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正式制度的安排,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过程与格局必然受到一定制度环境的影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正式制度对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保障作用:以宪法、法律等制度性安排保障各级政府独立的财政地位;以法律的形式对政府间达成的财政支出划分进行明确界定;对上级政府进行财政支出责任的承担提供一定的制度安排、以制度保证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公平性及整体性.同时,对影响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的非正式制度的负效应通过构建财政文化氛围予以化解:把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融入到财政文化中来;使财政文化成为普遍接受的制度安排;把以民为本的理念注入到财政文化中;构建相关机制来增强民众的偏好揭示.  相似文献   

2.
在当下中国,民生保障已经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民生保障的内涵远大于社会保障,具有公共性、社会性、普遍性、公平性等特质.民生保障财政资金困境的突破、民生事务的可分解性、"新公共管理"浪潮的推动,是促使民生保障民营化的重要动因.民生保障的不同领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凭单制等形式民营化和政府撤资、政府淡出等实质民营化的路径.但是,民生保障民营化绝不意味着国家义务和责任的彻底解除.政府在民生保障民营化后虽不负执行责任,但要担负起"保障责任"与"网罗责任",这一责任变迁体现了公私合作完成公法任务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张硕  李惠茹 《河北学刊》2023,(2):140-147
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阶段以及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推进实施,地方政府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政策创新成为具有现实紧迫性的实践问题和急需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地方政府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政策创新的逻辑理路是地方政府创新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政策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支撑。在核心内涵指导下,地方政府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政策创新需要遵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目标逻辑和实践逻辑,结合已有实践基础,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综合决策协调制度、健全稳定规范可持续的生态文明财政支出投入机制、建立生态文明财政支出动态监控机制、加快构建“政府—社会资本—公众”多元投入模式、完善“分配—考核—奖惩”全过程绩效提升机制、强化配套保障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民生建设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民生财政支出是保障和完善民生的关键.通过对民生财政的概念以及范围进行界定,运用数据分析我国民生财政支出的规模及结构,看出目前我国民生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支出比重不均衡、地域不平衡、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雪梅 《理论界》2012,(6):20-21
为"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保障与改善民生政府责无旁贷。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实现由国富向民富的华丽转身,保障与改善民生是其当前最为重要的目标与追求。而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推动发展,保持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制度设计中坚持民主法治的原则以及通过行政人格的建构提升行政人的素质是政府保障与改善民生充满行政伦理意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住房保障是关系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居民住房保障问题不能仅依靠市场去解决,中央及地方政府必须承担住房保障责任,要让全体社会成员均等地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的利益.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地方政府落实中央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举措.然而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注重考虑局部经济利益,忽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形成了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中央政府的政策收效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政府是否采取积极的履责态度.文章运用"智猪博弈"模型解释上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生权利是民生问题法治保障的相应表达,实现农民工民生权利是农民工民生保障的法学思路。结合我国国情与农民工的自身特点,对农民工民生权利予以层级划分并由此作出层级保障是一种符合现实的理性态度。在层级划分上,农民工民生权利可分为生存与发展两个层级;而在层级保障上,可立足国家义务视角来探索农民工民生权利的保障措施,具体包括尊重与保护义务不分层级全面履行,而给付义务需区分层级差别履行,以实现对农民工民生权利的最优保障。  相似文献   

8.
彭德琳 《学术界》2007,(5):40-46
企业社会责任的规避与地方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回避与被动安排相关.其主要表现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优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对经济资本积累的重视优于对社会资本积累的重视,政府对绝对贫困的重视优于对现代贫困的重视.处理社会问题的思路狭窄、财政手段软弱、经济动力缺乏、组织化渠道单一是地方政府回避与被动管理的主要原因.合理分摊政府之间社会支出的成本、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社会支出的比重、优化社会资本的"投资环境"、摆脱企业承担的"政府官员责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监管与政府监管并培育一批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社会企业家应成为地方政府强化社会安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均等化程度,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构成政府在文化领域的重要职责。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范围的外部边界应参考中文化预算模式,并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运行支撑体系为三大保障内容。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标准应从分类保障标准和倾斜保障标准出发,在公益性文化单位财政保障标准测算中引入"内涵式"保障标准,从而测算出总体保障标准,同时这一标准还要根据国内其他各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标准、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标准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支出增长率、增长弹性系数和边际增长倾向等因素进行调整,最终构建基于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的长效保障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方式则应保证财政投入日益规范,各级政府责任分摊方式明确,并寻求多渠道的筹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2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通过构建民生财政支出与居民幸福感的有序概率模型,考察政府民生财政支出的社会福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民生财政支出与居民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增加民生财政支出是政府提高居民幸福感的有效手段;居民的收入越高,民生财政支出对提高其幸福感的作用越强;民生财政支出对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较于城镇居民,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促进作用稍强;民生财政支出对于东部地区居民幸福感的促进作用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教育支出以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能够显著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医疗卫生支出对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感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论民生保障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与社会保障不同,民生保障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公民提供的、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基础上不断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保障。民生保障有其正当性、必然性,人的尊严、社会正义、国家责任、人权理论等从不同的角度为民生保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庆社会科学》2013,(4):25-25
金刚、臧秀玲撰文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民生"与"发展"和"和谐"更加紧密、更加明确地结合在一起,改善民生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之间相辅相成、良性互动。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如果说抓好发展是第一要务,维护稳定是第一责任,那么,改善民生就是第一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内在地决定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立基于改善民生的"发展"才能称得上科学的发展,也只有牢牢立基于改善民生,科学发展的宏伟大厦才能稳如泰山;扎根于改善民生的"和谐"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和谐,也只有深深扎根于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的参天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同时,科学发展惠民生,社会和谐利民生。要使保障和改善民  相似文献   

13.
公共服务事权配置的理论考察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服务的事权配置应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来确定,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赋予适当的财权,使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模糊多变、政府间职责不明,政府公共服务事权界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内外不清"和"上下不清"等问题.政府事权配置的不当和含混多变,造成财政支出效率较低、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各级政府"越位"与"缺位"并存.我国政府间事权配置不当具有深刻的体制障碍和法治原因,主要表现在公共治理的地方主义盛行、政府间财税竞争与利益博弈加剧、缺乏相应的法治保障措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失独群体的养老保障中,由于存在法制规范不健全、中央政府财政责任缺位、养老模式缺乏顶层设计以及责任主体关系趋于紧张等政府责任缺位问题,导致失独群体的养老保障面临严峻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绝大多数失独群体的养老缺乏保障、各地进行的失独群体养老保障试验混乱和失独群体养老保障权益受损三个方面。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健全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支持、做好顶层设计以及协调责任主体关系四方面来重构政府责任体系,以改变失独群体养老保障政府责任缺位的现状,让失独群体实现"老有所养、困有所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困境儿童受到侵害所引发的各类恶性事件越来越多,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完善现有的困境儿童福利体系,促进困境儿童的发展和社会融入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由于困境儿童各个亚群体存在内部差异性,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是困境儿童福利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目前,困境儿童的概念及其分类保障的政策和实务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仍存在着内涵和外延不统一、责任划分不统一、保障内容有待完善等缺陷。这需要从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原则和实现方式着手,对困境儿童保障主体的责任划分、保障对象的类别、保障内容的类别和层次划分进行探讨,从而促进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关乎国民的生计和生活,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政府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因为民生不仅仅涉及经济,更涉及深层次的社会乃至政治问题。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政府的责任目标与价值追求。对此,政府应在推进中国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践行以民为本、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上的执政理念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作为政府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虽然江西省的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事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持续下降,与此同时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相应增加,但与改善民生为基调的财政支出最优结构相比较,江西省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仍然偏少。因此,江西必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压缩的公共服务支出和减少竞争性领域投资后增加的财政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民生领域,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8.
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是当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2012年11月24日,由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浙江工商大学主办,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浙江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权利与责任:民生保障的理论及实践"学术专场在浙江工商大学召开。来自政府机构的代表、论文作者、省内外学者、高校师生代表等150余人参会,会议收到应征论文150余篇。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分别做了"民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构建责任政府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要求。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为政府设定了责任,同时也为人大监督政府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实践中,人大监督是构建责任政府的关键一环。改革开放后,地方人大在监督政府方面勇于探索,运用审议工作报告、审查预决算、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方式对政府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在规范政府职能范围和权力行使、纠正政府失职失范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对人大负责进而对人民负责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收入分配与个人发展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当政府干预措施缺位时,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社会阶层加速分化,进而在代际间传递,由"权利失衡"演变为最终的"结构断裂"。政府干预可以有效打破上述恶性循环,规避"贫困陷阱"。然而,由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特有的激励机制与中央政府责任"缺位"造成地方政府用于调节收入差距的支出不足,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标尺竞争"和"用手投票"与"用脚投票"的缺失强化了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走向"循环累积",成为收入差距的制度根源。改革的措施应从优化分权激励机制、中央政府责任"归位"、完善分权体制和健全财政分权所必需的监督制约机制着手,从制度上确保政府支出的公共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