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状况与社会整体的男女平等意识、大学生对两性社会地位与价值的认识、对现实层面的就业、教育、维权以及恋爱婚姻家庭等实际问题的关注以及如何实现男女平等、实施性别平等教育等方面密切相关。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应加强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男女平等价值观的认同,营造良好的男女平等氛围;学校应向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性别观念和知识,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大学生应通过掌握正确的性别知识,培养平等性别观念和行为,形成健康的性别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2.
先进的性别文化是由平等的性别价值、规范的性别制度和文明的性别风俗习惯构成的性别文化体系的总和.先进性别文化的内容从发展角度看,包括先进性别文化理想、先进性别文化战略、先进性别文化内核;从结构角度看,包括先进性别精神文化、先进性别制度文化、先进性别文化习俗;从实质角度看,包括男女平等、男女平权、男女互尊、男女共业、男女共强.先进的性别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导向功能、调适功能和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性别文化的变迁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阐述了中国性别文化的含义及特点;总结了性别文化变迁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当代社会趋于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概括了性别文化的两次转变:由原始社会平等的性别文化向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的转变、由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向现代社会趋于平等的性别文化的转变;提炼了我国当代社会性别文化的三大特点:复杂多样、群体差异显著和滞后于经济发展;分析了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意义:有利于推进男女平等进程,有利于促进性别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促进性别文化转变的政策建议: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夯实性别文化转变的物质基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性别文化与两性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作为两性关系之一,夫妻关系既受已有性别文化的影响,又受当时社会新情况的影响。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夫妻关系由不平等迈向平等。受传统性别文化影响和社会文化发展带来的冲击,现代社会同时并存着平等的夫妻关系与不平等的夫妻关系。先进的、平等的性别文化有助于促进夫妻平等;同时,夫妻平等也有助于构建先进性别文化,最终有助于实现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5.
性别文化发展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性别文化经历了性别平等文化的产生和偏移、男性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男性主流文化的解体和性别平等文化的初步形成几个发展阶段。通过考察性别文化发展的历史。对如何建立新时期的性别平等文化,以及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和解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成员的各性别主体往往按照所属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行事,这些观念和规范造就了他们的社会性别特征和社会交往关系。三个因素即社会化、大众传媒和从众效应对性别定型起着重要作用。性别定型观念使得人们忽略了性别个体之间的差异,产生消极作用。只有客观理解性别定型,才能在交际活动中超越,陆别定型,促进全世聚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7.
性别平等的文化哲学阐释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文章运用文化哲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人的文化存在、性别问题产生的文化根源和性别平等的文化困境的分析,提出文化是性别平等问题本质的基本观点;针对女性主体性意识缺失和自我心理束缚问题,从性别文化的心理启蒙、和谐性别文化体系的建构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就和谐性别文化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与内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性别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具有重大意义。性别和谐的基本内涵是性别平等,深层内涵是性别统筹发展。实现性别和谐需要改变“男尊女卑”的两性关系,形成和谐的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技术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性别“不平等”现象,表现在:技术领域两性参与者数量差距大,两性在技术组织中的地位不平等以及在技术教育领域中的不平等。传统性别文化、有关制度的缺失及女性主体自身的某些不足是造成技术领域性别失衡和等级悬殊的主要因素。只有打破传统性别二元论,营造先进的性别文化,并且通过制度创新和女性自我认知的转变才有可能改变技术领域的性别不平等现状。  相似文献   

10.
出生性别比的持续偏高是社会性别的不平等在生育领域里的集中体现,因此,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应该着重于对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改造,通过构建社会性别平等机制,形成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远期战略和近期战略相结合的综合框架。  相似文献   

11.
高校知识女性社会性别意识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性别意识研究是对女性问题深层次的文化思考。文章通过对高校知识女性社会性别意识现状的调查,认为性别不平等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资源的分配与享用不平等;社会平等机制不健全;父权制文化影响深远,对此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改进。我们应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批判,加强社会性别研究;开辟新途径,传播新现念;努力建立和健全社会性别平等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包含性别文化在内的一个有机的文化系统,离开了性别文化的构建,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将无从谈起。因此,将性别文化纳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构建进程,不仅是创新发展性别文化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性别文化是历史上最先进最进步的文化,其基本内核是性别平等,先进性则是社会主义性别文化的本质属性。应在建设中国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的指导,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将性别平等的基本原则全方位纳入文化建设的主要方面,在发展繁荣文化的同时,为现实中国妇女运动和性别平等事业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用性别分析的工具,从文化的视角把身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巨大变迁中的弱势群体———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指出就业中存在性别不平等状况,揭露了性别不平等背后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分析了社会制度和结构中造成和影响性别不平等的文化机制,认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文化的堕距是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根源,提出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对解决性别歧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性别文化是广义的文化领域中的一个主要范畴。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性别文化的内容在不断地丰富,其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中表现的传统社会性别文化有其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同时也折射出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的深刻烙印。先进性别文化是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变迁和发展的产物,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性别平等、公正、和谐发展的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男女平等是先进性别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就业性别歧视的文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性别分析的工具,从文化的视角把身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巨大变迁中的弱势群体—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指出就业中存在性别不平等状况,揭露了性别不平等背后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分析了社会制度和结构中造成和影响性别不平等的文化机制,认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文化的堕距是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根源,提出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对解决性别歧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对2063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性别、性别平等态度与约会暴力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男大学生的约会暴力施暴率和受暴率都显著高于女大学生(p<0.01),但女大学生遭受到更多的性暴力(p<0.001)。这一发现凸显出性别不对等的社会文化可能促使男性与女性之间形成权力与控制关系。性别平等态度在性别与约会暴力施暴频率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在性别与约会暴力受暴频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建议以性别平等教育为入手点,推进高校社会性别课程与“促进性别平等,预防约会暴力”干预项目的建设,以期实现预防约会暴力的效果,共同促进性别平等与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7.
促进性别平等的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内容。本文在探讨性别平等教育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回顾近十几年来国际社会与中国政府对性别平等所做出的重要教育承诺,反思教育领域中性别平等的进展状况,指出质量不足、制度化欠缺和多元文化视角的盲点是影响性别平等教育顺利实施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传统父权文化的根深蒂固及经济体制转型期的社会背景,社会中仍存在大量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由此引发的性别歧视、性别矛盾悖逆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分析我国两性关系不和谐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实现性别平等,促进两性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追求男女平等应在承认男女两性差异的基础上赋予他们同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同时提出了实现两性平等的三点建议:以平等、和谐的先进性别文化代替传统性别文化;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消除性别歧视的相关政策:女性应提高自身素质,主动赢得家庭和社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性别作为女性主义一个重要的分析范畴,重点强调两性在资源、责任及权力分配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平等,以及由此而来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其实质是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所导致的男女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在城镇化背景下,社会融合对农民工社会性别意识具有深刻影响.利用2014年农民工调查数据,分析经济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对传统分工、有酬劳动、无酬劳动和生育决策方面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有利于农民工在生育决策方面形成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心理融合有助于促进传统分工方面的性别平等.但对女性农民工而言,经济融合有助于其在有酬劳动方面形成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文化融合中家乡文化的保持有利于促进传统分工方面的平等性别意识,心理融合则有利于其在无酬劳动方面形成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