的儒学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是在前现代作为整体的儒家文化经历解体的历史,但在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中,儒学的价值仍然是一个不断受到关注的问题。现有的研究模式都未能恰当地应用于二十世纪的儒学论争。二十世纪造成有关儒学的论争的最强有力的根据,始终围绕在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与伦理秩序和人生理想的问题。儒家伦理所以在近代社会转型后仍每处于焦点话题的必然性,植根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道德性”与“现代性”的分裂,及对克服此种分裂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美国英语词汇和美国社会一样,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二十世纪中叶至本世纪初变幻莫测的美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使现代美国英语词汇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从“五四”到人民中国的建立,到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历了几次转型.转型的方向是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社会的转型带来了文学的转型.在文学的转型中都涉及到本土与外来两种文化类型、本文在“文化”这一视角下,描述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世纪末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世纪末文学”,是与“新时期文学”同义的.因为本文探讨的是文学从传统(含有“过去”之义)走向现代(含有“现时”之义)的过程.这就具有很强的时间性,而“世纪末”正好能体现“时间”这一意义.同时,从七十年代末期产生的文学恰好处在二十世纪最后二十余年,它实在是世纪末的文学,带有骚动与反思,焦虑与希望纠缠在一起的世纪末的情绪.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前后,个性自由与社会解放的主题苦苦地纠缠着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东方民族的几代作家。在中日现代小说的进程中,自我主题与社会主题互相消长,呈现着不同的演变形态。考察中日现代小说的主题走向,可以透视到这两个历史上有着密切关系而现实处境又完全不同的国家的文化和政治变异,并从中显示出两国知识分子的不同命运与价值观念。而对作为各自社会与文化新旧交替阶段的中日现代初期小说主题态势的考察,尤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真 《学术探索》2001,(6):64-66
文化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入了市场领域,文化正在形成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把文化局限在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领域,并没有认识到其经济方面的价值.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化成为产业的概念被许多人认可.文化从一种隐形的环境中开始向有形的形态突现,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己如喷薄日出,正在迅速的形成规模,成为现代产业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7.
<正> 鲁迅不仅是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与文艺的最早的认同者与引进者,而且离开这个大参照系,几乎不可能深刻准确地认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一、“西方最近思想”的认同与引进应该看到,和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思想一样,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各个流派,也是作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物而出现的,也是对同时代文学艺术发生了深刻影响的二十世纪世界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这种思潮不仅和同时代的社会主义思潮隔岸对峙,而且它们内部的各个流派之间也互不相容,如同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相互驳难一样。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演出了二十世纪前半期世界文化思想史舞台上波澜壮阔的一幕。  相似文献   

8.
从“人”之子的觉醒到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从追求恋爱自由到建立现代性爱观念,从批判男权文化到努力建构女性自己的话语方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现代女作家第一次以群体形象在平等的“人”的位置上言说女性心声,反映女性从“女”到“人”再到“女人”的发展过程,记录了女性成长的曲折的心路历程和沉重的前进步履。  相似文献   

9.
<正> 怎样看待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主潮,这是世界文学范围内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有人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看作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主潮,是世界文学的发展方向;有人却把它视为“反动的文化粪堆”,是世界文学的衰落;有人则认为二十世纪世界文学主潮应该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结合。究竟怎样认识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实际呢?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在文学发展史上,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学潮流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说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中国婚恋文学中出现了大量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并因其内在深层意蕴的不同而形成了各异的人物群落,构成了不同的人物谱系。其主体意识结构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每一谱系人物各自婚恋的悲喜结局,进而展露出国人内在灵魂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艰难历程,从中透视着道德理性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更迭演进。  相似文献   

11.
电子计算机是人类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在政府部门的广泛应用给国家公务员提供了有用的智力工具,因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而言,二十世纪是文化转型的世纪。几千年来存在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当中的架构日益消解,新“型”文化日益浮出水面。作为中国文化与文学在上个世纪中现代转型的急先锋,新诗在“转型”上的文化价值已是公论。然而这一价值绝  相似文献   

13.
动态研究是现代政治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它肇始于行为主义政治学。但是,动态研究并不等于行为主义研究,这正如现代政治学并不等于行为主义政治学一样。现代政治学是指二十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逐渐形成的政治科学。一般而言,自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政治学研究一直是处于它的传统时期。这里所谓传统,乃是指“制度形式、思想体系、正义理念、辩论风格等问题。”众所周知,传统政治研究最初是以伦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接着,在经历了以神学为基础和以法哲学为基础两大阶段之后,政治学最终成为一门具有完整逻辑体系的社会科学。二十世纪初,政治  相似文献   

14.
董金平 《江淮论坛》2007,(2):146-150
具有建构作用的话语塑造或规训了女性气质,即建构了女性的身体、思想和行为.话语的建构作用来源于时代的社会背景,也就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话语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介建构着女性的形象.不同时代话语代言的社会背景不同,所以造就不同时代的不同的女性气质.中国二十世纪以来女性气质的变迁主要包括:二十世纪中上叶——文化话语对女性气质的建构、建国以来至文革结束——政治话语对女性气质的建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话语对女性气质的建构三个不同时期不同话语下的女性气质.  相似文献   

15.
万比洛夫是二十世纪俄罗斯剧作家,契诃夫的继承者.他的戏剧小品<花与年>以极小的篇幅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反思的可能性,是一出现代人生活的悲喜剧.它在给我们敲响人类文化困境之警钟的同时,也为我们暗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本文首先由剧本入手,探讨现代人心灵僵化、情感失落、思维呆滞的时代和社会原因,接着把波塔普夫的觉醒放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大背景中去分析,指出他是迷途知返,重归自我并塑造新生活的现代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是二十世纪西方著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哲学家.弗洛姆一生著述甚多,且涉及面广,除心理学外,还有哲学、宗教、历史、社会、文化等领域.他的《逃避自由》一书曾被西方誉为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社会学、哲学、  相似文献   

17.
在专业社会工作传入中国一百周年之际,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与河北教育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了《社会工作学术文库》第一辑,将我国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学者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批著作重印出版,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套丛书包括言心哲《现代社会事业》、蒋旨昂《社会  相似文献   

18.
秦亚君 《南方论刊》2010,(8):63-64,77
现代新儒学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熊十力和冯友兰作为当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他们都立足时代特点,结合西方哲学,竭力挖掘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意义,并由此而建立了他们的哲学理论体系。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熊十力与冯友兰的哲学思想,挖掘新儒家思想的积极因素,促进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审视和新世纪的展望(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桂 《学术界》2002,(1):254-268
二十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 ,是与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相一致 ,亦即与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一致的 ,因而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一个现代意义的学科门类 ,中国哲学及其研究经历了从萌芽到成型再到成熟的艰难曲折的历程。其间 ,既有显著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 ,也有沉痛的政治教训和理论思维教训。在新世纪中 ,中国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其体系将逐渐完善 ,逐渐严谨 ,学科特点更加鲜明 ;中国哲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将进一步凸显 ;中国哲学的研究将更加世界化 ,世界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充分 ,在相互交流中 ,中国哲学的研究水准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文化现代化是二十世纪的世界潮流。今天认识传统文化,必须有一个思维视角的转换,从西方框架中跳出来,从我国的实际变化以及世界背景和格局的总特点出发,走文化民主的道路。我国文化最重大、最醒目的变化莫过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相结合,这一历史进步使中国社会跃入到现代社会,然而又形成我国文化运动中的怪圈:传统文化作为农业文明是与近代资本主义对立的,资本主义文明是对农业文明的一种历史否定,而马克思主义文明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弊病的否定。在中国,这两种质上不同的否定奇异地结合起来,形成历史的错位。承认历史的错位,变错位为正位,这便是我们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