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红  徐连和  傅建华  孔晖 《城市》2012,(11):38-41
一、概述天津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批开埠城市,先后出现了九个国家的租界,这在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九国租界遗存的历史风貌建筑及其建设过程中派生的多元文化,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历史文脉和宝贵的文化资源。这些历史风貌建筑既是建筑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天津城市特色的主要特征和宝贵的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好历史风貌建筑,对于传承天津历史文脉,提升天津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展示天津  相似文献   

2.
黄俊 《城市》2011,(8):49-51
“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形象地指出了天津历史风貌建筑在我国民居建筑中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九国租界地既是那段历史的见证,又为津城留下了近代世界建筑艺术的精华,形成了天津“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独特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历史风貌区是文物古迹较集中、历史遗存较多且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风貌的区域,是城市文化记忆的载体,也是传统文化形象审美价值观的积淀.然而在多样化审美价值观的影响下,其形象更新并未得到延续,在历史风貌区更新保护过程中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在风格上与形式上不相协调,传统建筑的修葺缺乏统一的形象判断标准,破坏了历史风貌区的整体视觉形象,这正是不合理、不适当的审美价值观带来的结果,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历史文化风貌区形象失落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4.
冯军  朱一航  罗永泰 《城市》2010,(1):65-67
一、引言 从1840年起,随着开埠通商和商业的逐渐繁荣,天津成为近代史上与西方文化撞击、融合最广泛、最前沿的城市之一。城市建筑受到中西两种设计思潮的影响,逐步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历史风貌建筑,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这其中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四合院、庙堂、寺院,  相似文献   

5.
明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设卫,由此开始了天津城市的历史,至今已有600余年.从1840年起,英、法、意、德、奥、俄等9个国家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使天津成为近代历史上与西方文化碰撞、融合最广泛、最前沿的城市.2004年,天津首次普查出历史风貌建筑854幢,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分布在16个区、县,其中既有中国传统建筑,又有近代西洋古典建筑,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文化和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6.
辛塞波  赵晓峰 《城市》2007,(7):65-67
祠堂,旧时又称"祠庙"或"家庙",广义的"祠庙"不仅仅指"家祠",还包括祭祀自然神祗的建筑类型(如后土祠、城隍庙等)和追缅先贤的建筑类型(如文庙、关帝庙等).祠庙建筑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境界.天津现存的古代祠庙是当时天津地方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见证,是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回归本土化设计观"其本质是唤醒大众对"本土文化"的意识,是让建筑回归当地文化精神的一种设计观念。其实对于这个观念在有些建筑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现,比如说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和王澍的宁波博物馆,本文就是通过对以上两馆的分析来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建筑回归本土的内涵。贝老的新馆是苏州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建筑风格的融合,是从风格、装饰上回归本土化的建筑。王澍的宁波博物馆是从材料、意韵上体现本土化设计观念,瓦爿墙是其建筑一大特色,材料来自周边地区的旧砖瓦、陶片等,利用这一系列旧材料的意义在于他们有着对时间保存的价值,他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正符合博物馆"收集历史"的文化理念,从这个建筑上我们可以体会到记忆和延续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天津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典型城市,早在140年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洋建筑文化伴随着欧洲列强军事、政治、经济侵略涌入这个古老的城市,在近80年的中西建筑文化糅和的历史中,建造了上万座西洋单体建筑或建筑群,成为天津独具魅力的文化景观。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这批极具保留价值的建筑将成为这座现代化城市不可多得的特质文化成份,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文所研究的“小洋楼”泛指1860年以来在天津兴建的各种外国建筑,包括办公机构、金融商贸、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休闲娱乐、军事机关以及大量的公寓、别墅、花园住宅等,有别于中国北方传统的“四合院”建筑。  相似文献   

9.
文化必然是历史的积淀,堪称城市与建筑的灵魂。有那么一座崭新的楼宇,该是对这段话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城市》2014,(1)
正历史古迹是人类历史文明长河中重要的标点符号,也是人们追溯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在经过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礼后,历史古迹的保护显得愈加重要与迫切。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留存下来的历史古迹可谓丰富多彩,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亟须我们认真对待并予以科学保护与规划。笔者借此次对天津历史古迹保护的研究,对天津的历史建筑、古村镇建筑及民俗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系统的梳理,并根据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加强历史古迹保护的思路,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付伟  张绍波 《职业时空》2008,4(1):111-112
一、高等学校建筑文化的内涵 作为一种艺术的体现,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建筑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价值以及所属地区的区域特征等在群体或个体建成环境中的反映。建筑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  相似文献   

12.
尤坤  王华新 《城市》2012,(1):57-6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就是在为城市保留特色与发展的根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管理者的重视,各级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建筑逐步得到维护与修缮.在以土地换取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一、国外经验总结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单体建筑的保护,用整修的方式应对建筑的现有功能;二是环境与街区的完整保护;三是历史街区的振兴、功能复兴与经济复兴.  相似文献   

13.
刘鸿尧 《城市》2008,(1):77-79
作为天津市委、市政府“三步走”战略的五大战略举措之首.海河综合开发项目开展已有三年。随着海河两岸基础设施工程的推进。旧建筑的整修工作也在同步跟进。从天津的发祥地三岔河口至海河中游的起点光华桥是这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段。海河在这一段流经市中心区12公里.这12公里沿岸的综合开发区域可以说是整个天津市区的缩影。两岸建筑也相应折射了天津市建筑文化的发展史,镌刻着天津城市发展的年轮。  相似文献   

14.
现在,天津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空客A320欧洲以外总装线、新一代运载火箭基地等重磅项目纷纷落户津门……有人开玩笑说天津醒了,但我总觉得天津从未睡去。天津建卫大约有600多年的历史,也算文化古城了。天津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京师的门户,所以有"近代中国看天津"之说。任何一座有历史的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味道,老天津卫,自然也有他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广州“三旧”改造中的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耀军 《城市》2011,(11):56-59
推进“三旧”改造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越秀区在构建广州“首善之区”过程中,面临着旧城改造与历史风貌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旧城改造中如何更好地尊重和传承原有的历史文化,在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中找到平衡点,走出一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成功之路,国内外旧城更新与文化保护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任致远 《城市》2014,(8):3-8
正每座城市都是建筑林立,这些建筑构成了城市的立体空间形态和形象,蕴含了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的价值取向、技术进步和艺术追求,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表达实体和客观印象。在城市文化的大舞台上,自然山水环境是舞台的布景,道路交通体系是搭建舞台的框架,建筑则是活跃在舞台上的主  相似文献   

17.
《安家》2009,(7X):170-177
<正>引言:有人说建筑是批判的历史。的确,关于中国当代建筑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探讨。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建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路程?中国建筑创作在借鉴西方的道路上如何实现融合与创新?现代与传统如何调和?保护与重建孰轻孰重?中国建筑的个性在那里?……诸多问题需要求解。房子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在汹涌的房地产开发浪潮中,我们对建筑文化的思考,建筑设计的自主创新,却是如此微乎其微。作为专业地产媒体,《安家》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一领域,我们希望推动中国地产建筑文化的健康发展,亦期待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国建筑——这一十分重要的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表征。本文集中了十几位中国当代建筑界的翘楚人士,他们中间,既有在建筑业实战多年的著名建筑师,也有知名的建筑理论家、评论家,还有建筑教育界的教授学者。老辈与新辈的专家们或批判或褒扬、或激昂或淡定,无一例外都流露出对中国当代建筑艺术与文化发展的深刻体味与执着热情。  相似文献   

18.
梁良  周善国 《职业》2008,(36):31-31
通过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实例研究与分析,不难发现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特征与类型表现出了许多共性。它们集中反映了当前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特征、手法和思路,即保留旧工业建筑外观形体,只做必要的修缮,让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或为了满足现代功能需要而进行少量的改建。事实上,现代建筑设计的种种技术工艺大都被应用到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当中,优秀的设计则表现出各种风格手法的综合运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旧建筑形象或新建筑语言并不是改造的目的,新旧建筑环境共同围合形成的再生空间才是建筑师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楼舒 《城市》2008,(2):59-61
作为一座千年古都.杭州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近年来.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杭州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得到了有力支持.保护工作得以有序开展。本文就杭州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调研分析.并探索今后工作的方向和要点。  相似文献   

20.
张树兰 《城市》2013,(6):31-35
近年来,随着天津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海河生态经济带及沿岸各功能区内涌现出大量后现代主义风格及仿欧式古典风格的建筑作品,它们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装扮着这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现代化城市。在一些现代建筑的外延与内涵中,不经意间流露出世界现代建筑设计的新思潮和新理念。具有前瞻性的拓扑建筑设计理念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