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槟楠 《山西老年》2013,(11):55-55
心态好,永乐观, 笑度人生每一天。 常运动,勤锻炼, 生机蓬勃保康健。 遵规律,讲科学, 贵在劳逸巧结合。 多宽容,少怨恨, 豁达大度养身心。 不攀比,不赌气, 惜福知足常欢喜。  相似文献   

2.
《野草》出现的"大欢喜"概念,出自佛教,但被鲁迅改写其内涵。在"大欢喜"出现频率最高的《复仇(一)》中,鲁迅摒除了"大欢喜"包含的佛教具体义理,但认同其对生命本质的探寻,认为只有接近了生命的真相,才可能真正实现"欢喜";同时鲁迅认同佛教关于"大欢喜"追求的层次性和超越性,认为只有不断的超越,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欢喜。在鲁迅的精神世界中,"欢喜"成为确证生命和存在的方式,也是鲁迅追求精神独立中具有标识性的存在。鲁迅对佛教经典的改写,有其独创之处,同时也与晚清佛教复兴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3.
过去的小学     
傅国涌 《社区》2012,(32):48-49
商务印书馆1923年出版、1924年起风行全国的《新学制国语教科书》,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贴近他们的生活和心理,低年级每册前都有一页彩色印刷、非常精美的插图,里面也多配插图。如第一册第一课:“狗,大狗,小狗。”如第四十课:“猫欢喜,一只老鼠到嘴里。狗欢喜,两根骨头丢下地。鸡欢喜,三个小葱一把米。羊欢喜,四面都是青草地。人欢喜,五个朋友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在一天的工作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遇到欢喜或忧愁,这些情绪总会影响我们当下的心境。有时候你会发现,情绪往往呈现周期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时差。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掌握和利用情绪时差,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小宝 《社区》2012,(23):13-13
东吴弄珠客说:“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弄珠客的概括不算完整,至少还能补充一条:“生饕餮心者,吃客也。”这里说的饕餮就是指食指大动吃心不改.没有任何假借比喻的意思。只关乎食,无关乎色。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语文教学务求引导学生“读透”课文。即使是优秀教师“开沟弓院”特别有道,“环环相扣”布局谨严,开公开课学生大欢喜,观看大欢喜,执教者亦恰然自得,其实仍不过是引着学生在教师所理解的“义眼”里钻。这样做虽一时颇见些功效,然而学生仍不会读书,“教是为了不教”,仍是一句空话。笔者以为,传统教学的极强处也正是它的极弱处,本领越高强的教师越能把学生往课文上“套死”。而“套死”,正是传统教学的致命弱点。要不“套死”学生,就得在教学思想上变一变。课堂教学设计和手法也得相应的变~变。譬如,~堂阅读课就不能者是…  相似文献   

7.
造句要具体     
一次,为区别“喜欢”与“欢喜”的用法,小强同学就用这两个词语造句。欢喜——我今天很欢喜。喜欢——我喜欢家中的小花猫。王老师看见了,指着第一个句子问小强:“你今天为什么欢喜?”“因为妈妈给我买了一双新运动鞋,当时我欢喜得跳了起来。”“好,这才说明你是真的欢喜。我们继续讨论——你为什么喜欢小花猫?”“它会抓老鼠。还有,我每次回家,它都迎接我呢。”“那你又怎么样喜欢它?”“每次吃饭都要赏它一块鱼、肉什么的。”“好,现在你能把‘喜欢’这个句子重新说说吗?”“我家的小花猫不仅会抓老鼠,而且我每次回家,它还迎接我呢。我特…  相似文献   

8.
难得平常心     
近日,大学时期的同学搞了一次聚会。天南海北各分东西十载有余,人生感慨自然不少。有的成了颇有建树的专家教授,有的已是建功边疆指挥万马千军的军官,有的是成就商海的“弄潮儿”,也有岗位平凡默默奉献的国家公职人员,也有失意人生路的徘徊者……于是,本该是欢喜热闹的大团圆却因个别人心境失衡话不“投机”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方可曼便以夸张的姿态在她的脸上亲了一大口。这种亲昵的举止是不得夏小桃欢喜的。原本生分的一对人,如若不是因为陈思言,又怎会一下熟络得像好姐妹。  相似文献   

10.
《今日南国》2006,(19):54-55
同学聚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同学聚会了,您想去参加吗?如果您想去参加,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如果您不想去甚至根本就不去,又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读了李红婷教授和王永老师分别写的关于计算教学的文章,使我想到我最喜欢的两首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和儆喜就好》。“爱拼才会赢”体现了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特质与追求,而“欢喜就好”则体现了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和谐要素——“欢喜”。“欢喜”,就是喜欢,就是兴趣所至。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张纸片可以变成废纸扔在地上,被我们踩来踩去,也可以作画写字,更可以折成纸飞机,飞得很高很高,让我们仰望。一张纸片尚且有多种命运,更何况我们呢?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然而无论它怎样变化,永远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一生中也会有太多的成功与喜悦,确实令人欢喜,但同时也有一句话会告诫我们应当不沉溺于喜悦之中,应当继续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也许你尝试了不一定成功,如果没有尝试就永远不可能成功。  相似文献   

13.
“欢喜”一词出现于西汉至魏晋的汉译佛经中,在唐宋时进入禅宗语录;词语“喜欢”则产生于东汉;在元代二者均由“欣喜”义引申出了“喜爱”义。自明清至今,“欢喜”的数量锐减,濒于消亡,只在南方方言中有遗存;“喜欢”在当代的使用频率大增,成为全民通用的基本词。崇喜重序的民族文化心理导致人们优先选择“喜欢”,“欢喜”只能表达“欣喜”义,并且这一语义功能逐渐由“高兴”“快乐”等分担。在语言经济原则的作用下,“欢喜”濒于消亡。  相似文献   

14.
王沐 《今日南国》2014,(2):38-38
十年前,中国电影总票房11亿,十年后,这个数据猛增到217亿,成为文化领域最赚钱的行业。然而,实际上这十年,承载文化意义的电影日渐变成了一个唯票房论的产业——十年前热衷于海外得奖,如今关注谁创造新的票房纪录。2013年的中国电影,欢喜、忧愁、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7,(2):30-31
她们,是光彩照人的女明星,他们是坐拥亿万的富豪。当他们碰到一起,该有多少恩怨纠葛,初入豪门的女星往往沉醉在繁华富丽中,得意于抛洒千金的排场里,孰料,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以及富豪的移情别恋都成为女星的暗伤,嫁入豪门的个中滋味,只有她们自己知晓,一入豪门深似海,无奈几家欢喜几家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一 2004年,我等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但我并没有感到欢喜,因为我的第一志愿没被录取,胡乱报的第三志愿,倒意外地给我发来了EMS特快专递,这所师范大学所在的城市是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我思前想后不打算去报名,但又实在不想复读一年,父亲说,去吧,将来做老师也挺好的。  相似文献   

17.
读书对我来说是头等大事,从记事起我就与书有缘。母亲曾经说我,小时候就痴迷读书。躺着读书、坐着读书、站着读书,一书在手,万物皆可无。岁月久远,我不知道母亲所言可属实,但我现在是爱读书的,家中也唯有书多。《小窗幽记》中道:"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人何不以不知足一念加之书?"第一眼看到这段话就心生欢喜。  相似文献   

18.
黑夜的情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当暮色降临,我就开始偷偷欢喜起来。我会站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或者住处的窗边,看着夜晚的城市次第亮起斑斓灯火,觉得整个世界在这一刻都变得神秘、柔和和妩媚起来。  相似文献   

19.
初一那年暑假,父亲从古旧的柜子里翻了半天,找出两本水写字帖。他把其中一本楷书给我,留下行书那本。我翻开一看,那淡蓝色的纸上有红线标出的正楷字,很是欢喜。更让我欢喜的是爸爸说这种纸用水描写以后,写的地方会立刻变黑,然后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这一时节,当盛大的校园招聘会落下帷幕时,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头顶“复旦学子”的光环是一种荣誉,也意味着企业对我们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成为让企业满意的职业人,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