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实践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观点,是判断哲学流派党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列宁在与经验批判主义等主观唯心主义等理论的批判与争论中,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证了人——实践-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俄国的革命实践,从经济、文化环境的角度,论证了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决定、塑造作用,论证了实践的唯物主义基础以及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论,使人的实践与环境关系问题的论证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2.
理学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其中有客观唯心主义学说,有主观唯心主义学说,也有唯物主义学说。同样地,它也包括有神论和无种论。不可以笼统地说理学是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也不可以笼统地说理学是有神论或无神论。但是,如果我们不是从定义出发,而是从理学史的历史实际出发,我们将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理学家中周、程、张、朱等人的鬼神观,非常引人注目,他们似都否认有神  相似文献   

3.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现存《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传统看法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其它篇则出于后学者手笔。本文论述庄子的“道”,主要依据内篇,也参考其它篇。 关于庄子思想,哲学界有所探讨。有的学者认为,“庄子哲学性质基本上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但包含着客观唯心主义的因素”。我的浅见是,庄子思想基本上是客观唯心主义,其中既有若干朴素唯物主义的成分,也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伽森狄(1592——1655)是欧州近代哲学史上唯一不属于英国而属于欧州大陆的唯物经验论哲学家。他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是在反对宗教神学、尤其是反对笛卡尔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其内容极为广泛,在《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一书中,论及到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源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与谬误等认识论的主要问题;他的唯物主义经  相似文献   

5.
来稿不同意则鸣所说的凡主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就是“向唯物主义进攻”,“倒退到主观唯心主义那里去了”的观点。 作者说:用物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来取代以至否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这是不科学的。在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的科玄论战,是我国现代哲学史上一次具有深刻意义的思想斗争。关于这场斗争的背景材料及一般状况,近几年来学术界已有不少论著作了详尽的介绍。这里所要探讨的,是论战的性质问题。本文认为,这场论战在哲学上具有双重性质:一是自然科学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自由意志论的对立;一是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论(包括历史观上的心物二元论)的对立。  相似文献   

7.
目前展开的反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是一扬激烈的深刻的阶级斗争,是思想领域内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世界观是资产阶级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主义和唯我主义的世界观,在彻底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世界观的同时,进一步揭露主观唯心主义的老祖宗——贝克莱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乔治·贝克莱(1684-1753)是十八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反动唯心主义的代表,他为宗教与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公开宣布他的任务是:对唯物主义与无神论作坚决的斗争,要反对无神论就必须反对唯  相似文献   

8.
刘莘 《晋阳学刊》2006,(2):58-63
贝克莱从洛克出发,但却背离了洛克的方向。他在哲学基本立场上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不彻底的经验论者,而这一切又都以其基督教信仰主义为基础,他对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在他的哲学话语中,上帝始终是一个元叙事。由此出发,才能正确理解贝克莱哲学的基本性质及神学本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元气论的基本观点是以物质性的“气”为天地万物的本原和本质。在这种元气论学说的发展史上,张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主要功绩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丰富和发展了他以前的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传统,建立了比较完备、比较深刻的气一元论体系;二是以气一元论为武器,批判了道家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佛教的主观唯心主义,将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的斗争从“自在”的阶段提高到“自  相似文献   

10.
<正> 十七世纪培根开创的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在十八世纪发生了唯心主义的演变,出现了见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不可知论哲学。除了逻辑的原因,学术界一直把这种演变归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走向反动的哲学需  相似文献   

11.
按照我的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人类学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在这种唯物主义的视界中,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劳动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自由心证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的刑事诉讼制度,但在我国它至今仍被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而拒绝。实际上这是一种基于对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形而上学理解而产生的偏见。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较好地解决了证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证明过程的法律限制的矛盾,它既遵循了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赋予法官在判断和运用证据的理性思维活动中的充分主观自由;又适应了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把刑事证明过程纳入规范、文明的程序之中。消除成见,以真正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来研究和借鉴自由心证是加速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科学化的必须。  相似文献   

13.
王元骧 《学术研究》2012,(4):143-151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不同于直观的唯物主义,就在于它引入了实践的思想,突出了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在社会历史领域,人与现实的各种关系都是在实践过程形成的,作为审美关系的客体的美不是纯粹的自然属性,而只能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在意识领域,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文学就其性质来说也必然是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在人学本体观方面,人不是现成的而是生成的,文学是以人为对象和目的的,所以也只有把实在论维度和目的论维度统一起来才能对“文学本体论”作出科学的回答.这都需要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按照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探讨,这是直观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所根本无法理解的.  相似文献   

14.
按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论述,唯物主义有三种形态,这就是客体的唯物主义、直观的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从中可以看出,对事物、现实和感性即客观世界,从客体的形式去理解的唯物主义是客体的唯物主义,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从实践(或人的感性活动、主观方面)的形式去理解的唯物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显然,马克思对客体的唯物主义和直观的唯物主义是持反对态度的,他所主张的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客体的唯物主义主要指十七世纪英国霍布斯以后的唯物主义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对这种唯物主义,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作了卓越的分析和批判.他说:“唯物主义在它的第一个创始人培根那里,还在朴素的形式下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萌芽.物质带着诗意的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但是,“唯物主义在以后的发展中变得片面了”,“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物质是一切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庄子研究中关于庄子自然观的争论最为热闹,或以为是主观唯心主义,或以为是客观唯心主义,或以为是唯物主义。几乎可以说,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产生以前所可能出现的关于自然观的各种“帽子”庄子一人全都享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原始资料本身的含混与矛盾,研究者对材料的不同理解等等。但很重要的问题是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研究支点,或据《内篇》,或据《外篇》、《杂篇》;或以《内篇》为主,兼顾《外篇》、《杂篇》,  相似文献   

16.
一朱光潜先生对于他的美学思想作过一次自我批评,好象真要认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似的。但是他究竟是怎样的自我批评、怎样的认识错误,却是值得谈一谈的。朱先生原来的美学思想的最概括的说明,就是“文艺心理学”里下面这一段话: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是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相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沒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这一段话,他在自我批评的文章中曾引来想要表示批评,因而说: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区分了主体性唯物主又和客体性唯物主义,认为德谟克利特的客体性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寻求客观世界的因果规律性,是从事认识活动的人处处追随客观世界;伊壁鸠鲁的主体性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从事认识活动的人追求心灵幸福,是要客观世界服从人的主观设想,由此构成了二者的对立。随着新唯物主义的建立,马克思在《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肯定和弘扬了主体性唯物主义,并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新的哲学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自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纷争以来,“实践本体论”被视为一个主观唯心主义的话语而历遭批评:不仅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学人对此坚决否定,即使实践唯物主义的肯定者们亦视此为“唯实践主义”而加以抵制。那么,实践本体论到底错在哪里,便成为哲学界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本文则试图站在这一话语的正方立场,以与反方的有关论述进行商讨,从而为“实践本体论”进行辩证。在本方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无论称为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实践唯物主义,虽然称谓有异,但实质都是一样的。以“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从此出发,则势必走向形态型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章太炎实在是个伟大的复杂人物: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宣传家和思想家,又是片面强调“种族革命”的狭隘民族主义者;他曾是唯物主义的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但后来变成了崇奉佛教唯识宗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曾经拥护和传播西方自然科学和达尔文进化论,但到头来只不过是“粹然成为儒宗”的“国粹”主义者;他是一代学术大师,又是个“脱离民众”、“和时代隔绝”的人。章太炎的一生是复杂的,其思想也是复杂的。本文主要想从哲学思想上探讨一下章太炎思想变化的情况,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论的基本思想是调和矛盾、否定斗爭、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辯证法。这是杨献珍同志的一贯思想。早在1955年,他在《什么是唯物主义?》、《共产主义世界观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斗爭——批判胡风小集团的哲学思想》、《思维对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上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我们实际工作中最根本的问題》等讲稿和文章中,就曾宣扬过这个思想。当时,他是通过大讲认识论来宣扬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批判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论,就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