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杨坚家庭关系与隋朝的灭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杨坚家庭关系与隋朝的灭亡张承宗,陈学贵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王朝屡经更迭。隋朝国作短促,二世而亡,前后仅维持了三十七年,颇与秦朝相似。隋朝何以重蹈秦朝覆辙,如此短命,许多人已从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等诸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隋朝断送于炀帝的暴政,...  相似文献   

2.
苏威略论     
苏威任隋朝宰相三十余年,隋亡后振转投靠新主,因而见讥于史家。本文认为苏威见重于随室的原因,一是属于关陇士族集团的重要成员,又有兼人之才;二是忠于隋朝,并且没有大过。苏威在隋朝前期起了重要作用。在“开皇之治”中,有苏威的功绩。对苏威的“晚节”问题,应该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隋朝末年,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腐化与分裂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和割据局面的出现,隋朝统治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值此混乱之际,李渊父子起兵太原,随后攻占长安,建立唐王朝。李渊作为军事与政治的最高统治者,在军事指挥与部署、政治谋划与执行都起着重要的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4.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开国者杨坚在实现和初步巩固统一上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继承者杨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的统一,并把隋朝推向了极盛。杨氏父子晚年的失误,不能简单地以腐朽、淫暴来看待,更不能以此抹煞两位帝王的伟大功绩、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初统治者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唐朝的授田原则与隋朝相比,有许多新特点,唐朝前期均田制的普遍推行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反映了唐朝最高统治者抑制高门世族地主所有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唐代前期西北地区的关中、西域、河西等地区均田制的实施情况、粮食生产,以及实行均田制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隋代是中国历史上财政最充足的朝代。本文从隋朝财政改革的角度,集中分析了均田制、赋役制、仓廪制改革及推行“大索貌阅”制、财政节减政策对国家财政积蓄的积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为巩固政权施行了诸多改革.这些改革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和研究.但长期以来,隋朝的"孝治"政策及"孝治"措施却被忽视.而实际上,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以孝治天下",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行"孝治".  相似文献   

8.
隋朝史学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朝国运短促 ,但史学成就并非乏善可陈。隋朝统治集团的历史意识较以前诸朝进一步增强。隋朝史家既重视修前朝史 ,也重视修国史。隋朝史学对后世史学的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9.
隋与高句丽的和战关系一直是隋朝对外关系和边疆经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隋文帝建国以后,着力构建以隋朝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对高句丽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政策和策略:从起初的怀柔远人、积极防御,到后来与高句丽的初次交锋而又止,经历了从"和"到"战"再到"和"的微妙转变。经过隋文帝的努力,其封建统治可谓如日中天。但是,隋炀帝为扩大这一成果,最终对高句丽诉诸武力,因此导致隋朝衰亡。  相似文献   

10.
隋炀帝在空前辽阔统一的国家里,通过对科技生产力的重视,推动了当时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显示了隋朝的繁荣和强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隋朝经济空前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是隋炀帝时科技生产力重视的新观点,并论述了大业年间科技上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隋朝是中日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两国建立了对等的外交关系;日本政府多次派遣使团访问中国,隋朝政府亦向日本政府派出历史上第一个正式访问使团;隋炀帝杨广和日本的圣德太子为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隋朝期间中日两国交往的繁荣,为唐代中日交往高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南方复起与隋文帝江南政策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朝平陈后,普遍更改南方地方行政建制,大批任命北方官员,强制推行北方社会制度,激成南方地方豪族领导的广泛的反隋斗争。这一反抗被镇压后,隋朝也以此为契机,转而采取以怀柔为主的方针,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服从的前提下,允许南方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原有形态,容忍多样性社会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钱 于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拓建杭州州城筑“新夹城’,景福二年(893年)筑“罗城”。这是杭州自隋朝开皇十一年(591年)建城以来的第一次拓建。钱 拓建的杭州城郭,其北面城垣在今米市巷一带,城门大约在今德胜桥一带;东面城垣北段约在运河(中河北段)以东五里塘一线;南面的城垣,大致东起凤凰山东南隋朝杭州州城垣,绕包家山南而西,经冷水峪,又绕将台山南至西折北,再与隋朝杭州州城垣相接。所谓东面城垣北段在运河(中河北段)以西、西南城垣在六和塔以西等说,均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5.
继汉以来,大规模地开发西域者,是隋朝。西汉通西域后,中原王朝确立了对西域的统治,曾在这一地区设立过校尉、都护。西域各族与中原人民之间的联系也得到坚强。然自东汉以后,中原政权分裂,政局不稳。西域各国纷纷臣服于柔然、哒、高车、突厥等游牧民族政权。隋朝统一中国后,隋炀帝重新经营西域,揭开了西域各国与中原王朝之间的新篇章。在隋朝重开西域的过程中,隋朝宫廷中涌现出一批积极从事西域活动的人士。曾有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域诸国,至宾得玛瑙杯,王舍城得佛经,史国得十舞女、狮皮、火凤毛而还[1]。韦节还撰…  相似文献   

16.
隋朝时期,陇右河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频繁交流的地方。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联系着隋朝与西域中亚四十多个国家,而富饶的物产和先进的文化,更吸引边疆各少数民族上层统治者来这里角逐。隋朝政府对西部边疆的经营,就是围绕它与突厥、吐谷浑的关系,打通中西交通路线,发展陇右生产等方面展开的。一、隋对突厥的“离强合弱,远交近攻”政策突厥本西方小国,姓阿史那氏,世居金山之南,为柔然铁工。北魏末,土门为酋  相似文献   

17.
藉对隋朝以前诔与哀的考察,以《昭明选》的诔与哀作为切入点,分析二存在的区别及微妙的联系。建安以前,哀源于诔,魏晋南北朝时,两种体互相渗透,并有着诔向哀合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薛冰 《金陵瞭望》2007,(16):58-58
隋朝灭陈.建立大一统王朝,南朝都城建康不复存在.而石头城却一度成为南京地区的社会生活中心。  相似文献   

19.
唐代漕运因袭汉代以来特别是隋朝的水运系统而得到蓬勃发展,对唐朝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对唐代文学特别是唐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游女"是高句丽社会中没有组成稳定对偶家庭的女性,其身份主要是未婚女性和已婚未生子女性、生子而子未长大以及失去配偶的女性,其男性伴侣并不惟一固定,游走于多名男性之间。在隋朝与高句丽战争后,高句丽"妻以"隋朝俘虏的"游女"其中有一部分为战争中丧偶的女性,是隋朝与高句丽战争后微小社会群体的一个写照,也折射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