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语用能力测试是语言测试学和语用学领域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也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从语用能力测试的理论背景、研究方法与研究维度等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性研究,总结语用能力测试理论的起源、发展及研究趋势.研究发现:语用能力测试理论是在语言测试学和语用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以话语填充测试为基本研究方式,测试学生处理基础知识和语用运用的能力.研究还发现:语用能力测试的方式趋向多样化,词汇、语法与语用能力关系的研究彰显,二语语用测试的研究受到关注,这一发现对于丰富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最近30年来,在语言测试理论和实践领域内有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是国际著名语言测试专家L.F.Bachman。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由这样几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对语言能力本质的认识、效度验证理论及其最新发展、影响测试表现的因素及与测试表现的关系以及对语言测试的真实性的不同观点,以及他对二语习得与语言测试的关系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中介语语言能力历来就是一个难以准确界定的概念。Adjemian和Krashen均在普遍语法的理论框架内讨论中介语语言能力的内涵,前者把中介语看作一种自然语言,强调语言能力的同质性;后者则认为中介语包括两种完全独立的知识系统,第二语言能力主要来自于习得的知识而不是学得的知识。Tarone把中介语语言能力看作一个由一系列不同语体构成的连续体;Ellis则从语言使用的角度观察中介语的能力系统,认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是由一些竞争性的规则组成的。对中介语语言能力的深入探讨不但丰富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而且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脉络,为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策略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PSC测试员的测试能力是由语言感知能力和测试技巧构成的,前者是核心能力,包括捕捉、判别、指误、校正、说明和自我监控6个方面,后者是辅助能力。从社会语言角度看,PSC测试能力的形成及差异与测试员的社会特征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年龄和测龄,专业和职业,同时与测试员的语言观及审美取向有关。  相似文献   

5.
台湾原住民有40多万,约占人口总数的2%。这部分群体又分为不同的民族,各民族语言状况较为复杂,语言能力、语言态度等多有不同。调查显示,原住民对国语的掌握程度较高,63%的原住民能用原住民语熟练交谈;国语使用领域较广,原住民语的使用领域正在逐步萎缩,限于家庭及庙宇或教会场合。在台湾,保护原住民语的呼声很高。  相似文献   

6.
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的重要部分,其语篇结构及语言特征等都是研究者应该考虑的问题。然而,与学术语篇的其他组成部分相比,学术界对文献综述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运用体裁分析理论,对60篇国内外文献综述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文献综述语篇主要由四个语步构成:关键术语的定义、研究的理论框架、对相关实证研究的评价、对相关研究设计的评价;关于语言特征,时态的选择和情态动词的使用与语步相关,语态则不受语步制约。四个语步中主动语态远远多于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7.
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及其对商务英语教学的积极反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测试在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科学、合理的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起着积极的反拨作用。本文论述了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回顾了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与形成、主要特征及测试原则;把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和结构主义、社会语言学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探讨了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积极反拨——以商务背景下交际语言能力的培养定位教学目标,以真实性为原则确定教学材料、设计教学任务,以互动性为原则、交际法为范畴拓展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学科教材是公民科学素养教育的基础和依据.数学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对数学教材语言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数学教材的编写和评价,且有助于其他学科教材语言的研究,有助于学科教育质量的提高.文章分析了数学教材语言的领域特征,介绍了数学语言表述特征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影响,并对数学语言中的字符、词及词组、语法结构与专用表达等表述单位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语料库技术是语言研究取得系统化、科学、可靠结论的基础.文章还介绍了数学教材语言语料库建设的原则和过程.本研究认为,叙述语言是学科知识的翻译、解释和陈述系统,对其表述特征和习惯的调查分析,有助于提高教材的编写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获取和学科能力的提高,因此,应该加大力度,对学科教材语言特征进行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前,二语习得研究领域愈来愈关注语感对促进语言习得的作用.如何正确处理语感与语言能力的关系,如何以学习者主体为中心积极地建构目标语听读输入语和创造性地输出口笔头言语,进而达到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整体能力,应视为学习语言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从词块理论看英语语言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块是二语习得的有效语言单位,尤其是在口语和写作方面更具有积极作用,这也是当代词块研究的主流。语言测试是检测语言输出的重要手段,因而语言测试与词块在某种程度上必定存在一定联系。本文试从语言测试的领域探讨词块的作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作为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极为重要的语料,能很好地体现中古汉语的词汇使用状况。完整搜集该书中18个表示概念"哭"的动词词项,通过对各词项属性的穷尽式测查,探寻其表现的词汇复音化现象,以此来观察其在语义属性、组合属性和使用属性方面体现出的复音化特点,以及在语音方面形成复音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LSP(专门用途语言)测试是语言测试的一个分支,属于交际语言测试和标准参照测试。LSP测试的特点是需求分析、专业针对性、真实性、行业评分标准。以澳大利亚日语导游测试的设计过程为例,说明LSP测试的设计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尤其是2000年以来,少年儿童写书、出书蔚然成风.其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时代为少年儿童纷纷写书、出书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信息时代,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为少年儿童写书、出书创造了最便捷的途径;少年儿童所写的书适应了同龄人的阅读需求;出版社、新闻媒体和商家的炒作对少年儿童写书、出书热的产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意义主要表现在:对文学而言,少年儿童纷纷写书、出书应视为当代文学获得新生的一种成就;对教育而言,它是教育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出版而言,它是当今出版业繁荣的表现.对编辑出版人员的启示是:编辑出版人员应该把挖掘和培养少年儿童作者提上议事日程,应乐为少年儿童作者作嫁衣,全社会应建立和完善少年儿童作品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中国回回天文历法的研究历程的基础上,评述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热点和成果。《中国回回历法辑丛》是马明达、陈静先生广事搜求、校勘整理而得的巨著,为回回天文历法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5.
来敏《本蜀论》,成书于三国蜀汉,是巴蜀地区最早的地方志书之一,由于年代久远,此书早已亡佚。但此书对于研究古蜀历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文即对《本蜀论》的作者情况和亡佚时代等进行探究,并通过比较《蜀王本纪》等书,说明古蜀传说在记述上的变化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后汉书》引文的众多作者们大都喜用对偶辞格。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巨、艺术之精,在"前四史"引文中堪称佼佼者。为此,通过量化、比较、示例及赏析之法对其艺术性进行实证研究,将有助于人们相应探寻对偶艺术在东汉散文中的演绎轨迹,客观揭示《后汉书》引文作者在骈语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以期为《后汉书》自拟文字对偶艺术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照,同时为人们比照研究相关史籍对偶运用的艺术性,并由此或将为探求我国骈偶传统的形成以及华美骈文的孕育提供具有准确性及说服力的实证和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今昔》是赛珍珠最后一部介绍中国文化的力作,也是作者人生经历与文化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总结。全书充满着作者对中国的深深眷念、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世界大同的殷殷期盼。尽管其中不时流露出的作为多元文化产儿的赛珍珠在文化身份上的焦虑与遗憾以及作者在某些问题上的视角局限和对新中国认识的不足,致使这曲"天鹅之歌"难免掺杂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但总体而论,其文化价值与当下意义均属可圈可点,足应引起赛珍珠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8.
1931年苏联杰出的西夏学者Н.А.聂历山首次对国际西夏学研究的早期历史作了简要回顾,全面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西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对西夏文字的创制、构成、发音、推广及其重要辞书、文献,尤其对西夏文释读作出重大贡献的《掌中珠》都作了生动有趣的描述。对我们了解西夏研究历史,总结前辈学人的经验教训,借鉴和完善方法理论,促进西夏研究的繁荣有着重要意义。现据《西夏语文学》译出,希望能为学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从满意度、教材所起的作用、古今文章选择、选篇数量、体例编排等方面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建议《大学语文》的编写要精选篇目,力求革新,针对高职培养的人才特点突出应用性。  相似文献   

20.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综合性地理著作。陈桥驿先生治郦学数十年,动力深厚,海内外知名,特别是最近出版的《水经注校证》一书参以郦著目前存世的不同版本,达数十种之多,堪称目前《水经注》一书最权威的版本。但是仔细阅读之下,发现该书仍有一些讹谬之处,有些甚至导致史实性错误。本文仅以《水经注校证》卷三十《淮水》为例,详细列出句读、错字等讹谬多处。希望向陈先生及各位学者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