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斯兰法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法为古代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它最初产生于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半岛,是伴随着穆罕默德创建的伊斯兰教而来的,所以伊斯兰法又是宗教法,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在一千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伊斯兰法随着伊斯兰教和伊斯兰国家的兴起、衰亡和复兴而有着它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一) 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推行伊斯兰教,并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形成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穆罕默德在传教的过程中,创建了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古兰”为阿拉伯语Koran的音译,意为“诵读”。穆罕默德宣称它是真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我国旧时称为景教。基督教最早传入我国,约在我国封建社会全盛时期的唐代。据公元781年于长安西面所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么元635年(唐贞观九年),基督教的“异端”支派聂斯托里派,从叙利亚经波斯传入我国。但真正广泛传播则是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的,伴随着殖民主义势力,大批传教士纷至沓来。公元1557年,随着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我澳门,基督教传教士便跟着在那里立足传教。与澳门相近的海南岛便成为基督教传教的重要地区之一。基督教在海南岛的传播活动大体经历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自唐高宗永徵二年(公元651年;这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传入我国,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且不谈伊斯兰教在我国的发展史,单是它在我国的旧译名若要解释清楚,就得撰写一篇长文章。最初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的是我国现代史学泰斗、已故史学家陈垣老,他在公元1928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回回教入中国史略》的讲演稿,详细地探讨了伊斯兰教的旧译名,现笔者结合个人的学习心得,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其经典《古兰经》和圣训也传到中国。因最初的中国穆斯林大多为西域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他们研习宗教经典的语言为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故经训未被译为中文。后来随着伊斯兰教的中国本土化以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伊斯兰学者开始用中文进行有关伊斯兰的著述和翻译,但主要以“以儒释教”为主,对经训的翻译微乎其微。自20世纪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圣训研究及其翻译才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5.
公元631年(唐贞观五年),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之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公元651年(唐永徽二年),穆罕默德派遣使者来到大唐首都——长安。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即在其传播地区建立伊斯兰教活动中心清真寺。清真寺的建筑是吸收了中国历  相似文献   

6.
11 .回族思想文化史研究。思想史主要表现在对回族伊斯兰学者“以儒诠经”之汉文著述活动的研究。伍贻业《从王岱舆到刘智的启示和反思——— 1 7世纪中国伊斯兰教思潮》(《中国回族研究》第 1辑 ,1 991年 ) ,余振贵《从 <清真大学 >试论王岱舆宗教哲学思想的特点》(《中国伊斯兰教研究》 ,青海人民出版社 1 987年 ) ,冯今源《(来复铭 )析》(同上 ) ,金宜久《论刘智的“复归”思想》(《世界宗教研究》1 990年 1期 ) ,罗万寿《试析中国伊斯兰哲学的“真一”说》(《西北民族研究》1 996年 1期 )等文较有代表性。讨论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思想的文…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不仅是连接东亚与西亚的贸易古道,也是伊斯兰信仰传入中国的一条重要通道。不论是在中国广袤的西部,还是今天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丝绸之路途径的地方依然留有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早期的重要印迹。根据伊斯兰教研究者的考证,这些印迹及与之相关的传说有时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但是它们将域外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的历史记忆连接在一起,塑造了中国穆斯林的宗教认同,反映出穆斯林世界与中国交往的重要历史片段。  相似文献   

8.
《回教哲学》和《回教基督教与学术文化》是埃及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潮的倡导者穆罕默德·阿布笃的著作。马坚翻译该著作是为了应对和解决国人对伊斯兰教的误解而导致的各种侮教案的发生和非基运动以及基督教在穆斯林内部传教出现改宗现象,并为回耶辩论提供理论根据。通过解读历史背景可以看出,近代中国伊斯兰社会思潮是受国内近代化运动和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潮双重影响下产生的。在这场思潮运动中,中国穆斯林精英始终把它融入到整个中国近代化运动中,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清真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礼拜真主、举行宗教仪式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因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也因伊斯兰教传入时间、地域以及信仰者文化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从清真寺建造时间、发展阶段、建筑特色、建筑形制、数量和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认为新疆清真寺与内地清真寺分属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两个不同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史料考索佛教在二千五百年前创自印度(注一),为现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之一。公元前四世纪有印度幻术人来华,已将佛教的影子向中国透露,但来留下任何传教的影响,别详拙撰《佛教入华的先声》。迄秦汉之际,佛教始传入中国。①: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二)、《佛祖历代通载》(卷五)皆记:  相似文献   

11.
明清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传入中国以后有较大发展的时期。这些外来的宗教在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是与周围的汉语和汉文化环境的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中国伊斯兰教思想史和中国基督教思想史的重要内容。本期专栏中的两篇文章都与这个大问题有关。 杨晓春的《论晚明江南穆斯林学者的文化纷争》研究了明末清初穆斯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从贞观九年(635年)至会昌五年(846年),有天主教聂斯多力派叙利亚人阿罗本、景净等传教士从波斯先后来到长安,在二百一十年间先后建立教堂百余座。元朝至元三十一年(1293年),天主教方济各会的意大利籍会士孟高维诺以教皇特使的名义由罗马来京传教,先后于大德二年(1298年)、大德九年(1305年)、延祐五年(1318年)在北京建立教堂三座,传教范围扩展到泉州、杭州、杨州等地。元朝灭亡,教会活动随之中断。明清之际传教士来华人数日渐增多。又私入中国内地传教者不少,这是殖民主义者侵略活动的一种形式。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在资本主义列强大炮的威胁下,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1858年清政府与  相似文献   

13.
印度尼西亚是当今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伊斯兰世界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伊斯兰教最早是由谁、于何时、以哪种方式传入这千岛之国,却一直是印尼史学界悬而未决的公案。根据马可波罗游记及苏门答腊北部帕拉地区的考古发现,我们得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有关伊斯兰教传入印尼的记录,其传入时间也就被界定于1292年之前。  相似文献   

14.
<正> 欧洲人所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欧洲音乐史实际上也是以基督教为基质发展起来的。在这一音乐历史发展地过程中,古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又是宗教音乐最活跃的时期。 基督教(christianismos)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最早见于公元二世纪初安提安的伊纳爵《致马格尼西亚教会书》中,指区别犹太教,崇奉基督为主的新教派。在这之间,公元一世纪时,在叙利亚安提阿就有人称呼一些追随耶稣基督、信奉一种不同于犹太教传教信仰的“道民们”为“基督教”,同佛教和伊斯兰教相比,基督教这一世界性的宗教,在起源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争论。一般认为,基督教最初出现在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以继承犹太教的《旧约全书》和产生于一、二世纪基督教的《新约全书》为经典,称  相似文献   

15.
先知穆罕默德历经23年,在公元7世纪将伊斯兰教传播于整个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的成功传播,使得分散的阿拉伯人进入强大的黄金时代。随之,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和《圣训》的教义、教理之中的伦理规范着穆斯林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伊斯兰教的世界性使其迅速传播,穆斯林遍布世界各地。伊斯兰教主张女性在起源、信仰、婚姻、教育、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伊斯兰教伦理对于穆斯林女性道德修养的提升和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晚清(1840—1911)生物学医学发展的重要事件是西方近代兴起的生物学与医学的大量引进:吴其濬编著《植物名实图考》,李善兰翻译《植物学》,严复编译《天演论》,西方教会开办医院与传教医师接踵来华,英国传教医师合信编译《全体新论》与西方医书络绎传入,美国传教医师嘉约翰开创医学事业,以及教会大学培养西医人才等,使西方生物学与医学在中国开始扎根并迅速发展,特别是《天演论》的翻译和流传对中国社会的变革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法国中世纪英雄史诗《罗兰之歌》将法兰克人的对手撒拉逊人(穆斯林)塑造为“偶像崇拜者”,这样的写法其实是对伊斯兰教基本教义的深度误读.这些误读一方面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大多数欧洲人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无知和敌意,另一方面也曲折地反映了当时欧洲基督教会内部关于圣像问题的神学论争.该诗将撒拉逊人塑造为“偶像崇拜者”的潜在动机与目的,是用文学手法来证明基督教骑士对穆斯林发动暴力征伐的必要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翻译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而有译籍可供查考的我国初期翻译活动,又是与佛教的传入分不开的。据《魏书·释老志》说,西汉武帝“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西汉哀帝时又有大月支使者伊存授绎的记载。到了东汉,明帝于永平八年(公元65年)下诏褒奖招聚方士沙门祭神求福的楚王刘英,赞他  相似文献   

19.
西道堂模式——个宗教派别的社会实践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道堂是清朝光绪年间出现于甘肃临潭的一个中国伊斯兰教派。其成员以回族为主体,还包括撒拉族、东乡族和皈信了伊斯兰教的一部分汉族及藏族,有教民数万人,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 作为一个宗教派别,西道堂在其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它是中国伊斯兰教派宦中唯一没有受到国外伊斯兰教某个学派思想的直接影响而形成的。西道堂的始传人马启西笃信伊斯兰教,同时又是一名秀才。他认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已很悠久,穆斯林长期生活在汉文化的汪洋大海中,已很难读懂阿拉伯文的经典教义,所以主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伊斯兰“圣战”一词频繁出现在世界各种媒体和著述中。然而,由于西方话语霸权的存在和伊斯兰世界反抗斗争的暴力倾向,致使“圣战”一词的真正内涵被曲解甚至忽略。一、伊斯兰“圣战”的真实内涵“圣战”并非伊斯兰教的规范用词,而是西方人对阿拉伯语“吉哈德”(jihad)的一个并不非常贴切的意译。“吉哈德”思想源于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和圣训。《古兰经》说:“你们信仰真主和使者。你们以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为真主而奋斗(即‘吉哈德’),那对于你们是更好的。”(61:11)圣训中记载穆罕默德的话说:“我岂能不把事情的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