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问在中西之间──季羡林先生对中印文化的研究王邦维季羡林先生从事学术研究,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主要研究领域是梵学、佛教学、以及中亚的古代语言。其学术成就是国际国内学术界所公认的。在这些方面,羡林先生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时候,又与中国有关。这方面的学问,现...  相似文献   

2.
王力先生是语言学大师,在汉语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王力先生的学问博大精深,难以窥其堂奥。作为他的学生,我仅就自己的体会,谈谈王力先生的汉语历史词汇学研究①。  相似文献   

3.
一、从阳明样说起王阳明先生的学问曾被一些人讥之为"阳明掸",其言下之意谓阳明之学恐非儒学正统,而几近佛老,故以"禅"称之。吾以为阳明的学问乃儒学之正宗无疑,阳明先生的一生亦是体现了"内圣外王"的标准与风范的儒者的一生。虽然,王阳明先生在世之时确曾与一些道士、掸师过从甚密,他的奇特的经历亦表明了他与佛道两家有着不解之缘,而阳明心学体系之建立确实有从佛学(尤其是禅与华严)借用资源的痕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阳明心学只是儒化了的禅佛学。事实上历史已经向人们证明了阳明先生无认是其人生的践行,还是其学问在世间的影…  相似文献   

4.
近日拜读肖川先生的新作《学问与人生》,深感其学识渊博,引经据典,信手拿来,收纵自如。想必凡以“学问人”自居者,读之定生百味,或羞愧,或警醒,或自勉,或思考…… 按中国人的思维,从事教育的,大凡是有学问的,这得感谢中国教育的始祖孔老夫子。因此,教育者列入“学问人”之列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也是教书的,教的是小学,和许多同事一样,自知才疏学浅,本是不敢以“学问人”自居的,但因为韩愈老先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使命,注定了教师的人生与学问牵扯不  相似文献   

5.
正新年伊始,平阳石塘社区溪岙村文化礼堂新建成的邱鸣初先生纪念室落成了,前来参观的村民络绎不绝。据悉,邱鸣初先生(1906-1995)是民国时期溪岙村的一位饱学之士。他毕业于温州中学,是刘绍宽的高第弟子,曾与唐文治、蔡元培、陈柱尊、梁漱溟等当世名儒频繁书信往返,探讨思想,切磋学问。这些函札对研究这些先贤的思想有  相似文献   

6.
今年10月,四川大学将举行纪念活动,庆祝历史系教授缪钺(彦威)先生九十寿辰暨从教七十年。学报约我写一篇文章论述先生的治学道路与学术特色。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史家,他的学问广博精深,以我浅薄的学识,本不足以深知先生学术的精要,但作为先生的弟子与助手,我又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在这里,我想先简略介绍先生的治学历  相似文献   

7.
××同志: 我这次到西安,参加西安地区召开的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因为有人提出要以鲁迅精神研究鲁迅的响亮口号和号召,我表示完全同意。于是,我想,这要再进一步探寻:究竟什么是鲁迅精神的问题了。我认为,鲁迅先生的著作,鲁迅先生的学问,是博  相似文献   

8.
当《内藤湖南①全集》②出版三年之后,举世对内藤先生学术成就的评价越来越高,据说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到(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留学的美国留学生,以“内藤湖南的研究”作为论文题目。这就说明,内藤湖南先生的学问已受到当  相似文献   

9.
一 著名学者单演义先生(1909-1989)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想起我在西北大学中文系先后九年的求学生涯,特别是1987-1981三年间从单师受业,攻读鲁迅专业硕士学位,亲炙先生学问与人品,感慨良深.  相似文献   

10.
线件联先生学问深广,著作等身,清诗之学,仅其中之一端耳。本人有幸列先生门下,执书问学治清诗十余年。无奈本人天安愚钝,于先生清诗之学,亦仅能识其小老,政本文仅就读先生清诗选注本,略陈浅见.先生之清诗选注本,凡三种:《清诗三百首》、《清诗精华录》、《近代诗三百首》。余常置案头,常读常新.《三百首》云云,非属通俗读物者乎?然.或曰:先生学问深广,何不倾其全力为箴之名山、传之不朽之深奥学问,以发挥其大家价值,何以费心耗力,撰此通俗读物?此乃不知撰写通俗读物,亦是大家价值之体现也。通俗读物,读者面广,且以…  相似文献   

11.
东方图书馆,发端于商务印书馆附设之涵芬楼,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日军焚毁。以张元济为代表的文化界人士为复兴东方图书馆,作了诸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成立东方图书馆复兴委员会,设立编审委员会图书室,募集图书,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等。由于时局动荡、经济困难,东方图书馆复兴未果,成为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一大憾事。  相似文献   

12.
《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不仅有着对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某些重要学说精准的把握和恰当的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其体现出来的语言学思想中包含着方先生基于对各种理论的融会贯通而形成的一系列超前于同时代学者的汉语研究观念。因而,加强对方先生等前辈学者语言学思想及汉语研究观的探讨,不仅有利于客观地评价中国的理论语言学史,对我们今天科学地展开汉语研究尤其是汉语语法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发价值。文章从"历时和共时的相互关系"、"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相互联系"、"‘广义形态’论"三个方面对方光焘先生的语言学思想展开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法战争后,温州人宋恕首先发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启蒙价值,积极向友人推荐.1903年,梁启超明确指出黄宗羲为中国之卢梭.同年,时为革命派的刘师培,也著文论述了《待访录》具有中国《民约》的精义.严复虽反对黄宗羲,但他在翻译中仍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先辈们探索民主中国化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为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4.
赖少其是当代著名的国画家、版画家、书法家、诗人.作者记叙了赖老解放后为政从艺道路上的轶事.追忆了赖老与黄宾虹、傅抱石、吴湖帆、林风眠、赵朴初等的"血火之谊";记录了赖老上世纪80年代登天台、上雁荡山、访方介堪先生、游普陀、绍兴怀故人的踪迹;描述了赖老赴美访王己千、观大千画,访巴黎浏览艺术珍品的历程;最后叙述了赖老晚年"丙寅变法"、"衰年变法",走完人生道路的最后时刻.  相似文献   

15.
方东美的时空观整体上呈现三横三纵立体架构.三横是指他的时空观是在希腊、近代欧洲和中国三种形态的横向比较中展开;三纵是指他对时空的分析,有一个由原始含义至外部特征再至生命情调与美感的三度递进过程.希腊人居有限时空,据实观物,但生命和谐完满;近代欧洲人将时空抽象化、无限化,常驰情入幻,常将生命陷入虚妄欲求之中不能自拔;中国...  相似文献   

16.
吴超 《东方论坛》2012,(3):13-17
清初潘耒以"史才"鹤立于词科。其求学与成才之路固然受到家学传统之影响,但论及师承关系,潘氏乃集众家史学之长于一身。其师如顾炎武、徐枋、戴笠诸辈之治学偏重不同,皆对潘氏影响至深。但由于时代变迁,潘氏所处的社会地位发生剧烈变化,导致其史学精神出现了"变调"。  相似文献   

17.
徐嘉瑞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史学者、教授、诗人,他的学术成就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口述者的亲历亲闻,追忆徐嘉瑞先生的学术人生,展现其学术贡献与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18.
藕益智旭作为弘扬菩萨戒思想的积极推动者,特别推崇《梵网经》。从他的著述也不难发现,他对中国弘传菩萨戒的两大主流,即鸠摩罗什的《梵网经》和昙无谶的《菩萨戒本经》给予高度的评价和重视。智旭在道窻邀请下,开始讲解《梵网经》,随笔撰出《梵网经合注》。以《梵网经合注》的科判架构、注释体例为研究路径,从中挖掘智旭的论述态度及注释方式,藉此彰显智旭对《梵网经》内容做出的全新解读和别具一格的义理诠释。  相似文献   

19.
方国珍在元末敢于率先造反,而后却始终蜷守浙东三郡,不能抓住时机谋求发展,最后又昧于事势,迁延不决,导致失败,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他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而后者又与他所处的浙东台州一带特别是路桥地区的地域文化传统有关。这是特定的地域文化传统影响制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及其结果的一个典型案例,从中也可以窥见浙东台州一带特别是路桥地区地域文化传统特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冰壶集》词如其人,冰清通透,是李亮伟先生前半生游历、述怀、追忆、观物的集成之作,题材内容不拘一格。其性喜游历,所作山水词,融词人的意趣、情怀与澹荡于胜景中,韵致清远。所为乡情、爱情等感怀词,则体现了词人的至真情性。咏物诸作,又常常用真诚易感的心去感悟和体察生活,于细微处见机趣,借物象发抒怀抱。咏史数阕,则以学养为基石,词史结合,古今互鉴,旷达的精神内核常以或雄健或疏淡的词风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