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豆春秋     
素称“南国红豆”的粤剧又得到了新生。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相思》诗来:“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本诗次句在清人沈德潜的《唐诗别裁》、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中作“春来发几枝?”解放后的一些诗歌选本以及1977年12月出版的《辞海》(修订稿)中亦沿此误,兹为订正: 此诗为宋代刘辰翁《须溪校本王右丞集》不载。宋代计有功编撰的《唐诗纪事》卷十六收入此诗,并纪其事:“禄山之乱,李龟年奔于江潭,曾子湘中采访使筵上唱云:‘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明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察了唐诗中以“红豆”寄托相思的民俗事象的源流。相思树的传说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爱情故事。唐代李匡《资暇集》的有关记载,第一次揭示“相思”与“红豆”的联系,王维则是将“红豆”写入诗的第一人,其后,韩、温庭筠等竟相写作“红豆相思”题材的诗。唐代之后,红豆相思风俗的传承,表现在人们对相思子树的栽植、保护,对红豆的采撷、珍藏。此外,“红豆相思”风俗在漫长的传承中还与佛门“结缘”,甚或混杂以民间道术。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张继写的一首闻名中外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其中“江枫”一词,历来把它解释成“江上的枫树”或“水边的枫树”,如王相、晋升注的《千家诗》即讲成“  相似文献   

4.
永正同志《红豆春秋》一文,沿袭旧说,把“红豆”和“相思子”混为一种植物,值得商榷。关于“红豆”和“相思子”的解释,有几种说法: 明李时珍《草本纲要》说:“相思子,生岭南,树高丈余、白色,其叶似槐,其花似皂荚,其荚似扁豆,其子大如小豆,半截红色,半截黑色”。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广西文化的开发比起中原地区稍晚一点,到了晚唐出了两位知名的诗人曹邺、曹唐①。明人廖东升《吊曹祠部》一诗说:“科名开自大中年,艳说曹公独占先。甲第天荒从此破,文章衣钵至今传。……”②清人王维新《阳朔道中怀曹邺》一诗亦说:“山川何地可无才,祠部翩翩出草莱。唐代文章原后起,岭西风气实先开。……”③都是认为自从曹邺以后广西的“文运”才兴起,这是事实。唐五代广西诗人在二曹之后,《全唐诗》中存有作品的,尚有五代时的诗人翁宏、王元  相似文献   

6.
时空作为自存的包罗人生的物质形态,被先哲们认为:天广地大而生变化四时,人须与之顺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或者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儒道异见都基于“知量无穷”、“知时无止”的时空体认。哲人思辨的同时,诗人  相似文献   

7.
唐代“鬼门关”诗云:“一去一万里,千至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鬼门关在今广西北流县,《新唐书·地理志》:“容州北流县南,有两石相对,迁谪至此者,罕得生还,俗称鬼门关。”唐宋间贬至海南者多取道经此,故而关名、诗名皆颇著。此诗多以为李德裕作。如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名胜辞典》“广西北流县,鬼门关”条:“唐宋诗人迁谪蛮荒,经此而死者迭相踵接。唐李德裕《贬崖州》诗:‘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其  相似文献   

8.
李开军 《文史哲》2023,(2):44-59+165-166
20世纪初年以来,报刊上的“文苑”栏成为旧诗发表的重要阵地,而在1917年“新文学运动”起来之后,在新思想、新文化、新文学等的冲击之下,1919至1921年间,报刊上的旧诗发表遭遇挫折,不少全国性报刊如《民国日报》《晨报》《时事新报》《大公报》《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时报》等的“文苑”栏被废止,这表征着时代的文学尺度发生了变化,新的诗歌阅读趣味开始形成,旧诗在新一代的阅读世界里面临危机。但之后甚至这期间,旧诗依然是报刊上的重要风景:有的是“文苑”废而又生,如《大公报》《时报》等;有的是旧诗发表一直未曾中断,如《申报》《益世报》等;有的是新生报刊创立“文苑”,如《学衡》《国闻周报》等。在这些阵地上,活跃着南北报刊大发其诗的同光体诗人、阵地满天下的南社诗人以及可以称得上文学史失踪者的绮艳谐趣派诗人等,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发表的竞争,如《时报》的“双轨”并行和《小说月报》的迭代而生,但无疑,他们共同缔造了“热闹”的“旧文苑”。  相似文献   

9.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贵胄子弟,生于长安元年,卒于上元二年蓝田辋川别墅(701—761年)。开元九年奉使出塞,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他是一个知音律,能弹琴,具备多种技能,才思横溢,在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文学艺术家。他工佛画,长于青绿山水和水墨画,他的诗和书法也都很好,为历来论者所称道。《新唐书》本传说他:“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713—755年)间”。他二十岁以前就写了 《洛阳女儿行》长诗。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这时写的。是唐代重要的画家和诗人。  相似文献   

10.
唐和唐以后诗人写春景或夏景,有时用一“眼”字,使诗篇增色不少。这里略举几例。唐元稹《长庆集》卷十五《生春》诗之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新芽才绽日,茸短未含风。”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卷五《二月二日》诗:“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词:“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元顾德周散套《黄钟·原成双·忆别》:“梅腮褪,柳眼肥,雨丝丝开到荼(?)。”眼,即叶芽;柳眼,即柳树叶芽。又宋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卷三《余杭道中》:“桑眼迷离应欠雨,麦须骚杀已禁风。”杨万里《诚斋集》卷三四《桑茶坑道中》诗之四:“桑眼朱开先著椹,麦胎才茁便  相似文献   

11.
《北征》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名篇。这是一首基本上采用赋的手法写成的诗。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指出,“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肯定《北征》运用赋法的成功。认真研究一下《北征》运用赋法的成功经验,对今天的诗歌创作是不无裨益的。《北征》写于“安史之乱”爆发两年后的肃宗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安禄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中国史学批评始于唐代刘知几《史通》。如杨东纯著《中国学术讲活》说:“刘知几是中国史学批评的初祖。”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史通》不是“横空出世”的,在它之前,古代史学批评曾经有过漫长的萌芽与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人类将接题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和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将把广亵的世纪变成一个地球村。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信息一词都悄然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之一。据查考,诗人李中是我国最早使用信息一词的学者。李中是五代时期南唐的诗人。但在近年出版的有关书籍却误把李中记为唐代诗人。比如:《文明的跃升──社会信息的形成和发展》书中说:“我国唐代李中的《暮春怀故人》诗云‘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传楼台,据新版僻源烤擦,这是汉语文献中谈到信息的最早记录。”此外,《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4.
张敏杰 《阴山学刊》2007,20(3):28-32
诗三百在董仲舒阐述春秋大义的过程中主要发挥“达意”、“正言”的作用。基于此,董仲舒提出“以诗为天下法”的诗学观点,但在“知天”的问题上拒斥了诗和诗人,主张“知天,诗人之所难也”。同时,《诗》、《春秋》在董仲舒阐释哲学的过程中面临着共同的困境,由此提出“诗无达诂”、“春秋无达辞”等理论命题。在现实政治的情境中,“知天”的问题非但是诗人所难,董仲舒本人也是难以把握的。  相似文献   

15.
许智银 《中州学刊》2007,(4):205-208
唐代送别诗的结尾往往是诗人着力用心雕琢的一笔,蕴含了诗人最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现是复杂的,可以分为“盼见问归”、“伫立怅望”、“长忆相思”、“想象追随”、“劝慰勉励”和“祝福规劝”等多种表现。唐人送别诗的结句大都如空谷余音,不绝于耳,令人赞叹心仪,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及生活告别语,形成了送别诗独具特色的结尾艺术。  相似文献   

16.
猛风飘电黑云簇雨──五代诗歌的社会文化背景彭万隆“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韩堡是唐末五代最能敏感地反映时代某些本质的诗人,这首《夏夜》待所描绘的情调和气格,很恰切地表述了五代社会的气氛和其时诗人沉重的心理负荷...  相似文献   

17.
袁枚(1718——1797)是清代著名诗人,“性灵诗派”的倡导者。在清代乾嘉诗坛上,理论和创作都是最活跃的。袁枚认为诗歌创作主要是抒发“性灵”:“从《三百篇》至今日,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随园诗话》)反对“误把抄书当作诗的拟古主义者,认为只有“解风趣”、“写性灵”的诗人才是天才的诗人。同时,提倡写个人的性情遭际,写个人的情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与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是唐代诸多与佛教关系密切的大诗人之一,日本学者加地哲定在60年代写的《中国佛教文学》一书在介绍唐代佛教文学时,把王维、柳宗元和白居易等几位崇佛诗人并列介绍,认为他们“对佛教有理解”,能“体味到佛教境界”①,其书对白居易重点介绍其偈文,颇有见地,然未可称详备。对于白居易与佛教的真实关系问题,国内的研究者并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观点,有的结论尚有商榷之处,例如宋人姚宽在《西溪丛语》中认为白居易是“晚年药术竟无所得”后才皈依佛门;近人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附论《白乐天之思想行为与佛道关系》中就…  相似文献   

19.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问题,从古至今,众说纷纭,互相抵牾,迄无定论。个别论者认为李白是“西域胡人”。这种论点很难使人信服,已为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加以辩正。有的人说他生在四川,如与李白有过交往的魂颢在其《李翰林集序》中说他“因家于绵,身既生蜀”;最近有的论者还说他于神龙元年(705)在四川出生。较多的人认为他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附近),生在西域或西域的碎叶,幼年随父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县),二十五岁才出川东游襄汉。只有唐代元稹和五代刘昫说他是  相似文献   

20.
李军 《江淮论坛》2004,(4):110-113
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陈子昂是一位重要的诗歌理论家,而其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此序言筒意丰,见解深刻。如:抨击齐梁绮艳遗风,纠“四杰”矫枉过正之偏,坚持以复古为革新,崇尚“魏晋风骨”传统,倡导“风雅”“兴寄”,追求诗歌刚健的风格等,多为诗人的真知灼见,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故其在唐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