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曹操的“奸”与“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继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典型。“奸雄”是曹操的主体性格 ,却不是他性格的全部 ;他的性格非常丰富和深刻 ,是由多种情致和各种才能构成的。仅就他的主体性格 ,也由“奸”与“雄”两个方面构成 ;他既是一个“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的绝代奸雄 ,又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的杰出政治家、谋略家和军事家。二者互为条件 ,相辅相成 ,“成雄”是其目的 ,“施奸”是其手段 ;不“奸”难以成“雄” ,为了“成雄”则不择手段。小说不仅写了他“奸”的一面 ,更写了他“雄”的一面 ,还写了他的其他性格特点 ,使曹操成为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少见的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2.
谭洁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9(4):72-76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从他的伦理思想及其实践来看,他既接受过儒家伦理的教育,又有冲破传统伦理的需要和建设新伦理的能力,但他却始终动摇、徘徊在新、旧交替的矛盾之中。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冯道如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Z2)
结构和人物是戏剧剧作的关键元素,而结构的严谨性和人物刻画的深度则成为优秀剧作的重要特征。本文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同为历史题材并同被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搬上舞台的《曹操与杨修》和《廉吏于成龙》进行一番比较分析,以此揭示出它们"狼的理想"和"超人传说"的不同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4.
陈颖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6):93-97
本文以曹操为样本,概述了曹操历史形象的变迁,浅析了这个变迁背后中国社会思潮的转变,并由此引出了对"历史史料"与"历史真相""、史料背后的思想"等一些历史哲学方面的浅思。 相似文献
5.
李兴斌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曹操的军事才能大致可以概括为这样四句话 ,即 :一、长于战术 ,短于战略 ;二、长于任将 ,短于治军 ;三、长于陆争 ,短于水战 ;四、长于政治 ,短于军事。综观曹操一生的军事活动 ,无论是用兵实践 ,还是理论著述 ,可知上述四点是符合他的实际的。正是这样一些特点 ,决定了曹操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 ,更不是一个杰出的大军事家 相似文献
6.
梁祖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具有写实精神是建安作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点之一 ,而在曹操诗歌中得到了较为集中的体现。本文从曹操诗歌反映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展示时代精神等几个方面 ,来论述曹操诗歌的写实成就 相似文献
7.
乔凤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90-94
东汉末年,在群雄逐鹿的激烈斗争中,荀彧为了实现维护汉室统治的目的,选择曹操为合作对象。两人的合作相辅相成,荀彧作为士族的代表,协调了曹操与世家大族的关系,同时依靠曹操的军事力量使汉朝统治得以延续。荀彧与曹操的政治理想不同,因反对曹操而被杀,后世对二人合作的评价则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8.
孙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8,(4)
曹操“唯才是举”之政策,非特限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而为自己集团选拔人才,也非特仅如陈寅恪先生之所论,欲摧毁“士大夫儒家体用一致及周孔道德之堡垒”,而为寒族地主阶级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内建立新秩序、新信仰。笔者以为,曹操“唯才是举”之政策,亦且还有针对汉末社会礼崩乐坏、上下失序之政治现实,及综核名实、矫正士风、整新吏治之作用目的在。因而笔者将前述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王德宜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57-60
曹操诗歌蕴含着庄严伟大的思想和强烈激动的情感,并创造出阔大雄奇的意象,洋溢着高昂的格调,激荡着慷慨激昂的旋律,表现出强烈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0.
李向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2):54-58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以政治功业著称的英雄人物,而他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也足以让后人景慕。作为政治家的曹操,他的散文大多数是表奏、令教、书信等实用文体,而且创作风格明显地受到其政治权势、地位的影响。曹操散文依照其政治生涯的重要变迁可分为三个时期,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不同特点。第一时期(181年至196年)为其实力不断壮大时期,其文清峻而不失严整、雅洁;第二时期(197年至212年)为“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掌握政权时期,其文通脱自在,不拘文体之限;第三时期(213年至220年)为其巩固政权,“以魏代汉”时期,其文充满霸气,而又随意任性。 相似文献
11.
李开玲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67-70
生命关怀是一切文艺作品关注的主题。曹操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诗作因“舍我其谁”的主体人生定位及人格投射而表现出博大、深沉、悲怆的生命关怀,其诗歌艺术上的取象宏大、格调沉雄、老劲拙朴皆源于此。 相似文献
12.
侯迎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4):30-32
曹操的公文以叙事为宗旨,带有鲜明的权威性、指令性,且篇幅简短,表述明确,指示具体,文辞朴实.曹操将公文与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从内容上渐渐区分开来,开始自成一家,对公文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3.
梅铮铮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6):64-71
曹操高陵自2009年底被公布发现于河南安阳之后,引来各个方面质疑之声。究其原因是,曹操其人从宋代以来特别是文学作品中被人们奸臣化,成为"奸绝"。因此,对于曹操墓的被发现,以及从中没有出土属于曹操本人的铁证文物,故而备受人们关注。虽然此墓已被列为200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但是本人认为其中仍有值得研究的内容。考古学毕竟是一门近代新兴科学,需综合各类科学成果才能使结论更加科学化、合符历史真实,其中也更少不了用历史文献作为考古发掘的指导和理论依据。当考古成果和历史记载吻合,这样的成果才没有遗憾。 相似文献
14.
15.
管志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4):89-94
以德治军和以法治军互为映衬。传统武德文化的研究正逐渐成为以德治军的思想底蕴。文章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曹操的武德思想作了探索,并从其戎马一生的军事实践、为政韬略、人才思想三个主要方面展开论述,进而发掘了曹操武德思想兵儒合一的独特表征,是解读曹操的一种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封建正统历史学家眼里,曹操是一代枭雄.无论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文学家,都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不可湮抹的一笔.作为政治家.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统一北方,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安定了人民的生活.本文通过探寻曹操廉政思想的脉络,发掘出他在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王鹏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63-67
沈德潜《古诗源》卷五指出:"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迄今,学界对"汉音"和"魏响"的内涵和区别仍属不甚了了,因而对曹操诗文的艺术精神及文学史意义和地位也就言之不确.文章认为,就艺术表现看,"汉音"与"魏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俗"、"虚"、"溢"、"质"与"雅"、"理"、"实"、"丽"的不同,曹操的诗文在这方面"犹是汉音";就情感特征看,"汉音"与"魏响"的区别又体现在由大众性到文人化、由政治性到抒情性、由客观性到主观性、由社会性到个性的转变上,曹操的诗文在这方面又"纯乎魏响"。因此说,曹操的诗文具有徜徉于"汉音"与"魏响"之间的独特艺术风范。 相似文献
18.
论曹操用人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克省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2):165-167
曹操之所以能在东汉末年诸侯割据中削平群雄、统一北方,与他对人才求贤若渴的态度和唯才是举的政策分不开,人才帮助他完成了大业。但是由于当时社会混乱、鱼龙混杂,加之他本人胸狭好妒、过分否定传统道德等原因,也错杀了一些人才,对他本人和他的事业都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20.
李昱姣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曹操之所以能够取得政治上的巨大成功,与他的仁人志士品质和儒学伦理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仁爱恤民、崇尚忠义、宽容大度,因此得以争取民心,招揽义贤。凝聚部下,完成北方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