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化是实现区域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近10年区内整体工业化水平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人均GDP和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看,内蒙古全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从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来看,全区已达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从就业结构来看,全区整体上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时代的工业化被称为新型工业化。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 ,河南省的工业化程度、城镇化率较低 ,发展新型工业化既有优势也有劣势。相应的对策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城镇化进程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积极推动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3.
当前衡量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指标有两个:一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二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之间,横隔着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双重城镇化率的存在,源于与资本原始积累相依存的城乡二元体制与要素价格剪刀差。通过该制度的设计,人为地降低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本,以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在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这种城镇化模式还有发展的空间,当农村劳动力供求出现“拐点”,这种城镇化模式就难以为继,客观上要求必须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取代传统的城镇化。用户籍人口城镇化取代常住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我国对外来人口实行居住证制度,作为农民工市民化的过渡性措施,或作为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过渡性措施。但对于外来人口来说,其利益最大化的模式,是既保留农村户籍又持有城镇居住证。这就决定了双重城镇化率将存在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虽然已超过50%,但城镇化的质量并不高。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不协调,土地财政主导下的“造城运动”和二元户籍制度下的“半城镇化”尤其明显。在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城镇化转型期的经验,对城镇化模式进行适时调整和转型。据我国城镇化所处的阶段与特征,结合国内实际,从“服务导向”、“创新导向”、“就业导向”和“环境导向”几个方面提升“城市化质量”,以促进我国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特征表现为发展速度快、质量差,2011年的实质城镇化率只有35%.新型城镇化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农民工市民化过程,强化城市群承载能力、均衡发展城镇化、强化社会管理以及实行多元化发展模式.因此,农民工市民化必须摆脱城镇化发展困境、农民工市民化不合理制度集障碍以及市民化资本和资金障碍等现存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近十年来发展迅速,GDP增速位居全国前列,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率也在不断提高,但农牧业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导致内蒙古"三化"水平发展不平衡。这不利于内蒙古经济协调稳定发展。为此,要通过加大工业反哺农牧业、城市反哺农村牧区的力度,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牧民教育、医疗服务的投入等措施,促进内蒙古工业化、城市化、农牧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GDP增长速度处于全国前列。其中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畜牧业在整个内蒙古的GDP增长中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牛产业作为乳品业和肉食品业的基础行业在内蒙古的畜牧业中占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1994年到2009年牛产业的基本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可以看出内蒙古牛产业自1999年草牧场个人承包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城镇化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个较低水平起步,随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到2014年底福建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通过构建县域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福建省58个县域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根据因子得分结果,把福建省58个县域城市分为5大类,分析了每个类别的城镇化发展特征,为更好地分类推进福建省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当前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以此为背景,县域城镇化在国家城镇化战略框架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为推动县域城镇化的科学发展,以济南市平阴县为例,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Logistic模型曲线估计的操作,得出城镇化率预测值,并通过纵向(与全国、省、市)及横向(与周边县市)间的比较,为平阴县找准城镇化发展定位,进而确定合理的城镇化增速.从而在当前和未来两个层面上探讨了平阴县城镇化率的发展态势,亦希望能够为县域城镇化发展提供一种科学的衡量手段和预测路径.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城镇化呈现出城镇化率较高但增长速度缓慢、以政府主导型为主的特征,“十二五”将是辽宁省城镇化突破瓶颈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城镇化道路内涵为基础,对辽宁省城镇化道路进行分析。辽宁省城镇化应选择与工业化同步适度发展模式,采用在城市反哺农村基础上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选择大中小城镇结合并举的城镇规模结构,选择集中与网络相结合的空间布局,运用市场推动、政府导向的实现机制,走多样化和集约化相结合的实现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各异,这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大中小城市城镇化可持续协调发展问题迫在眉睫.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发展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资源环境表现为微弱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资源环境约束下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单门槛区间效应,当城镇化率低于门槛临界值0.490 2时,新型城镇化对资源环境产生影响不显著;当城镇化率超过该门槛时,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发展呈现显著的正向协调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十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3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95.6亿元,年均增长17.1%,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长速度7.6个百分点;2000年全区人均GDP6502元,仅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91.8%,到2005年全区人均GDP达到16331元,已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2倍,全区人均GDP五年平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四川省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61个县域数据,分析了集聚对贫困的影响。集聚用城镇化率、工业企业密度(个/万人)、工业增加值区位商测度。研究发现,集聚对贫困有重要的影响,企业集聚和城镇化对于减贫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产业扶贫中,除了非农产业的发展或者农业产业的工业化,促进产业集聚和推动城镇化,是贫困地区持续减贫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发展日益不平衡.为缩小城乡差距,国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此背景下,重庆市与成都市于2007年被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评估统筹城乡政策的实施成效,文章采用双倍差分法,以重庆市为处理组,以浙江省为控制组,运用两个地区2004-2013年县级单位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探究.在控制了金融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城镇化率等因素条件下,统筹城乡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重庆市的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水平,并且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率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何在提高城镇化率的同时又保护环境成为重要的课题。生态足迹作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安徽省1998—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城镇化率的相关数据,探讨安徽省的生态足迹与城镇化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与城镇化率明显相关,且均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而提高。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要放慢城镇化的速度,并且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使环境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全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概述了内蒙古自治区近年人口死亡的基本情况,运用数理统计、归类对比、综合计算等方法,从城乡、区域、年龄、性别、月份等视角重点比较了内蒙古自治区2000年与2010年人口死亡率的差异,并分析出其原因,旨在探索内蒙古人口死亡的内在规律和降低人口死亡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耕地资源不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土地上,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进程进入到后期阶段,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从工业化前期的40%以上降到15%以下(如美国3%,日本为8%),由此完成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大中城市,财力和物力都难以承受。因此,发展农村小城镇就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选择。实践证明,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发掘农村市场潜…  相似文献   

18.
人口城镇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重要机制和重要成果。但城镇化的速度和模式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既不能“拔苗助长”(典型如“被城镇化”),也不能“顾此失彼”(突出如以农村凋敝为代价换取城镇的发展),我称之为“快速城镇化陷阱”。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应该新在质量高、效益好,而不是速度快、新城多。当下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大跃进的阶段,城镇化冲动极其强烈,201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5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14%,正处在城镇化发展规律S曲线30%-70%的加速通道上。速度太快了,容易失衡和断裂,掉入“快速城镇化陷阱”,这显然有违我国城镇化之初衷。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2012年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样本,以方言多样性代理度量文化多样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系统广义矩估计、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等方法,首次就文化多样性对中国城镇化的影响进行了经验考察。研究发现,方言多样性对城镇化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考虑存在遗漏变量的可能而引入滞后一期的城镇化率作为解释变量后,方言多样性对城镇化率的影响依然显著为负;在采用历史外来人口迁入作为方言多样性的工具变量后,这种负向影响仍然显著存在,但影响程度有所下降。因此,以方言为代表的文化变量是影响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自费孝通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观点以来,小城镇建设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已成为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强大动力。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主导下,Y示范区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示范区,自1997年成立以来,其城镇化发展迅猛,城镇化率从1997年的28%增至2013年的58%,超过了全国城镇化的平均水平。本文以费孝通的小城镇建设思想为理论参照,探究政府主导下Y示范区城镇化发展的独特模式,重点从微观层面了解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这一核心主体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剖析Y示范区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以期为其他地区小城镇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