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杂志1988年第9期发表了杜幼德同志的文章——《择偶怪论》。初读该文,不免有耳目一新之感,应该说,作者的用意固然是无可非议的,但笔者以为对文中说明观点的某些事例应仔细推敲一番。在“‘脚踩两只船’太少”这则中,作者写道:“有的女子宁肯冒杀身之祸、害死本夫,与另一男子胡来;也有的男子杀害原配妻子,和另一女子鬼混……当初他们若能广泛择偶,把婚配方案改变一下,岂不是各得其所,如鱼得水,夫唱妇随,如胶似漆?”  相似文献   

2.
择偶的困顿     
有材料说,世界上首则征婚启事,是在1695年7月16日一家英文刊物上出现的。这位开征婚先河的男士坦率地写道:“一位年约30岁的绅士,财产丰厚,愿征一位拥有3000英磅财产的淑女为偶。”绅士的挑战诞生32年后,直到1727年,沉寂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3.
影响婚姻基础的社会因素很多,传统的伦理观念、社会意识形态、物质生活条件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恩格斯所指出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起着阻碍作用,致使恩格斯所指出的“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的婚姻一时还难以完全实现。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影响婚姻基础的因素最初总是表现在一定的择偶方式上,它给本来十分自然的两性结合添上了一种扑朔迷离的色彩。自从一夫一妻制婚姻出现以来,择偶方式出现了包办、买卖、经人介绍、自己结识四  相似文献   

4.
林胜 《社会》2002,(9):47-50
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是婚姻缔结、家庭建立的前提 ,而且直接影响婚姻的质量和家庭的形式 ;同时它又是婚姻制度中较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影响的环节 ,特别是择偶标准 ,它总能率先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因此 ,择偶问题一直是家庭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若对择偶的理论从内容上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这样三个明显的部分 :(一 )择偶标准。即对择偶对象包括政治因素如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 ,经济因素如财产多寡与经济状况 ,以及其他诸如门第高低、家庭环境和背景、受教育程度、文化修养、职业、年龄、性格、爱好、贞操、道…  相似文献   

5.
1 近来,有些议论大龄青年的文章,多半把他们大龄未婚的问题归结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边疆返城,或是学习用功耽误了年龄,或是当事者本人过份挑剔,或是父母亲友从中作梗等。于是,文章呼吁社会各方要热情关心,婚姻介绍所要积极帮助,但却收效甚微,仍旧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在青年知识分子中为数不多,人们对他们,特别是对他们的生活问题注意、了解不够,对于他们的婚恋观,更是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印象。为此,我们对研究生的择偶态度、标准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男女对比,目的在于使有关问题得到正确的认识和解决。根据所了解的研究生的一些情况,我们拟出了研究生择偶心理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采用了具名直接问卷法,同时也采用了个别谈话法。我们一共发出了350份问卷,收回193份(男性105份,女性88份),回收率为55.1%,全部问卷皆有效。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来源:多为本科生直接考试升入;少数是毕业后经过几年工作考入;极少数是社会青年通过自学考入的。2.年龄:男研究生平均年龄为25岁,最大的36岁,最小的21岁(其中有13名未填年龄)。女研究生平均年龄为24岁,最大30岁,最小21岁(有9名未填)。3.分布概况:本调查对象是武汉地区五所大学的在校研究生。其中有综合大学(武汉大学)、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学院)、医  相似文献   

7.
《社会》1998,(12)
大龄未婚男女择偶难,主要是存有4种不健康的心理。这是天津市龙凤缘婚介所在分析200多份问卷调查后得到的信息。这4种不健康的择偶心理是:一、虚幻心理。表现为不正视自己青春已过的事实,一味追求浪漫与激情,企盼有朝一日遇到心中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时光与年华在企盼中逝去。二、虚荣心理。表现为受世俗观念影响,看重身高、外貌等外在条件,忽视对方品德、感情内涵的价值。三\清高心理。表现为缺乏自知之明、自视甚高,以自己的优势衡量对方劣势。在与异性交往中故作矜持,期望对方追求自己。四、急躁。C理。表现为有些…  相似文献   

8.
男女择偶标准的进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量的研究表明,女性在择偶的过程中偏爱有权力。地位和资源比自己大的男性;而男性偏爱外表有吸引力、有好的家务劳动技巧、比自己小的女性。社会学认为这是由于男女在社会中所处的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造成的,与文化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进化社会心理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男女面临不同的适应问题进化社会心理学认为,男女择偶标准的差异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进化心理学家巴斯认为,从基因繁殖角度来看,男女面临的适应问题主要有:确认有高生殖田能的女性由于女性排卵是隐蔽的,男性很难觉察…  相似文献   

9.
武汉高校青年教师择偶标准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道平 《社会》2004,(11):43-46
择偶不仅是缔结婚姻,建立家庭的前提,而且直接关系着日后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及婚姻质量的高低。同时择偶作为一种社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择偶模式的实态与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晓虹 《浙江学刊》2001,(1):99-101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现代与传统、变革与循规、开放与束缚共存的多元结合体.近20年来的经济开放、政治变革和文化碰撞,不断地冲击、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婚姻,作为人生重要的里程碑,关系着千千万万生灵的命运,在这变动的时代,它也经受着历史的洗礼.亿万中国人的婚姻状况究竟如何,婚姻的质量是优是劣,正在发生怎样的嬗变,它将往何处去?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不久前,我们首次在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都市里,对800对夫妇,通过分层多阶段概率抽样的方法,以入户访谈形式作了深入而详尽的调查.本文仅就婚姻建立的前奏曲--择偶,在现阶段的实态以及历史演变过程作一分析和理论探讨.因为它不仅对婚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现实社会价值观念的一个缩影.从而论证如下的假设当代中国社会使人们选择婚姻的自由度增大,择偶行为已经摆脱几十年乃至几百年来政治的、家庭的羁绊,向物质满足与心理需求接近.  相似文献   

11.
就近几年我国的择偶现状而言,人们似都有这么一个印象,即我国城乡青年的择偶观在发生着由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由注重外在条件到崇尚内在条件变化的趋势。其中在择偶标准上不断翻新和升级的,又莫过于女性对男性的要求与选择。与此同时,又有一些女性发出中国没有几个真正的“男子汉”或“男子汉”太少了的感叹或哀鸣。用一句概括的话讲,也就是理想的择偶标准(要求)总难以成为现实。那么为什么现实总是使这些变得更“理想”的择偶标准不能如愿呢?我的一个基本看法是,尽管我国近几年人们的择偶观、择偶标准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基本上还不是一种质的变化,至多也不过是一些量的变化而已。所以,一些人虽然在择偶标准上尽量全面、完美和高标准化,但终因整个婚  相似文献   

12.
习涓  风笑天 《社会》2001,(1):38-39
婚姻家庭电视征婚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形式。自《非常男女》、《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出现后,各地方台征婚节目争相亮相,电视征婚渐渐已为人们所熟悉。作为新事物,电视征婚与人们所熟知的报刊征婚有着极大的差别。从形式上看,它不象报刊征婚那样仅对征婚者作单方面的简单描述,而是让征婚者走进屏幕,在节目中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可以说电视征婚提供了一种比简单的文字描述更具体、更可信的社会婚介方式,而且借助电视覆盖面广的传播优势,极大地扩展了青年男女的交友空间和择偶可能性。这为那些忙于事业、局限于狭小社交圈的青…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近几年来,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许多组织都派出一定的人力来抓这个方面的工作,为这类青年牵线搭桥的婚姻介绍所、“红娘小组”、“电脑红娘”等机构应运而生;为这类青年提供接触机会的各种“联谊会”、“舞会”、“读书会”等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一些报刊也对此加强舆论宣传,并拿出一定的版面刊登征婚启事。对此,人们的看法不大一致。一种意见认为,这种做法很好,值得提倡;一种意见认为,这种做法是历史的倒退,不值得提倡。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此作了专门调查,结果发现尽管各类牵线搭桥的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但实际效果不太显著,有的  相似文献   

14.
青年择偶标准的历史演变和现实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秀艳 《社会》2002,(4):42-44
择偶 ,是一种异性间的人际选择。作为一个社会的人 ,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种期望模式去寻求、选择爱人。这种期望模式亦即我们平常所讲的择偶标准 ,是恋爱的出发点和决定因素。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婚姻关系的状况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现实社会价值观念的一个缩影。择偶标准的历史演变婚姻是人生重要的里程碑 ,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在变动的时代中 ,它经受着历史的洗礼。人们的婚姻状况及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婚姻规则(主要表现为择偶标准)往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与特点 ,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社会变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读了《一位“大姑娘”的独白》,浮想联翩。一位姑娘从她自己的感情出发,用笔和纸,吐露了她的心声。粗看,这不是一篇社会学文章。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值得分析研究的社会现象。所谓“大姑娘”,是指年近三十、或已逾三十尚未成婚的妇女。本来,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有一些独身男女,但毕竟为数极少;而我们现在不少单位都有那么儿位“大姑  相似文献   

16.
家庭始于婚姻,婚姻源于男女两性的选择和结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择偶观必然会发生变化。为此,笔者进行了专门调查。我们从1996年初至1996年4月底发表在全国有关报刊杂志上的征婚启事中,随机抽取了1000份(男女各500人)。以此与李银河博士1990年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征婚启事概观描述(一)征婚者的基本状况(1)年龄男性:最小的27岁,最大的67岁。其中,30岁以下的占48.6%,31岁至39岁的占38.4%,40岁以上的占13%。女性:最小的20岁,最大的62岁。其中,30岁以下的占38.8%(19%在25岁以下),31岁至39岁…  相似文献   

17.
婚姻,是一块跳板?——从征婚广告看女性择偶的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一个从传统、封闭、单一的社会向现代、开放、多元的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在征婚广告上是人们对配偶要求的变动 ,尤其是女性对配偶要求的变动。但是 ,比较十几年来女性在征婚广告中提出的择偶标准 ,我们发现女性向上择偶的意向始终没变。女性择偶标准的基本状况女性在征婚广告中对男性的要求主要涉及人品个性、生理条件、物质条件和政治社会条件4个方面。一般而言 ,女性认为婚姻的实质是“居家过日子” ,故非常重视对配偶人品个性的要求。广告中通常出现的词汇…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8,(3):57-61
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他们的城市融入、市民化等问题一直受到学界关注,但是对他们的婚恋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少。学界在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问题时,常常强调宏观的社会结构,忽视微观的个人策略。本文在实践理论的分析框架下,运用场域、资本、关系等概念工具,尝试从主客观因素双向建构的关系角度解释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择偶的行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