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内外对电信资费管制有许多的研究,有相关的理论支撑。本文通过对我国电信资费诸多问题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目前的电信资费管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针对我国电信资费管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电信产业的社会福利模型,提出了垄断阶段、自由竞争阶段的资费管制策略与方法,并对相关问题如信息租金、资费结构和实施普遍服务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建国以来中国电信资费的规制制度进行四个阶段的划分,总结了每个阶段的资费政策和资费内容以及用户规模的发展。从实证数据上分析了每个阶段中国电信企业的经济效益,计算了电信用户每个阶段末期的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资费的市场平均价格,并对规制机构进行了管制成本趋势分析。得出了中国电信企业、电信用户和规制机构的利益在规制制度变迁中是保持增长的结论,中国电信资费的规制制度变迁是属于帕累托改进的,它不仅激励了电信企业的竞争与发展,提高了电信用户的利益,而且降低了政府实行管制的成本,有利于实现全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电信业务资费的制定是电信发展中最为敏感、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对电信业务资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新形势下制定电信资费应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电信资费政策与有效竞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电信规制博弈中参与各方的行为分析 ,对照电信有效竞争的目标 ,分析了电信资费政策与有效竞争的关系 ,并通过对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资费政策分析 ,针对我国电信资费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电信资费特征及改革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电信资费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 ,阐述了我国目前电信资费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趋势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6.
三网融合的发展对传统的行业监管和相关政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通过对市场范围、市场竞争及显著市场势力的研究,提出一个短期内适应我国三网融合发展趋势的通信资费管制框架。在目前我国通信资费管制范围的基础上,区分零售和批发业务市场,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各类市场中现有主要业务以及三网融合后各家企业主要参与的业务进行竞争情况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关资费管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信网络的二维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信网络的成本是目前电信业的焦点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电信经营与管制的许多方面.本文提出电信网络的长期成本是业务量和用户数量这两个自变量的二维函数,而电信网中的用户独占资源和用户共享资源对于这两个变量具有完全相反的特点.本文同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固定市话网和移动网的成本结构、成本计算、资费结构、竞争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施上限管制是电信资费管理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手段。通过梳理上限管制的理论、国外实践、趋势判断与中国电信资费监管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我国电信行业的价格上限管制的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描述了上限管制的制度创新与发展历程,并首次对长途电话业务的上限管制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最后提出了我国上限管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网络外部性在电信价格管制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信业务具有很强的网络外部性,本文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对价格的影响,讨论将网络外部性内部化的最优和次优方法.结合拉姆塞(Ramsey)定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电信价格管制应该考虑网络外部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邮电业改革重组后 ,邮政和电信分离 ,电信市场经历了由垄断向寡占的过渡 ,电信市场中价格竞争不可避免。但是 ,电信资费水平的偏高与消费者的预期一直存在矛盾 ,同时价格管制与增进市场竞争也存在两难抉择。为此利用寡占理论对中国电信市场中的价格竞争进行了研究 ,力图解释中国电信价格竞争的成因 ,并提出了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竞争策略和电信价格管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互联网业务在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如何在这个环境下进行有效的竞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对互联网业务资费的研究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对国内主要电信运营商的调查,本文对国内互联网业务的成本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国内互联网市场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关税百年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约100年的时间内,美国政界在关税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首先表现在著名政治家汉密尔顿和以杰斐逊、麦迪逊为首的杰斐逊党人之间的交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外状况的变化,尤其是涉及到民族独立和生存的问题时,杰斐逊党人和汉密尔顿在关税问题上的看法渐趋一致,支持利用关税政策来保护和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利益。其次,北部和南部的地区之争。最终代表北部工业家利益的联邦政府通过战争解决了双方间的论争,进一步强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高关税政策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第三,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之争。前者在争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特别是双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利益上的某些交叉处,揭示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强大历史根基所在,也是从18世纪90年代就开始的百年关税之争的结果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有效保护理论与我国关税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各成员国都要主动减免关税 ,而衡量关税对产品的保护率有二 :其一关税的名义保护率 ;其二有效保护率。而要提高关税有效保护率 ,就必须优化关税结构 ,而关税结构的设计应同时考虑产品加工层次和产业竞争优势两个方面 ,同时 ,关税结构要随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水平相应变动 ,其制定要体现前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两部收费定价制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其缺陷。两部收费制主要适用于垄断产业的定价。其目的是生产者选择这种定价,可以攫取更多消费者剩余,最大限度获取利润。其缺陷是这种定价可能导致消费的数量减少,从而减少垄断厂商的总收入。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美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高关税政策是影响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的重要因素。30年代初,美国一方面反对西方国家的关税政策,要求降低关税;另一方面自己又不断制订各种关税保护法规,提高关税税率,阻碍自由贸易原则的实行。“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华贸易迅速超过日本,位居各国之首。虽然中美贸易额不断增长,但中国入超也逐年加大,这无疑同关税问题有关。1934年美国的《互惠贸易协定法》的实施是国际贸易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中国连续两年对美贸易出超,出超原因是否同美国新关税政策有关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关税理论对WTO框架下我国关税政策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应以马克思主义关税理论的立场观点为指导,实行适度的保护关税政策。一是要将有效保护理论、关税结构理论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要求相结合,对新生产业提供适度而有效的保护;二是要严格执行《入世议定书》中的关税减让时间表,尽快消除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的过度保护现象;三是要顺应国际潮流和国情,深化关税税制税则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