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个人主义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和他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它是资产阶级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原则, 具有极端的个人主义和“合理的个人主义”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个人主义产生的最终根源是私有制, 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 它在当前我国社会中仍有广泛的市场, 并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要有效地克服个人主义, 必须同时加强道德思想教育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个人主义思想又有新的抬头,它正污染着我们的社会风气,破坏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主义关系。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极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资产阶级道德原则,他们说:“自私是人的本性”,“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要为个人主义正名”,“要重新评价个人主义”,要从西方“引进个  相似文献   

3.
章从近年来传统道德价值尺度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变化,发展入手,充分肯定了当代道德价值尺度变化的时代性,进步性,同时指出,极端个人主义和金钱至上观念是两种值得警惕的现象,必须从法治建设和对传统道德资源的发掘、研究、利用着手,进行深入、持久、细致的工作,才能完成新时期道德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个人主义思想和道德学说在西方历史上的发展这一广阔的历史背景出发,详细考察了亚斯贝斯的“生存交往”学说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根源,通过具体分析这一学说的若干典型特征,作者认为亚斯贝斯的交往学说对于我们批判和扬弃旧的个人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对于重新认识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及其根本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马克思主义运用分析哲学和元伦理学方法解读马克思文本,围绕马克思理论体系是否存在道德因素或马克思是否是非道德主义者展开激烈争论,并试图构建一种“合理的”道德理论。它的解读因严格“二分法”和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局限而陷入一个似是而非的马克思“道德悖论”问题之中。穿越马克思文本,以及超越西方道德形而上学传统和现代分析哲学、元伦理学方法这两种抽象,可以有力辨析它的方法、观点和论据,消解马克思“道德悖论”问题,从而呈现真实的马克思道德理论。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适应其发展要求的多方面的更新。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一些人的道德水准下降,人际关系的庸俗化,经济生活中的“拜金主义”,违法乱纪以至犯罪等消极现象的出现。这些可以归结为不同程度的个人主义思想及其行为,为什么在我们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得以发生和存在,其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如:在思想关系方面,由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传统的私有观念的影响,也包括国外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及其腐朽的生活方式的侵袭,对于这些原因,我们是不难理解的。那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一、当代中国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冲突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变化,由此也引起了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道德价值,又称为道德价值观念,其核心就是道德理想或道德原则,这是从社会角度而言的。而从个体角度来看,人们的道德价值是由道德价值心理、道德价值认识、道德价值评价标准这样三个要素构成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人们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首先就表现在这三个要素之上,并产生了:①道德价值心理上的变化和冲突;②道德价值认识的变化和冲突;③道德价值的评价标准的变化冲突。由于这些变化和冲突的出现,因此有人提出为“个人主义正名”,为“功利主义正名”,从而导致关于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讨论。这说明人们原有的道德价值观念,已经在深层次上发生了动摇、变化和冲突。人们道德价值观念上的变化和冲突,表现为道德的相对主义倾向(道德的多元论)和非理性主义倾向(跟着感觉走),这又导致人们道德行为的“失范”现象,即失去道德规范的指导和约束,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道德的“滑坡”。总之,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人们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冲突,与其它一些因素相结合,已使我们社会原有的道德价值导向受到了挑战和动摇。人们在理论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失范告诉我们,应该冷静下来,认真地考察一下如何重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8.
道德体系具有普遍的认同感和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不会主动、及时顺应时代的变化,有其惰性.现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文化的同时,既要探讨传统道德规范、观念和信仰在现代社会所受到的困扰,又要认识由此产生的道德认知错位问题,构建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9.
<宗教生活基本形式>是涂尔干超越早年的"社会本体论",向"社会个人主义(道德个人主义)"转变的一部重要作品.涂尔干从"澳洲的图腾制度"入手,考察了一个类似于<圣经·利未记>的部落社会.他在坚持"社会统摄个人"的基本立场的同时,也在讨论灵魂问题时贯彻了"社会只有通过个体意识才能存在"的原则,试图能为现代处境中"失范"的个人主义重新找到"社会化"和构建新的社会秩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勤劳勇敢、诚实守信、重义轻利等思想一直是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的纽带。中国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传统道德文化对于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类似于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具有积极的道德教化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将传统道德文化中的这些重要思想与现实相结合,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从而实现现代化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麦金太尔重建现代社会、复兴目的论的旨趣缺少关注,对美德论的解读亦存在碎片化甚至误读的趋向。麦氏美德论实为历史主义的社会学批判,它主张某种道德理论的合理性取决于它所预设的社会模式的合理性,现代道德筹划所预设的非历史主义的、个人主义的抽象人性和社会建制应予拒斥。现代道德筹划放弃了包含“实现其本质/目的而可能所是的人性”这一要素的目的论框架,故必然失败。美德是有助于维系和发展“具有内在利益的实践”“目的论的人生叙事”“共享的道德传统”的人类品质。各种道德传统虽有其特殊性,但仍具历史开放性并可交流互鉴。共享善的、合作性的共同体是美德存续的社会条件,要建构各种地方性共同体以抵制现代资本主义对美德的侵蚀。  相似文献   

12.
个人主义是私有制的产物。由于私有制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个人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认为“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个人主义”是不对的。在历史和现实中,奉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的人是客观存在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道德生活的主旋律,而绝不是“为少数人或少数人的集团所利用”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核心价值体系时,应该以继承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我们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的主要文化载体是传统的道德文化,传统道德文化的民间世俗化和学术神圣化使之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认同度最高,而且最为稳定并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形态。齐鲁道德文化是传统的主流道德文化,其核心部分“五常”,具有与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念相沟通,并向现代主流价值观念体系发展转化的潜质。  相似文献   

14.
失信已泛化为社会普遍现象,通过建构社会诚信体系进行“救赎”是学界和实务界的共同主张。传统诚信观念整体性的破裂预示着道德诚信社会控制主体地位的丧失。社会分工、人口流动和个人主义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推动诚信体系重塑的关键角色,呼唤保障诚信的权威策略。现代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应以摆脱将“社会诚信体系”等同于“社会信用体系”的认识论错误为肇始,通过知情权、隐私权、信用权等诚信权利的实践树立国家诚信法治立场。超越法治,吸纳和借鉴“非国家法”资源,与道德教化、合作治理相结合,借力于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协作,才能成就“诚信中国”的梦想与蓝图。  相似文献   

15.
公民的道德素质,是一个国家整体素质的展现,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直接关系到“美丽中国”的构建.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道德现状的高度关注,通过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加强生态环境道德和礼仪修养教育等途径,为构建“美丽中国”创造条件,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道德发展向“善”是我们的共同愿望,而道德求“真”是道德向“善”的基本前提。“真”是道德存在的现实基础,是道德得以发展的基本前提,是通向“美”的必经阶段。道德求“真”是指当代社会的道德发展要符合“真”,即道德要符合当代的社会生活实际,符合人们的思想文化实际,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新道德对现实“真”的需求反映了社会进步对现实“真”的需求,是伦理道德体系本身的科学化和具体化的客观要求,还是新道德规范从民族化转移到国际化视野中的实在要求。构建新道德规范求“真”,必须以“真”为本,至善至美;要与时俱进,不断发掘时代精神,丰富时代新内容,在新道德规范的构建机制上体现“真”。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人生哲学中的本位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道德为本位和以知识为本位分别是中西人生哲学的根本特征.深入考察这些特征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中西文明的历史走向,而且有利于中西人生哲学的双向交流.以知识为本位的西方人生哲学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主体意识的发展,同时也诱发了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西方的精神危机.而以道德为本位的中国传统人生哲学则塑造了中国人的群体精神,塑造了中国人重视修养、崇尚道德的历史传统并由此增进了人际关系的温馨与和谐,但同时也遏制了科学的进步和个性的发展.鉴于此,中西人生哲学应该并且能够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1]。道德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必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撑。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大力推进道德建设。当前,我们在看到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的许多领域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问题:有民主和法治不够健全的问题,有公平与正义有时难以实现的问题,有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与友爱缺失的问题,有劳动者的创造活力未能被充分激发的问…  相似文献   

19.
在描述西方道德逐渐衰微之历程的基础上,回归伦理学家把当代社会理解成为道德衰微亦即缺乏道德共识因而缺乏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的“无家可归”社会.他们试图凭借“回归传统的德性伦理学”挽救当代社会的道德危机.然而,我们认为,尽管他们对于西方伦理学之发展历程和当代社会道德危机的描述比较正确,但是,他们却未能充分认识到西方道德发展历程的更为重要的进步意义,因此,他们并不知道,面对当代社会无家可归的状态,人类需要的不是返回曾经逃出的精神家园,而是重建新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镀金时代美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许多新的、巨大的变化。代表上升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化的超验主义走向衰落,产生了讲求“效用”的实用主义哲学;浪漫主义文学为现实主义文学所取代;传统的自由放任学说受到挑战,出现了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改良经济学派;宗教不仅发展快,产生了许多新教派,而且在教义上作了改良,着重从社会和道德的角度解释问题,注意发展慈善事业。政治思潮方面,主张自由竞争、鼓吹有限政府、反对改革的保守主义开始退却,赞成政府干预、主张扩大民主权利和进行一定的改革的自由主义得到加强。价值观方面,传统的个人主义发展为所谓“集体个人主义”。这个时期既有资产阶级正统文化的发展演变,也有中下层阶级、工农文化运动的产生及其与正统文化的对立,后者是美国文化中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因素。这两种文化的存在和斗争是镀金时代美国阶级矛盾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