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我国转型期的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政治参与既可以带来政治稳定,又可以带来政治不稳定。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政治参与中影响政治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改革、完善政治参与机制,多角度地影响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心理,才能创设稳定安宁的政治环境,保证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稳步有序。  相似文献   

2.
战后巴西现代化的发展引起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并由此导致政治参与的扩大,但巴西政治中传统的精英制、世袭国家制、二元制等并未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改变.经济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与政治现代化、制度化的滞后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二战后尤其是 60年代巴西政治的持续不稳定,并最终导致了 1964年建立威权主义的军人政变.  相似文献   

3.
城市弱势群体政治参与具有它的必要性,它是城市弱势群体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发表自己的政治意愿的途径.但是城市弱势群体在经济上的“弱势”容易转化为政治上的“弱势”,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政治参与渠道和途径,他们的政治参与得不到保证,利益不能通过政治参与来有效表达,这些都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城市弱势群的政治参与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迫切地需要政府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改变当前的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4.
政治稳定是政治统治的价值追求和目标选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分析民生问题对政治稳定的现实与潜在的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是实现和促进政治稳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西方社会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保持政治稳定, 妥善处理稳定、发展与改革的关系。亨廷顿就这一课题提出了富于政策含义的理论分析框架 。他认为,现代性产生稳定,而现代化却会引起不稳定;现代化途中的非西方社会发展中国 家在政治的制度化、政治制度与公共利益的协调、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的平衡方面将会陷入左 右为难的窘境。本文把亨廷顿的论述概括为关于现代性与现代化的“亨廷顿悖论”,认为这 一悖论必将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所解构,但其“政策含义”对于预见、防止和解决 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而出现的某些失衡问题,特别是对于政治稳定政策的设计,具有积极的 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提高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稳定压倒一切”,政治稳定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政治稳定的思想 ,是邓小平的政治思想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本文试就邓小平政治稳定思想的内在特征、丰富内容和实现途径进行简述 ,以加深对政治稳定在我国现今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使中国城市的性质、结构、功能等发生变化,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转型.区域政治中心地位在城市的现代化启动过程中发挥了推动和制约双重影响:一方面以政治军事力量聚集区域资源,为传统政治城市奠定了现代化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以封建统治的严密控制而使这些城市缺乏充足的现代化启动动力.由于现代化启动过程是城市向近代转型的起步阶段,决定了城市的总体发展方向和路径,因而,研究区域政治中心地位在这个关键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极具意义.本文以保定为例来分析这种双重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反对腐败与保持政治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带有战略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稳定是前提.反腐败是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反对腐败,必须保持政治稳定,这是由政治的特殊功能和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的,中国的最高利益是稳定。保持政治稳定,又必须坚决反对腐败,这是因为腐败破坏稳定的群众基础、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反对腐败,保持稳定,必须加强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试论教育在政治稳定中的作用汪恩键,崔剑波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曾受到政治不稳定的干扰,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于是人们从不同侧面对产生政治不稳定的原因及保持政治稳定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但从教育的角度研究政治稳定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任何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都必须以社会政治稳定作为前提条件。因此 ,科学的选择实现政治稳定的路径意义非常重大。对处于社会转型重要时期的我国社会来说 ,实现政治稳定既是我党在政治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要追求的政治发展目标 ,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这就决定了在我国 ,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之路在于发展经济 ;实现政治稳定的必由之路在于民主建设 ;实现政治稳定的关键之路在于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中产阶级理论认为中产阶级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他们是"稳定器"和政治后卫,而韩国的政治实践表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中产阶级由于政治文化的转型,导致其政治态度经历保守--激进--保守的路径,不同的政治态度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13.
政治现代化(Political modernization)和政治发展(Political development)是不一样的。政治现代化涉及到民主程序,现代政治必定是民主政治,要求大众政治化和各种形式的整合及理性化。  相似文献   

14.
政治稳定在国家社会生活中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因为统治阶级的既得经济利益,政治权利的维护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是以此为前提和基本保证的。事实表明,高度传统的社会和高度现代化的社会其政治部较为稳定,恰恰是那些力图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的政治相对来说易出现不稳定。在我国,随着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政治稳定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稳定压倒一切。何谓经济转型期的政治稳定?经济转型期影…  相似文献   

15.
政治稳定的内涵十分复杂,学术界对此有着多种界定。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基本前提,对于现代转型社会而言尤其重要。在现代化过程中,政治稳定的实现在根本上有赖于政治发展;其中政治民主建设对于政治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它能够从制度和价值层面拓展政治稳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保持社会的动态稳定是政治发展走向现代化、民主化的条件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应从新的视角对影响我国政治稳定的因素作出全面的思考,从而为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稳定发展机制,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稳定环境。  相似文献   

17.
陈文新 《东方论坛》2008,(3):114-117,124
政治资源是政治现代化启动和推进的前提和基础;政治发展不仅是一个消耗政治资源的过程,更是一个政治资源配置的过程;政治资源的配置影响政治稳定;政治资源的不同配置往往形成不同的政治形态。中国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资源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8.
论政治秩序与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中国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同时 ,中国社会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如何正确面对当前的形势 ,认真分析总结 ,找出一条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方法 ,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社会稳定需要政治稳定作保障 ,因此如何建立及建立什么样的政治秩序就成了一切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建立公正的合理的政治秩序 ,推进我国的社会稳定 ,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 ,我国全面建设的宏伟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政治稳定的思想十分丰富.作者着眼于国际风云,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研读邓小平关于"治理国家的一个大道理"和"把经济搞上去是一个大局"的论断,阐述了邓小平关于政治稳定的两个重要思想:政治稳定的战略地位和政治稳定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观点是: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创造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政治;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动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法制建设为保障,在保持社会稳定中实现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