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使至塞上》一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曰“爱国热忱”,一曰“自豪”感。陈贻焮先生在《山水诗人王维》一文主前说,(《唐诗论丛》第89页)他是指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自凉州南率众入吐蕃界二千余里”,“大破之,斩首二千余  相似文献   

2.
《使至塞上》这首诗,是王维于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春天,作为监察御吏出使凉州,去宣慰战胜吐蕃的边地将士时写的。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孤烟”一词,现存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即所谓“尘烟”说与“狼烟”说。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很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少人认为,“孤烟”指沙漠中旋风卷起的尘烟。清人赵殿臣注云:“边外多回风,其  相似文献   

3.
大事记     
《福建社科情报》2007,(4):F0003-F0004
六月份 4日马英九宣布,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将“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为主轴,并写人党章。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著名诗人辈出,如群星璀灿,王维就是这群星中的卓然大家。顾起经云:“玄(宗)、肃(宗)以下诗人,其数十百,语盛唐者,唯高、王、岑、孟四家为最。语四家者,唯右丞为最。其为诗也,上薄骚雅,下括汉魏,博综群籍,渔猪百氏。”《许彦周诗话》也称:“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这个说法是符合王维在盛唐诗坛上的实际声誉地位的。王维早期,游两京,历中原,使凉州,写了不少歌颂戍边将士,反映边塞生活的诗。这些诗思想积极,充溢着爱国主义精神,艺术上也颇具特色,是王维诗中的精粹。比起他后期的山水田园诗,数量虽少,成就却比较高。可是,因为王维生平活动的资料少,专门研究他边塞生活和边塞诗的文章至今未见。本文试图对他的边塞诗作一具体分析。这对全面评价王维的诗歌成就会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以苦吟出名的晚唐诗人贾岛,诗中颇多警句,其最为人所称道者,当推“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对此二句,作者尝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但也有人提出异议,以为这二句与全诗联系起来看,却算不得佳句。该诗题作《送无可上人》,诗云: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合作近邻。 清人施闰章在《蠖斋诗话》里说:“余谓此语宜是山行野望,心目间偶得之;不作送人诗,当更胜。”今人潘述羊也说:“既是送人诗,而且似乎还是送别诗,就不该写和尚‘独行’与‘数息’。”(《写作掌故杂谈》) 《送无可上人》为送别诗,送别之作,说被送之人“独行”、“数息”当然欠妥。而问题在于这“独行”、“数息”是否如前之论者所言,是指无可上人。鄙见以为,这二句并非指无可,而是写送别无可上路后,作者自己独行野望、徙倚徘徊之情的。  相似文献   

6.
始也“桃源”,终也“桃源”──王维心灵历程的再探和前后分期说的质疑荆立民建国以来的文学史著作,常常用不同的语言重复一个论断:王维的一生以开元二十四年(即李林甫取代张九龄为中书令的那一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王维,“热衷政治,奋发有为”。象初盛唐...  相似文献   

7.
王维“闲”“空”意趣的禅学再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绍良 《文史哲》2002,1(3):98-102
追求“闲”、“空”之趣是中国传统自然诗的一般特征,陶渊明和王维是典范作家。但由于王维深受禅宗义理的影响,其“闲”、“空”之趣的生成方式较陶渊明还是有所不同。其一,在对自然和社会的审美观照方面,王维突玻了陶渊明“非A即B”的模式,形成了一种由“非A非B”到“即A即B”的模式。其二,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王维诗歌也一改陶诗的“去俗”之趣,以“合俗”的姿态来对待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而表达一种“不言言”、“不物物”的真意。  相似文献   

8.
凉州,即今甘肃武威地区,是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东部重镇。东接河套,北临沙漠,南连祁连山脉。唐朝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以凉州为最大,所谓“土沃物繁而人富”。其他又宜牧马,早在汉代,班因就称“凉州之富为天下饶”。唐置八盐,牧马达三十万匹。凉州不仅为“河西之根本,实秦陇之襟要矣。”古代凉州为多民族聚居地,从秦汉以来的月氏、乌孙、匈奴、鲜卑、羌,到唐、宋、元、明时的吐善、回鹤、党项、回回、蒙古、汉等,先后有二十多个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元、明两朝是西域各族大批东迁内附的重要时期,凉州既处丝绸之路要道,又…  相似文献   

9.
卷一七七《杨收传》:“裴体作相,以收深于礼学,用为太常博士。……寻了母丧,归苏州。既除,崔供罢相,镇淮南,以收为观察支使。”(4599页)按:“崔供”疑误。据周日唐书·崔供传》及《武宗本纪》,崔供罢相,初“贬澧州刺史,再贬惠州司马”,未曾出镇淮南。且崔供罢相在会昌四年(见川日唐书·武宗本纪》,《新唐书·武宗本纪》及《宰相表下》载于会昌三年),与杨收为淮南观察支使的时间亦不甚相合。裴体为胡在大中六年至十年《见周日唐书》本传及两《唐书·宣宗本纪》),杨收为大常博士自当在大中六年之后,除去服丧三年,其为观…  相似文献   

10.
“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左相是王维的老弟王缙,代宗时的宰相。从这当时流传的两句话来看,王维的诗名确实是很大的,虽然这个“天下”得打上引号。王维之所以能取得这样高的诗名,原因虽颇为复杂,比如和王公们交游、善于写应制诗等(王维的应制诗前后期都有),  相似文献   

11.
送别诗略论     
关于送别诗,有的选家认为只有送别亲友远行的诗作才是送别诗,有的则将留别的诗作也包括进来。其实,既然有送别,就自然有送者写诗赠别,行者留诗致意,遣抒的都是别离之情。这是一个事件的两个方面,倘是割裂开来,很多有意义的东西就不能相互参照发明了,很多有质的共性的东西也不能得到整合分析。因此,无论“送”诗也好,“别”诗也好,都应视作送别诗。此外,还有一种以送别之题来抒写胸臆或进行纯粹艺术创作的诗,数量不多,亦应归入此类。在世界各民族的古典时代,大概没有哪一个国家有像中国这样发达丰富的送别诗。然而,送别是任…  相似文献   

12.
从诗的对面写自己的情思,这种创造意境的方法为“对面取象”,或曰“对写法”。它源于《诗经》。在诗法臻于极致的唐朝,这一诗歌创作技巧更为诗人们自觉而圆熟地运用;特别是在送别诗、怀人诗中,“对面取象”这一创作技法,以“实象”和“虚象”的交织为特征,以“实象”和“虚象”摆放的位置为格式,不仅能够深入细腻地达难达之情、述不尽之意,而且还能够使作品层次叠加有致、意境摇曳多姿。同时,唐诗中的这种创作手法对后世也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送别活动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是诗歌必然涉及的主题。以前人们探讨送别诗的源流,一般只至“苏李诗”。而学界的倾向又把它们的作时定于东汉末年。这样,似乎我国的送别诗出现较晚。其实《诗  相似文献   

14.
卢燕新 《江海学刊》2024,(1):220-231
姚合《极玄集》选王维等21人诗百首,《序》称所选者皆“诗家射雕之手”。从时间范围看,所选者包括盛、中唐诗人,而以中唐前期诗人为主。就题材内容而言,选本涵盖送别伤离、寄远赠答、羁旅登临、题赞咏物、记事怀人、感怀即兴,很少涉及民生疾苦等。依体裁分析,该集选82首五言律诗、8首五言古诗、7首五言绝句、3首七言绝句。据诗风观之,以凄清绮净为主,但也有雄奇壮美者。研究《极玄集》“诗家射雕之手”的遴选范围及其特点,不仅对研究选本辨体、认知王维等诗人的近体诗、探究唐代近体诗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考察《极玄集》与晚唐诗的关系亦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极玄集》以“诗家射雕之手”定位而编纂“精微”选本,其在唐人近体诗经典化过程中的作用也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15.
《拿来主义》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发表于同年六月七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一九三四年六月,当时正“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围剿’,又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时期。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一九三三年十月至一九三四年十月,蒋介石一方面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军事“围剿”,另一方面,又焚烧古今中外的一切进步书籍。一九三四年二月,国民党中央党部以“鼓吹阶级斗争”的罪名查禁了一百四十九种书籍。同时,蒋介石还强制推行  相似文献   

16.
跨越时空的不解情结———二晏词“痴情”、“惆怅”意绪论□黄南以令词为主要代表的宋初文学,是词史的一个辉煌时期,二晏词独占其鳌头。晏殊以“宰相词人”的雅隽与欧阳修同有“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之美誉,晏几道则以“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秀气胜韵,...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共和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共和论,是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同时形成的。1848年,正是在首次全面阐述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后5个月,马克思便依据巴黎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在《六月革命》一文中提出了无产阶级必将建立“红色共和国”,以取代资产阶级的“三色旗的共和国”的观点;1850年,正是在另一篇文章(《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马克思在首次使用“工人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概念之同时,提出了无产阶级应保存民主共和机构,建立红色共和国以改造社会的思想;1851年冬至1852年  相似文献   

18.
王维送别情绪的基调,不外是悲伤幽怨,但随其送别对象和缘起的不同也充分显现出富有针对性、个别性的种种意识观念,即惜别和思慕、鼓励和期盼、向往和力劝、同情和慰抚等。这无疑既源于他真诚的人情况味,又本着他切实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诗史上拥有“诗佛”称号的诗人并非王维一人,然而只有王维成为现代研究视野中唯一的”诗佛”.王维被令人视为“诗佛”不是出于“诗中之佛”的宗教膜拜心理,而是由于其“诗中有佛”的独特审美境界.现代学者对王维诗歌艺术的体认建立在明清诗论的基础之上.古今论者共同参与了王维“诗佛”说的建构,当今的王维“诗佛”说进一步确立了王维诗歌的美学意义和诗学地位.  相似文献   

20.
如果把写作文比作是一次远洋航行的话,那么,审题中的立意便是选择正确的航线。写作教学实践和高考的信 息反馈告诉我们,相当数量的学生正是由于选错了航线,或搁浅,或触礁,而导致航行的失败,故审题中的立意是写 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写好一篇文章,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审题、立意、结构、表达,甚至书写卷面等,而在这诸多因素中,尤以“立意”最 为重要。王夫之“凡为文以立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 而材料作文以其取材广泛,形式灵活,要求多变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特别是考试出题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