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著名作家墨人(张万熙)先生,四十年前,离开故乡九江去了台湾,陆续出版了诗集,小说、文学评论集近五十种,多次荣列“国际诗人”,“国际作家”名录,其人其文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由于历史的原因,墨人先生的著作未曾在大陆出版发行,所以人们对墨人十分陌生。可喜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海峡两岸文化文学交流的加强,墨人先生的长篇巨著《红尘》及《白雪青山》、《春梅小史》,文学理论专著《红楼梦的写作技巧》和《张本<红楼梦>》,将由北京的文联公司和北岳、山西人民等出版社排印,有望在大陆近期陆续面世。  相似文献   

2.
问一:墨人先生,前年与去年,我们曾就文学观、诗歌现问题隔海相问,感谢您热情作答。真知灼见迭出,使我们受益非浅。《九江师专学报》将之刊出后,收到良好社会反响。我俩以“两岸诗人与诗”为题的隔海答问,还被今年第二期《新华文摘》转载。现继续就评论观请教几个问题。您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活动中,先写诗、写散文,后来又主攻o说创作。但我注意到,您早在1941年刚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时,就在报纸上发表(n伯阳》等书评。二十岁刚出头的诗歌青年,怎么会对评论感兴趣?您能回忆早期的文学评论冲动的诱因吗?里人答:您这次的问题是我最…  相似文献   

3.
台湾著名作家墨人(张万熙)先生,初入社会时是从事新闻工作,初入文坛时是写诗。早在1940年他二十岁时,就发表了《希望》、《路》等新诗作品,于是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又在报刊上发表许多抒情短诗和长诗《赣州礼赞》、《锄奸队长》、《最后的胜利》等.墨人是写着诗抗日、写着诗离开故乡九江的。他的最早两部文学作品集便是诗歌《自由的火焰》和《哀祖国》。入台后,他才慢慢把文学兴趣转向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当然,他忘情不了诗歌,1980年又出版了一部诗集《山之礼赞》。他写新诗、写格律诗;不写中国传统诗词调研究专著,《全唐诗导的…  相似文献   

4.
问一:墨人先生,谢谢您日前隔海寄赠的《娑婆世界》,使我有幸在大陆也能拜读您的又一部长篇新作,享受先睹为快、先睹为乐之趣。我一直敬佩您的为人为文之精神。步入古稀之年,您完成了辉煌巨著《红尘》。嗣后,年事更高的您,在不断推出新作、整理旧作再版之同时,又长考六年,居然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写出了这部五十多万字的《娑婆世界》,作为八十大寿的自贺礼物。这真令人惊叹、感叹,叫人佩服。《娑婆世界》以其全新的内容、全新的视野、全新的艺术指向,屹立于文学之林 。它的诞生值得祝贺。 “将佛家经典精义化为文学”、化为小…  相似文献   

5.
问一:墨人先生,今年农历“芒种田”是您的八十大庆吉日,首先向您表示祝贺与祝福!您的家乡的朋友后学,曾期盼您能返回故乡,给您做寿;或能去台湾北投,向您拜寿。却缘于种种原因,双方都不能成行,留下遗憾。记得十年前,当您七十大寿日,正在大陆进行为期四十天的文学之旅。我们相聚甘棠湖畔、庐山姑岭、太乙别墅,好不舒心。为此,近日我又重读了您的力作《大陆文学之旅》。我以为,对墨人先生最好的思念、怀念、纪念,莫过于认真研读墨人的作品,领悟思想、领情文学、领教人生。墨人先生,您的此次大陆之行,自北京始,途径沪杭,重…  相似文献   

6.
问一 :墨人先生 ,半个多世纪以来 ,您在新闻、诗歌、小说、散文、评论等诸多创作领域 ,勤奋耕耘 ,取得了丰硕成果 ,声誉海内外。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为障碍 ,您的著作热销台岛 ,而在大陆、在故乡九江却难以寻觅。我有幸先睹、乐睹您赠寄的一部分代表作 ,视野大开 ,受益多多。今天 ,我就有关小说创作的细节、人物、故事、结构、表述等话题 ,隔海投问 ,再请您抽空作答 ,以飨读者。一部小说 ,要想打动读者 ,最容易而又最难的问题之一 ,就是细节。当人们看到符合人物、环境、心理的细节时 ,最容易被吸引、信服和难忘 ;就创作而言 ,诸多小说的创作 ,…  相似文献   

7.
问一:墨人先生日前收到您的赠书《红尘心语》,并认真拜读了您的又一部新作力作。这是与您以往的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大不相同的人生“心语”,很难归类;是一种似散文非散文、似杂感非杂感、似随笔非随笔的“心语”文体,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艺术创造。我注意到:您把巨著长篇取名《红尘》,又把新著取名为《红尘心语》,还把自己的家庭住所也取名“红尘寄庐”。请问您钟情的“红尘”是一个什么样的内涵?红尘与微尘、无尘是什么关系?墨人答:据《辞海》解释:“红尘”谓尘埃也,亦指热闹繁华之地。盂浩然洛阳诗:“酒酣白日暮,走马八红…  相似文献   

8.
问一:墨人先生,您在(作家的生死荣辱)一文中写道,“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活动,个人思想情感的发泄,作品完成了就了却一桩心愿。‘’在(白雪青山)三版自序中,您又写道,“我在庐山整整住了三年,深深体会到庐山的四季之美,这是别人少有的经验。尤其是秋天的深山红叶,清风明月;冬天的大雪封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山寂寂,历代诗人也没有见过写过;春天的营飞花放,千山响杜鹃,新笋一夜暴长一尺,蛙鼓频频……自然不在话下。我在(白雪青山)内都将这种境界和男女主角的感情融为一体,一道升华了。”您在(花甲云中过…  相似文献   

9.
问一:墨人先生,当您六十五岁进入“老人时段”,退休却闲不住,专心写作(红尘》,几乎赔上“老命”。巨著问世后,按理,您原本应调整生活与心绪,蓄精养锐,张驰有道。可为何此时又马不停蹄,选择了研读(全唐激这样的浩大工程?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读唐诗的,以前读过多少唐诗?唐诗为何让您如此痴心痴情?墨人答:研读全唐诗是我退休以前就计划好的,不是即兴而为,研读全唐宋词亦复如此。两部大书都是退休前同时买的,要研读就是准备写。我不是“小儿科”,任何浩大的文学工程,我只要打算作,也必然会完成。古今中9偷所未有的单一的…  相似文献   

10.
问一:墨人先生,我们从1993年开始,就“墨人的文化观与文学观”、“墨人的‘大陆诗之旅’与诗歌观”。“评论创作莫分家”、“墨人‘知命观’与新作《红尘心语》”、“墨人的红楼梦研究及其红学观”、“谈墨人代表作《白雪青山》与《红尘》”、“墨人‘大陆文学之旅’的十年省思”、“《全唐诗》审读后的思辨”。“《娑婆世界》与墨人的宗教理念”等问题,隔海问答,在《九江师专学报》不断刊出后,有良好的社会反响。由于相隔遥远,近来我们一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具有丰富的现代性 ,红学史描述应该关注各种研究现象的文化依据 ,揭示各种问题的学术传统、学理依据与各种流变形态 ;并对《红楼梦》的意义阐释、作者问题、版本问题等研究史各自的阶段性和主要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设置了一道道迷津,成为读者理解原著思想要义的障碍。如:没有确切的京都方位;年龄忽大忽小的主要人物;与常情常理相悸的故事情节等,进而被人们视为作者的败笔或白壁微瑕式的纸漏,影响了该书的欣赏价值。事实上,这是未读懂原著仅看到表面现象而得出的肤泛之论。只有用“梦”字来控释,才会使这一切令读者费解的疑团迷雾迎刃而解。唯此才算真正彻悟是书的精义神髓。因为书中描写的人物情节与清醒时意识中的印象形成错乱才能体现出“梦”的特征。而这种虚幻的梦境式表现手法正是这部巨著区别于其它任何小说的新颖脱俗和精明之处。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研究的意义——世纪之交检讨“红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一个世纪的红学,其主要成就是在考证方面,在《红楼梦》研究的“意义”层面则始终未能得到实质性的开拓。这种缺陷突出地表现在大多数研究者对曹雪芹原著和高鹗续书之间的巨大精神质素的差异不能分辨,以及各种远离文本的红学“热点”所形成的“泡沫红学”的虚浮。老一代红学家中,只有鲁迅、胡风和周汝昌认识到“两种《红楼梦》”的精神性对抗之文化意义。百年来对《红楼梦》“意义”的探询评估其大端有二:“婚恋主题”和“政治内蕴”,但无力作出深刻的历史洞见、文化阐释和美学解剖。脱离开中华文化的大背景就不能发现《红楼梦》的真艺术,对《红楼梦》的审美观照仅仅用西方文艺理论的一般小说学是远远不够的。红学的根本突破在于红学、国学和西学的契合。《红楼梦》研究关系到中华民族灵魂的铸造和民族精神的再振,新世纪的红学生力军已经开始萌动和出现。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红学”存在种种问题。“红学”一词可以用,但它不是学术;《红楼梦》研究应纳入到“文学评论”之中;“红学”不是显学,也不应该成为显学。《红楼梦》是中国许许多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  相似文献   

15.
墨人从1940年开始发表新诗,已出版诗集《自由的火焰》(1950年自印),《哀祖国》(1952年大江出版社)、《山之礼赞》(1980年4月秋水诗刊社)。最近又出版了《墨人半世纪诗选》(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1月版)。如今他已过古稀之年,摆在我们面前这部新著,大体”上反映了他五十多年来为新诗所付出的精力与代价。这本“半世纪诗选”,内容极为丰富:其中,1975—1994年间的诗收入别首,包括卷首诗2首,大陆诗抄(组诗)16首,大屯小唱(组诗)4首,山之礼赞(组诗)5首,植物风采(组诗)6首,动物群相(组诗)21首,欧洲心影(组诗)5首,…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红楼梦》这类伟大的文学作品的生命却是无限的。它作为人类文化的光辉成果,能够不受时代、阶级、种族和国家的限制,博得世世代代人们广泛的珍惜和喜爱,并且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它势必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珍惜和喜爱。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要求人人的个性和聪明才智皆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要求人人皆有相当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而阅读《红楼梦》这类伟大的作品,正是使人们启迪智慧、增长才干、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的必要途径之一。马克思早已指出:“如果你愿意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1](P244)“从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叶胡适在《红楼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是在与旧红学的正面对抗和拼杀中实现的,素称“中国功夫”的考证是新红学克敌致胜的法宝,而考证之法对于文学研究本身存在的局限,又开启了新红学的种种弊端。对胡适的《红楼梦》研究,既要充分肯定胡适考证的学术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又要深刻认识新红学的严重缺失并从中寻求启示,以实现新世纪《红楼梦》研究的主体推进和全面拓展。  相似文献   

18.
200年前,百二十回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由北京萃文书屋用木活字排印问世。从此,《红楼梦》有了全帙本(全壁本),而后四十回也便成了《红楼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广大读者所认可。平心而论,程高本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远远超过了手抄本的八十回《石头记》。可是,自程高本诞生之日起,直至今日,红学界总有人对程高本看不入眼,对其本身的价值,以及它在“红学”史上的地位,似乎亦未作过认真的研究、科学的评价。这不能不令人深感遗憾。为此,笔者不揣残陋,略述管见,以就正于红学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9.
当前“红学”存在种种问题。“红学”一词可以用,但它不是学术;《红楼梦》研究应纳入到“文学评论”之中;“红学”不是显学,也不应该成为显学。《红楼梦》是中国许许多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红学?这个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竟成了一个大问题,引起了红学界的争议。周汝昌先生早在1982年就提出:红学"不是用一般小说学去研究一般小说的一般学问","而是以《红楼梦》这部特殊小说为具体对象而具体分析它的具体情况、解答具体问题的特殊学问",因此"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①.最近又在《还'红学'以学》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学"应是中华文化之学"②.而在鲁迅之后"这种以真'学'为素质的'红学',竟然毫无发展与进境",甚至"沦为非学术的某些名场利域的附属工具",走上了"以非学充学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